阿里影業年報解讀:內容業務舉棋不定,淘票票翻盤面臨挑戰

2月27日,阿里影業公佈了2017年業績報告。這份報告雖然用證券市場通用的財經公關語言,展示了阿里影業營收暴增162%至23.661億,虧損縮窄0.8%至9.5億元的業績進展。然而,同時也暴露了阿里影業整體面臨的扭虧任務艱鉅、電影內容製作業務舉棋不定、淘票票鉅額票補翻盤乏力的發展困境。

阿里影業年報顯示,阿里影業2017年營業總收入23.66億元,相比去年同期增長了162%。但經營虧損仍然超過9億元,公司稅後虧損為10.5億元,歸屬於公司所有者的虧損為9.5億元。

阿里影業年報解讀:內容業務舉棋不定,淘票票翻盤面臨挑戰

年報發佈後,阿里影業股價應聲受挫,由財報發佈前26日的1.06港元跌至28日的1.04港元。這也表明,資本市場對阿里影業這份業績報告並未給與足夠的信心。

內容製作業務舉棋不定增長有限

根據阿里影業年報公告, 其去年上半年內容製作業務營收僅為1.11億,盈利僅為3150萬,這一水平,還不如一些中等體量的電影項目帶給其出品方的收益。2017年全年阿里影業在內容製作業務方面營收也僅為3.413億元、盈利僅僅406萬元,雖較2016年有所增長,但這一營收水準離華誼、光線、博納等老牌影業公司內容製作方面業務10億+的收入水準還差一個量級。

阿里影業自成立以來,儘管在資本層面動作頻頻,也曾大張旗鼓發佈了一系列片單。然而,這些高調發布的片單大多啞火,在電影業務方面阿里影業幾乎沒有明顯進展。

2016年阿里影業推出首部主控電影《擺渡人》成本超過4億元,但阿里影業收入僅1.8億元,虧損2億多。到了2017年,阿里影業參與出品的《傲嬌與偏見》、《三生三世十里桃花》、《喜歡你》、《殺破狼貪狼》、《21克拉》、《Real》也是表現平平。在諸如金秀賢、劉亦菲、迪麗熱巴等流量明星加盟的影片中,也幾乎折戟沉沙,票房和口碑紛紛撲街。比如《三生三世十里桃花》成為去年暑期檔一大敗筆,《傲嬌與偏見》、《喜歡你》兩部“小妞電影”反響平平,海外涉水的《Real》更是成為去年韓國電影市場一大爛片,今年4月推出的《21克拉》看起來也是賣相有限。

阿里影業殺入電影市場所倚重的就是阿里平臺的流量和資本,試圖在資本操控下,通過“IP+流量”的策略運作一批電影項目。然而這一思路在以“內容”為核心的電影產業內明顯受挫。比如,阿里影業此前一直看好並全力主推的《三生三世十里桃花》,頂著IP+流量的光環,上映後卻上座率慘淡,甚至一度引發粉絲與影院排片衝突的鎖場鬧劇。

阿里影業年報解讀:內容業務舉棋不定,淘票票翻盤面臨挑戰

顯然,阿里影業經過兩年摸索,在內容製作業務方面迄今仍然缺乏足夠的方向感。或許正是這一原因,使阿里影業整體上做出從內容製作環節後撤的戰略選擇。在去年6月份上海電影節上俞永福公開宣佈了阿里影業的“新基礎設施”戰略,阿里影業及淘票票開始逐步去電影中心化、撤回擅長的互聯網業務領域,不作為上游內容競爭者出現。

然而,令人奇怪的是。俞永福離任之後不久。此次年報公開時,阿里影業卻又在文中表示內容製作業務“將注重開發富有創意、傳遞正能量及閤家歡題材”影片。這是半年來,較為罕見的又一次對阿里影業內容製作業務策略的一次明確表態。

這種前後矛盾的說法,表明阿里影業內部對於電影業務如何發展,依然舉棋不定,董事會及高層並未在戰略上達成一致。

可以預見的是,阿里影業在短期內,還無法扭轉電影業務整體受挫的態勢。

一年燒21億票補淘票票翻盤任務依然艱鉅

阿里影業年報在解釋2017年虧損超過9億元時,給出的理由是“因為公司的銷售及市場費用高達20.87億元,公司表示,這主要是由於淘票票增加其總商品交易額及市場份額而產生市場費用”。

儘管阿里營業未明顯指明淘票票這筆近21億元的鉅額“市場費用”的具體去向,但業內人士指出,這筆所謂的“市場費用”其實就是“票補”,主要用來與淘票票當前最大的競爭對手貓眼來爭奪市場份額。

電影行業雖然是一個以“內容”為核心的行業,每年少數幾部頭部電影項目的成敗決定著這個行業的興衰榮辱,也佔據了這個行業注意力的焦點。但是,除了“內容”之外,目前對於“渠道”掌控權的爭奪,也成為業內另外一個焦點。

在當下,尤其是電影票網售佔比超過70%之後,在線電影票務平臺已經成為掌握電影宣發營銷渠道命脈的“七寸”。這也是為什麼淘票票和貓眼兩廂對壘,甚至引發阿里、騰訊兩大陣營在此領域陳兵佈陣的原因所在。

阿里影業旗下的淘票票前身是淘寶電影,在2014年殺入在線電影票務,2016年改名為淘票票,從淘寶分拆出來,作為阿里佈局電影產業的重要資產打包併入阿里影業。在去年7月份,阿里影業收購博納、華策在內6名股東持有的淘票票股權,對淘票票的持股達到了96.71%。這意味著阿里影業實現對淘票票完全控股。現在,淘票票是阿里影業實施“新基礎設施”戰略主要平臺,也是阿里影業收入的主要來源。

阿里影業年報解讀:內容業務舉棋不定,淘票票翻盤面臨挑戰

淘票票除了在線售賣電影票之外,另外一項主要業務就是為業內片方和發行方提供宣發支持服務,所謂宣發支持服務一方面是利用淘票票自身Banner、開屏、Push等廣告資源位及阿里平臺其它流量資源為影片曝光,一方面承擔為片方投放“票補”,刺激預售,拉動排片。憑藉這項服務,淘票票可以向片方收取影片的“互聯網宣傳發行費”,這是淘票票主要收入來源之一。阿里影業財報顯示,淘票票這項互聯網宣發業務收入為阿里影業帶來19億元的年收入,為阿里影業公司營收貢獻高達83.3%,但這項業務仍然沒有盈利,只是虧損從2016年的6.07億元減少至2017年的3.5億元。

但這19億元收入,其中有絕大部分是片方投入的要在淘票票平臺上必須要消耗掉的票補,只是資金過一下手而已,嚴格說來並不能算淘票票及阿里影業的淨收入。以此與淘票票自身投入21億票補純成本相抵,淘票票的實際虧損遠不止阿里影業年報賬面上顯示的3.5億。

儘管,淘票票燒掉阿里影業21億瘋狂票補、造成公司近10億虧損,但在與貓眼長期競爭中,並未能獲得足夠的優勢。

去年9月貓眼微影合併,隨後騰訊於去年11月追加10億投資,支持貓眼展開競爭,使淘票票面臨的形式更加嚴峻。今年1月,市場再度傳出貓眼欲赴境外上市的消息,計劃融資10億美元資金,更令淘票票倍感壓力。在此情況下,阿里影業不得不對外一再顯示出強硬的姿態,甚至在2月份的一份臨時公告中,公開宣誓要不惜一切代價支持淘票票重返市場第一。

然而,儘管有阿里影業重金支持,淘票票在市場份額爭奪方面,卻一直屈居第二,苦苦掙扎難以翻牌。根據各方數據來看,從去年第一季度到第四季度,淘票票市場份額長期徘徊在20% — 30%之間;尤其是在貓眼微影合併後,淘票票還一直未能撼動貓眼微影6成份額的領先地位。

除了在票務方面徘徊不前之外,在電影宣發領域,淘票票去年一年幾乎無自己獨立宣發的影片,僅僅是以聯合發行和票務支持平臺的身份參與了一批電影項目。即使在今年火爆的春節檔,淘票票也大多以聯合發行、聯合出品的身份參與《唐人街探案2》、《西遊記女兒國》等電影項目的宣發。但是淘票票重點投入資源和精力參與的《西遊記女兒國》,最後口碑雪崩、票房跳水,無疑進一步挫傷了其在這一業務領域的積極性。

阿里影業年報解讀:內容業務舉棋不定,淘票票翻盤面臨挑戰

阿里影業雖然在各種公開場合以“票補無上限”的口號,傳達其對淘票票堅定支持的信心和決心。但就目前阿里影業年報中顯示的50億現金儲備及11億短期可兌換金融資產來看,僅僅60億資金能否繼續支持淘票票“票補無線上限”爭奪市場份額,卻是一個現實而嚴峻的問題。

就算阿里影業真的不惜一切代價支持淘票票“票補無上限”,但每年20億票補下去市場份額毫無進展,這種局面還能堅持多久?

這對於淘票票和阿里影業其實都是一個不小的挑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