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萬別混飯圈!蔡徐坤粉絲自述:進去就會被洗腦

千萬別混飯圈!蔡徐坤粉絲自述:進去就會被洗腦

受訪者:土老師(上海,大三在讀,蔡徐坤粉絲)

年齡:21歲

性別:

澎湃新聞:在粉蔡徐坤之前,有過追星的經歷嗎?

土老師:之前有很多牆頭(牆頭:指對某一藝人有好感,但並非其固定粉絲。),但沒有認真追過偶像。每年都會固定地開始對之前毫無關聯的圈子感興趣,這是我的一個常態,興趣愛好比較廣泛。我最開始是混二次元的,特別喜歡看動漫。後來轉成看歐美電影、美劇,算是“歐美圈”的吧。之後就是比較小眾的興趣,比如耽美(耽美:描寫男性同性戀的作品。)圈也混過,同人圈也混。(同人:對正式出版的作品進行自主創作。)後來突然開始沉迷於搖滾樂隊,還飛去音樂節看了演出。曾經有一小段時間做過CP粉,(CP粉:某組假想情侶的粉絲,他們喜歡把自己喜歡的兩個明星想象成情侶關係。)萌過韓圈的兩三個CP。

澎湃新聞:對每個圈子的興趣能保持多久?

土老師:小學的時候是動漫圈,高中混的歐美,大二開始喜歡搖滾,搖滾其實是喜歡時間最短的,但它影響比較深,原來我比較喜歡聽流行樂,聽了搖滾之後其它音樂對我來講,都是垃圾。哈哈,有點過分,但有時候就是這麼覺得。

澎湃新聞:從搖滾圈轉到偶像圈來,跨度還是蠻大的。

土老師:如果不混飯圈的話,就無所謂。我追蔡徐坤和我追一個搖滾明星沒有很大的差別。因為你喜歡的是他人格散發的魅力。沒有很大的差別。而飯圈總是要求你做一樣的事情,喜歡本來是一個很私人的事情,但是粉圈就一直要大家一起做,這樣才是愛他。讓我無法接受,憑什麼我就不能做不一樣的事情呢?

澎湃新聞:你是如何關注到蔡徐坤的?

土老師:一開始大家都嘲諷《偶像練習生》是一個“百零挑一”的同志交友節目嘛,當時就覺得很好笑就去看了。蔡徐坤一出場的造型和表演就特別吸引人眼球,後來發現他不僅長相對我胃口,實力也是全場最強,颱風特別棒,還有坎坷的過去。看了一兩期節目後發現苗頭不對,有點深陷蔡徐坤,要入坑的趨勢。果然不出我意料,飯上了他。但是沒想到會飯這麼久,程度如此之痴迷,比較少見。

澎湃新聞:之前預估自己會飯多久?

土老師:我本來以為看他決賽拿了第一名,我可以開始離開《偶練》。但實際上比賽結束後第二天,發現自己怎麼還停不下刷他之前視頻的手,就感覺自己出不去了,被套牢了。

澎湃新聞:當你發現“苗頭不對”時,有試圖去剋制自己的衝動嗎?

土老師:有。為了防止過度沉迷,我有兩週沒有看節目。然後一直說服自己,這個節目水平質量不高,只是國內沒有同類節目所以才會被吸引,還不如看原版,結果最後沒忍住,補了之後就停不下來了,每週都會及時看更新。

他在舞臺上的魅力真的很張狂,我本身不是一個很自信的人,但是看到他在舞臺上很自信,就會有一種他就是我想要成為的樣子的感覺。我去補了之前他參加過的節目。他之前參加的節目更像是一個養成類的,從素人開始培養。看完那個再回頭看《偶練》就會有一種自己家的兒子終於長大了的成就感。於是就沉迷在這成就感之中。

澎湃新聞:他身上有哪些吸引你的特質?

土老師:美、強、慘不是偶像吸粉的三個必備元素嘛,就是說要好看、實力要強、身世要夠慘才能虐粉固粉。我是一個很容易被強者吸引的人。我很容易被每個圈子的最強的人吸引,蔡徐坤就是這樣的存在。他各方面都很強,一騎絕塵,所以很吸引我。

還有我本身是個對未來沒有什麼計劃的人。但蔡徐坤他特別清楚自己到底追求的是什麼,到底要走什麼樣的路,對自己的定位明確。他第二個主題舞臺的時候選了rap組。他寫詞的時候,寫了自己的經歷和參賽的時候比較真實的感受。他當時因為在打官司,他的前經紀公司反訴他,要他賠3.2億,所以他是身背鉅債。一開始大家也覺得他拿的是“大魔王”劇本,就是會被淘汰的劇本。他自己也不知道自己能不能出道,但是就是義無反顧要做最後一搏。他在rap裡就表達了這種心情。那個時候覺得真實地被觸動到了。因為我不是一個很清楚自己要做什麼的人,所以我很佩服他這種有信心、有勇氣去試錯、追夢的人。後來又看了他的一些採訪,發現其實他每次講的話內容都差不多,有種平行的意思,我真的覺得他是在朝這個夢想努力。他自己也經常在訪談裡cue粉絲說沒有我們就沒有他的成功。這就加強了我和他的聯繫。就真的會讓人覺得他是你成就的,不是資本或者公司運作的結果。因為他是個人練習生嘛,沒有公司,所以更覺得為他的成名墊了一塊磚。這給了我繼續為他加油的責任感。

另外,我很喜歡他表現出來的營業感。雖然說三分真七分假,他可能展現出來的不是真的自己,但是在鏡頭前他就是很努力讓粉絲開心。這種職業精神真的很觸動我,而且越看到後面越覺得看到了真的東西。

澎湃新聞:假設有一天,他的人設崩了,有想過會是什麼心情嗎?

土老師:如果他犯法、抄襲、插足別人婚姻,我會覺得這是做人的底線問題,我是絕對不會接受的。其它如果是抽菸、泡夜店被拍到,我完全ok,反而覺得他把個性展現出來了,這是基本需求。我覺得有的粉絲太嚴格,很多人不能接受偶像抽菸和泡夜店被拍到。那像現在小蔡正處於上升期,所以有時他多說一點話就會被營銷號拿出來炒作,所以粉絲都小心翼翼,什麼都要最規範,什麼事都做得規規矩矩,不然就是對他不好。我覺得就很累,每一個人都是道德衛士。

澎湃新聞:開始飯偶像以後,有沒有做過從前覺得不可思議的事?

土老師:有啊。一是我真的因為他的代言買了東西。他代言的護膚品我都買了。這些東西都要搶。但是他代言的一個洗衣產品我就沒買了,因為我前不久剛買了,我想既然我都有了,就不要再浪費這個錢了。除了買東西之外,就是更加瘋狂地依賴社交媒體。我不想錯過或者延遲接收到關於他的任何消息。之前追星的話,一般是看到就有,沒看到就算了。這次專門為他設置了一個分組,然後不停地刷,還存了很多圖片。我也給他投票了,我借了別人的VIP賬號,每天給他投票。雖然每天只有三票,但是我覺得我已經盡力了。

澎湃新聞:是什麼原因促使你為他花錢呢?

土老師:為他花錢一是他的實力確實配得上第一;二是他身背官司,是個人練習生,相對其他有公司的練習生來說較弱勢;三是前幾期節目出來的時候,確實發現他的鏡頭不多,有節目組被用來“遛粉”(遛粉:假借明星的人氣博取粉絲關注的營銷手段。)的可能,內心希望他就算拿的是“大魔王”劇本,也能靠粉絲投票逆天改命。但是在節目中並沒有為他花錢,是結束後才開始的。

澎湃新聞:有在朋友圈分享過蔡徐坤的內容嗎?有拉朋友投票嗎?

土老師:決賽的時候為他激情發博,比賽完就隱藏。我沒有拉身邊人投票過,因為覺得他們不瞭解也不一定喜歡。像我的舍友有追韓圈的,有追國內偶像團體的,要她們投票她們肯定也會不開心啊,畢竟是一個圈子裡的對手。

澎湃新聞:所以你會刻意隱藏自己追星的屬性?

土老師:會的,還是覺得有一點羞恥。“追星就是不務正業”的觀念一直以來對我是有影響的。我覺得偶像不是一個個人特點很強的人,他是一個產業鏈的產品嘛。我原來喜歡的搖滾明星都是很有性格,很有獨特氣質的。那偶像就覺得比較千篇一律,所以原來一直都覺得追偶像是粉絲放棄個性追求的行為。之前挺看不上追星的。但是沒想到啊…現在覺得不務正業和追星沒有關係。因為不務正業的人總是會找到很多渠道把注意力從應該做的工作上轉移開。

澎湃新聞:

追星過程中,心態有什麼變化?

土老師:追星像是一種“精神鴉片”吧,一開始看節目只是打發時間娛樂一下,後來看著看著就感同身受,真情實感了。心情很複雜,雖然他真的帶來了很多正能量,但實際上花費在他身上的時間過多。比如說因為過於關注社交媒體,晚上上二專的時候就會沒有辦法集中注意力。其次就是因為我沒有花很多錢、付出很多精力,但是又收穫了很純粹的看他一路贏,一直拿第一名的快感。所以有點沉迷其中,作業完成的比以前還慢了。本來我收藏了很多電影和紀錄片,打算有時間看,但是搞偶之後對紀錄片和電影這種需要你長時間去專注和思考的東西,沒有辦法提起很高的興致。有很多粉絲剪輯的花絮、小視頻,這類碎片的東西更吸引我,那把這些東西看完,一天就過去了。

澎湃新聞:有想過要去克服這些相對負面的影響嗎?

土老師:這學期因為過得不太好,心情很煩,就是想找點樂子。但一開始就很難停下了,而且蔡徐坤一直在贏,他拿越多第一,我就越沉迷。我慕強的心理特別嚴重,要是他哪一天沒有拿第一的話,我會馬上脫粉,我真的會對他感到失望。

澎湃新聞:偶像有激勵到你嗎?

土老師:精神上的激勵有一些吧,實質上的沒有。但是我是因為沒有目標,無處下手努力。

澎湃新聞:但是你很喜歡看蔡徐坤為了自己的目標努力闖蕩的勁?

土老師:對。這麼一說還是蠻悲觀的。

澎湃新聞:你對飯圈的瞭解是這次看《偶練》得到的,還是以往積累起來的?

土老師:不管喜歡什麼都會有那麼一個圈子,總會有一些不大不小的撕發生。飯圈文化和宗教在形式上有很多相似之處,追星是為了快樂,所以千萬不要混飯圈。一旦踏入其中,就會被一個又一個洗腦包洗腦,再也爬不出來。這次是通過追《偶練》知道了更多縮略語和規矩。算是更瞭解一些。

 澎湃新聞:有參與撕過其它粉絲嗎?

土老師:沒有。飯圈文化中最不能理解的就是兩家粉絲撕,首先起因就經常莫名其妙,其次粉絲明明受教育程度也不低,但是看到一兩句說不好的就馬上開炮,站出來維護這件事就很無腦,認為是在網絡上,就不加節制地辱罵對方就更可笑。除了發洩多餘的荷爾蒙和打發時間我想不出來原因。故意挑事引發流量間戰爭第三方獲利的另當別論,但是每次都以“陰謀論”作為起因的話,那水軍公司肯定賺得盆滿缽滿。

粉絲很多時候撕的點都不對。比如說之前蔡徐坤粉絲和另一位藝人的粉絲就撕了一兩個禮拜,他們說在另一位藝人節目裡排擠蔡徐坤,但是這都是愛奇藝剪輯出來的效果,很多粉絲不知道是不是刻意一直忽視愛奇藝亂剪輯的問題,單純內耗,這就很沒必要。如果真的要撕的話,還不如說你的藝人受到不公正的待遇,去撕公司、撕節目組。我覺得這種才是有意義。大部分的撕我都覺得很無聊,不想浪費時間在上面。

澎湃新聞:那你撕過節目組和平臺方?

土老師:其實也不算撕吧。有些粉頭會發一些有理有據的帖子,我就會轉發。有時候看節目看到不合理的,也會發微博@愛奇藝,問他們怎麼回事。

澎湃新聞:你覺得粉圈裡有明顯的階層劃分嗎?

土老師:有吧。唯粉(唯粉:指偶像團體中的一類粉絲,他們只喜歡團體中的某一個藝人。)地位肯定是最高的。如果唯粉和cp粉罵起來,支持唯粉的肯定多。比如A家唯粉和AB的cp粉撕起來,B家唯粉就會去支持A的唯粉。反正不論起因是什麼,最後都會以cp粉發聲明說我們以後會圈地自萌結束。唯粉裡面一般來講站子(指明星的官方網站之類)地位最高,因為他們出圖嘛。會花很多錢給偶像做個人應援的粉頭地位也很高,但是他們一旦被發現犯了什麼錯,比如說被發現不是唯粉,或者說其實是私生飯(私生飯:為滿足自己私慾而跟蹤、偷窺、騷擾藝人,影響藝人私生活的粉絲。)或者是反踩(反踩:貶低過去喜歡的藝人的行為。)的話,馬上會從頂端落到泥土裡去。

追《偶練》以前,我很長一段時間是作為cp粉存在的,按道理說我應該是更理解cp粉的心情。但是因為我在《偶練》裡混的是唯粉組,他們會一直說cp怎麼不對啊,以至於我現在對cp一點興趣也沒有。一看到cp我就會下意識地覺得這是在吸血,(吸血:利用、消耗其他藝人的人氣為自己攢人氣的行為。)所以在這方面算是被飯圈影響了。

澎湃新聞:如何看待飯圈以及飯圈文化?

土老師:有一點擔心害怕的同時覺得非常有意思。本質上我覺得追星是因為粉絲在偶像身上看到了自己欣賞或嚮往但是不一定擁有的一種特質,在真人秀的環境下,粉絲看到的特質又有差別,加上個人經歷和三觀等等就會有唯粉、毒唯(毒唯:只喜歡偶團團體中的某一藝人,並且看不上團體中其他成員的一類粉絲。)、泥塑粉(泥塑粉:也稱逆蘇粉。將喜歡的男藝人想象成弱受或者將其女性化,並設想自己是其男友的粉絲。)、cp粉的出現。但是總體來說,飯圈的核心矛盾是“你不夠愛ta,我才是最愛ta的”,所以才會有各種內部和各家撕。為了儘量減少撕,及時止損,穩定粉絲內部和保持高路人緣,就會有粉頭和站子站出來發佈一些基本規定,讓大家在遇到情況時及時面對,這又變成一種“軍事化管理”,不遵循規則的人就是偽粉,就要道歉或者開除粉籍。追星從個人變成集體行為的時候,“看ta開心我也開心”變成“我做了該做的我好開心”。對偶像的愛變成可量化的了,掄博、控評、反黑、應援、做數據,花了很多時間,做得越多等於愛得越深,本身這就是一個偽命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