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萬人搶凶宅!申請者:不怕凶,只要便宜

8.8萬人搶凶宅!申請者:不怕兇,只要便宜

凶宅,一直是房地產市場中,購房者比較避諱的話題。

不久前南京著名"凶宅"在拍賣過程中,成交價最終高於起拍價300萬,還是引發了社會熱議。

在“凶宅”相關從業者眼中,隨著房價的持續上漲,一定程度上也預示著凶宅市場未來也會有不錯的發展。

換句話說,“凶宅”的流行,其實也是購房者疑慮擴散後的一種具象表現。

凶宅熱賣

話題要從不久前的一座凶宅拍賣說起。

位於南京江寧區秣陵街道將軍大道50號瑞景文華小區的一套三層別墅,因在2011年發生過一起碎屍案,在當時被媒體大肆報道後,成為老百姓眼中知名的“凶宅”之一。

在事發後幾年,這座凶宅先後三次拍賣均以流拍告終,很多人也認為,這座市場價值超千萬的別墅,或將徹底告別市場。

但這座別墅卻在今年迎來生機。就在兩個月前,這座別墅迎來自己第四次拍賣。這一次拍賣剛開始,似乎依舊不被太多人看好。如果按照市場正常價格,這座別墅評估價已經在1236萬元左右,這次拍賣價格卻僅定在435萬元,比上次起拍價還降低110多萬元,僅是市場價格的三成多。

但這次拍賣卻讓人十分意外,14人報名競拍也印發了此前沒有的熱情。最終,經過138輪競拍,93次延時,這套別墅最終以786萬成交,高出拍賣價300多萬元,瞬間引發社會熱議。

有報道稱,這個價格已超過法院給出的估價。據法院提供的估價報告稱,考慮該房屋曾發生過謀殺案件,具有重大瑕疵,極不易變現,因此本次評估最終價格是在原有市場價值基礎上按照50%計算,估價對象的市場價值為618萬元。媒體也在隨後的的跟進報道稱,拍得這套“凶宅”的神秘買家,很快便通過銀行轉賬方式付清全款,接下來將正常完成過戶。

至此,本來買房者非常回避的“凶宅”,突然以“搶手貨”的姿態進入大眾視野,讓市場有些大跌眼鏡。

畢竟“凶宅”在購房市場中,一直處於比較敏感的位置。甚至一些國家或地區中,凶宅是不允許放在銀行抵押貸款的。但從這次拍賣也間接看出,至少目前從國內市場看,除了必須讓消費者知情的規矩外,凶宅與其他住宅買賣沒有太多本質不同。

據《合同法》相關規定,一方以欺詐、脅迫的手段或乘人之危,使對方在違背真實意思情況下訂立的合同,或因重大誤解訂立的合同,當事人一方有權請求法院或仲裁機構變更或撤銷。

不過值得一提的是,在房地產市場中,迄今對“凶宅”都沒有一個非常明確的定義,甚至真正因凶宅引發的官司,因案件不同,判決結果也不盡相同。

有律師也對此表示,如果僅從“凶宅”導致房屋貶值角度看,最終判罰結果基本為合同有效,被告需要進行賠償。如果想要讓合同判處無效,就必須從“凶宅”不尊重社會公德或賣房者故意隱瞞“凶宅”造成欺詐兩個方面下手。

8.8萬人搶凶宅!申請者:不怕兇,只要便宜

怕窮不怕鬼

之所以這次拍賣引發不小社會熱議,是因為從網絡輿論環境看,面對如今房地產市場,比起“凶宅”可能引發的靈異事件,人們更害怕的似乎是房價。

很多網友對於凶宅的態度,也在這種環境下有了不同見解。類似“哪有便宜凶宅出租?最好發生過大案、血案、兇案,或鬼宅之類的,最近房格爾係數直線飆升”、“北京有哪些凶宅,趕緊給我推薦,不怕兇,只要便宜!”的言論層出不窮。

在南京“凶宅”拍賣前最有名的一則採訪,就是媒體採訪一位阿姨時,聽聞拍賣價格後這位阿姨馬上表示,這麼划算的價格不管是不是凶宅都非常值得購買。

雖然目前市場對凶宅的定義還沒有明確,但在中介和法院眼中,普遍意義上的凶宅主要是指發生過兇殺、自殺、意外傷亡等非自然原因死亡事件的住宅。除此之外,有人跳樓的房子、或自然死亡在房裡但很多天後才被發現的,逐漸也被看作凶宅。

在一些中介看來,幾年前如果客戶有意向購買兇宅,普遍做法是盡力打消客戶念頭,主要勸說點,就是從長遠看,凶宅出手會十分困難,非常不利於長期價值。但隨著時間推移,如今對於“凶宅”的剛需買家,正呈現逐年遞增態勢。其核心原因,無外乎是當下房價越來越高,以及大城市房源越來越少。

仍以南京為例,有報道稱在去年9月,位於樹人學區50平米左右的房源,網上掛牌總價基本在240~255萬元左右,均價在4.8~5萬元每平。但同樣位置一套“凶宅”,掛出的價格在180萬元左右,比其他房源便宜75萬元左右。

對此也有中介指出,如今“凶宅”市場降價不會像預期中的那麼大。以北京為例,“凶宅”價格雖普遍比市價低,但降幅其實十分有限,一般降價幅度也就在5%~10%之間,八折都屬於“稀有品”。

對此中介介紹,除非發生重大命案,類似南京瑞景文華小區,曾在新聞報道中受到社會高度關注的“凶宅”,價格才會非常便宜,否則一般只死一兩個人,降價只是“象徵性的”。因為對於房主來說,“凶宅”唯一的影響只是出手比普通房源慢一些,但根本不愁賣不出去。而且根據以往經驗,或許因為明星、網紅等有錢人聚集較多,北京市朝陽區的凶宅在北京整體中賣得最好。

8.8萬人搶凶宅!申請者:不怕兇,只要便宜

抑制的房價

隨著“凶宅”市場需求越來越大,當下已有了專門的“風水師”。

這些風水師一面通過自身渠道優勢尋找各種“凶宅”,另一方面與中介合作,從中賺取信息費以及一些解決風水問題的費用。因為對於中介來說,雖然客戶群體涉及區域較大,但有針對性地尋找客源肯定不如這些風水師們。

對此,一位在北京的風水師介紹稱,目前據其所知,北京大約有幾十人都在做這門生意,不過具體領域都不太一樣,有專門做住宅的,也有專門做寫字樓或酒店生意的。一般生意好的時候,一年一個風水師可以促成十單左右的“凶宅”交易。在這位風水師眼中,隨著房價整體仍呈上漲趨勢,未來凶宅市場的走向肯定會越來越好。

雖然目前無法印證這位風水師的預測,但房價最近又迎來一輪上漲卻是不爭的事實。

不過,為抑制住這波房價地上漲,國內9天8次重磅提及房地產調控,涉及中央、各部門、各地,嚴厲程度也被社會看成是史無前例。有機構統計顯示,今年7月國內有超過40個城市發佈各類房地產調控升級政策,且調控正逐步向二、三線城市下沉,調控範圍包括進一步規範企業購買商品住房行為、規範商品房銷售秩序、全面整治互聯網房產中介、打擊二手房市場“陰陽合同”和“高評高貸”現象等。這樣頻繁的調控次數,也刷新了近兩年樓市調控的同期紀錄。

據克而瑞發佈的1-7月房地產企業新增貨值數據顯示,恆大、碧桂園、萬科融創等企業新增土地貨值較高,規模較大,但對於新增貨值排名50開外的房企而言,生存空間被進一步擠壓。

對於有住宅剛需的消費者來說,條件允許的情況下,自然誰也不願主動購買“凶宅”,之所以會出現“凶宅”被追捧的情況,也是人們對過高房價望而興嘆時的一種無奈。

8.8萬人搶凶宅!申請者:不怕兇,只要便宜

好在,面對國家嚴厲調控,市場真的開始出現些許鬆動。幾天前,有媒體報道稱,相比於去年3月銷售高峰期,廈門(島內)房價開始出現下滑,跌幅差不多在1~1.5萬元每平,而島外跌幅在6000~10000元每平。比如有數據顯示,位於湖里區金湖路的凱悅新城,去年3月大多二手房成交價在6萬一平,甚至超過6萬,而今年5月最新一筆交易中,價格已降到5.3萬每平。

所以,凶宅熱銷畢竟只是小眾事件,為了市場能夠更加平穩地運營,穩住房價才是市場最應該做的事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