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顏又有才,重慶「95後」大學生自導自演川劇《白蛇傳》

《白蛇傳》傳說源遠流長,是中國四大民間愛情傳說之一,家喻戶曉。但川劇版的《白蛇傳》你看過嗎?

2018年4月28日晚,由重慶大學一群“95後”大學生自導、自演的川劇《白蛇傳》在重慶大學虎溪校區上演,近千人的劇場座無虛席。這部川劇近1年的籌備中遭遇了諸多困難:演員受傷、沒有專業功底、不少服裝化妝道具還得自己動手做……

為何這群大學生不愛遊戲愛戲曲?傳統文化藝術在這群“95後”大學生心中又有怎樣的地位?

有顏又有才,重慶“95後”大學生自導自演川劇《白蛇傳》

非專業大學生打造川劇版《白蛇傳》8年前就已構思

“燈光左移一點,這一拍鑼鼓打得更用力些,話筒混響調整一下……”26日下午,走進重慶大學虎溪校區劇場,川劇《白蛇傳》的演職人員正在緊張排練。現場指揮的是《白蛇傳》的導演、重慶大學美視電影學院研究生一年級學生魏源。

《白蛇傳》便是魏源聚攏了該校幽蘭戲曲社、藝術學院舞蹈系和藝術團民樂隊三支隊伍80餘人打造的。

川劇《白蛇傳》取材於明代馮夢龍所著《警世通言》之《白娘子永鎮雷峰塔》。不同於大眾耳熟能詳的白蛇傳故事,它更強調白蛇、小青、許仙幾位主角之間前世今生的羈絆。

有顏又有才,重慶“95後”大學生自導自演川劇《白蛇傳》

為何要排練這部劇?據瞭解,早在2010年,魏源還在重慶大學生物工程學院讀本科時,就萌發了要製作重大版《白蛇傳》的想法。作為幽蘭戲曲社的創始人和第一任社長,他對川劇的感情一直有增無減,“川劇是中國優秀傳統文化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只要形式、內容好好包裝,肯定會重拾觀眾。”

剛好在2016年底,重慶大學獲批建設教育部“川劇文化傳承與保護基地”,為該劇提供了資金、場地等多方面的支持,加上幽蘭戲曲社成員的功底也在慢慢積累,去年5月,魏源將重大版《白蛇傳》提上日程,並在校園內招募演員。

唱唸做打樣樣精通摔倒後繼續翻跟斗

不僅僅是故事情節,川劇《白蛇傳》與觀眾熟知的電視劇版本還有很多不同。比如,劇中的小青根據情節分別由男女生扮演,在文戲時是嫵媚的丫鬟,武戲時則變為勇武的男將。

有顏又有才,重慶“95後”大學生自導自演川劇《白蛇傳》

又比如,女一號白素貞由3人輪流扮演。這部劇時長2小時,想要一個人做到整場又唱又打幾乎不可能。三位演白蛇的女生根據特長分別在不同的場次出場。飾演白素貞的其中一位演員、重慶大學藝術學院音樂表演專業大四學生鄧曼玲負責的是劇中唱戲的部分。

出演川劇《白蛇傳》讓鄧曼玲非常激動,從高中接觸川劇起,她就對川劇產生了熱愛。還曾主動拜師川劇院團的專業演員,大學也選擇了音樂表演專業。

有顏又有才,重慶“95後”大學生自導自演川劇《白蛇傳》

但成為《白蛇傳》主演,鄧曼玲受了不少苦。每次造型時,她都需要“捆頭”。“演出戴頭飾前需用‘千斤頂’綁緊頭髮,使得整個眼部向上,臉部看起來更有精氣神。”鄧曼玲說,頭“捆”上以後很容易眩暈,幾年前她第一次演出《貴妃醉酒》時,剛捆上髮飾就頭暈吐了,吐完了還得趕緊上臺。

武戲是該劇的一大看點,難度和強度很高,即便有的演員來自舞蹈專業,有基礎功底,但是在排練動作戲時,還是會出現摔倒、失誤等情況。

有顏又有才,重慶“95後”大學生自導自演川劇《白蛇傳》

重慶大學舞蹈表演專業大三學生唐雪兒負責白蛇的武戲部分,這是她第一次真正意義上接觸川劇。因專業所長,武打動作的難度和強度她都可以適應,但卻避免不了受傷。“之前練習託舉時摔到地上,尾椎骨痛了兩個月。但每次摔了,都要立刻站起來繼續,不能拖累其他人的進度。”

飾演“蛤蟆精”王道陵的李棟樑是重慶大學動力工程學院研一學生,從排練到現在,他的“腰越來越細”。在一場與白素貞的對手戲裡,他要被白素貞“吊打”,兩指半寬的帶子會將他攔腰吊起半分鐘,演員還要展示很多武打動作,每次練完肚子都會發紅。

有顏又有才,重慶“95後”大學生自導自演川劇《白蛇傳》

然而,劇組遇到的困難還不只這些。讓導演魏源一度崩潰的是,從籌備到首演的這段時間,後臺的服裝、化妝、道具工作人員走了一半。“後臺工作人員來得最早,走得最晚,又不能上臺。要演出了,後臺人員卻走了一半,我們只能重新找人,有的演員也是,因為各種原因辭演。”魏源說,這些演員都沒有酬勞,憑的全是對川劇的熱愛。

魏源說:“每當大家有進步,表演得更好時,大家的信心就更足。我們有一個共識,那就是都想編排一臺重大人自己、屬於大學生的川劇《白蛇傳》。”

服裝道具自己動手做川渝兩地專業院團攜手指導

重大版《白蛇傳》的主創不僅沒有專業演員,還有一半都是工科男。

導演魏源本科就讀於重慶大學生物工程學院。作為川劇“迷弟”,他剛進入大學就創辦了幽蘭戲曲社,後來有越來越多的理工科學生加入了這個社團。

魏源說,工科男沒有專業功底,但他們的理解能力和邏輯性很強,尤其是動手能力。由於經費有限,不少服裝、道具都是男生親手做的。大到床幔,小到一個靈芝,一套酒具,學生們製作精良的小物件甚至可以以假亂真。而主角佩戴的精緻華麗的川劇盔帽,則多出自重慶大學藝術學院2016級研究生邱粟楊之手。

有顏又有才,重慶“95後”大學生自導自演川劇《白蛇傳》

演職員都不是科班出身,這讓川劇《白蛇傳》從一開始看上去就不容易完成。魏源查看了大量的專業書籍,有空就會去劇院看劇、和專業演員交流,並邀請了四川、重慶兩地川劇院團的老師進行專業上的指導。

“我會先把每個人的唱腔臺詞過了,再排對手戲,把每個演員需要表演情節的大體框架講清楚,再具體講每個人該怎麼做,這樣效率更高。”魏源說。

為了保證4月底的首演,去年寒假,整個劇組一起留在了學校排練。到這學期,幾乎每天都能看見演員在學校的劇場排練。魏源從一開始對這部劇都有一個要求:“校園戲曲一定是要觀眾進得來、坐得住、看得完,做到了這九個字才算成功。”所以,他要求演員儘可能向專業靠攏,為觀眾呈現最好的視聽享受。

有志者事竟成。該劇發佈首演消息後,吸引了很多校內外戲迷搶票,第一場近千張門票瞬間被搶空。

縱深:如何建好全國高校唯一“川劇文化傳承與保護基地”?

有顏又有才,重慶“95後”大學生自導自演川劇《白蛇傳》

川劇《白蛇傳》的誕生有賴於重慶大學正在建設的教育部“川劇文化傳承與保護基地”。據瞭解,重慶大學一貫重視美育與藝術教育,特別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對廣大青年學生的教育和薰陶,“川劇文化傳承與保護基地”也是全國高校首批16箇中華優秀文化藝術傳承基地中唯一一個開展川劇傳承與保護的。

重慶大學美視電影學院常務副院長彭吉象說,在川劇文化傳承與保護上,重慶大學不僅開辦了全校性川劇藝術文化通識課精品課程,還開設了川劇實踐性基礎課程,包括形體訓練與身段表演等教學課程,使學生熟練地掌握川劇精髓。同時,以社團建設為平臺,營造了學生學習體驗川劇藝術文化的良好氛圍。學校還成立了川劇藝術工作坊,選取一些簡單且利於傳唱的川劇曲牌在學生中教授,並邀請沈鐵梅等川劇表演藝術名家來校授課,激發廣大學生學習川劇的興趣,讓他們對川劇藝術有進一步的感性認識。

下一步,重慶大學還會搭建川劇藝術文化傳承與保護的科研智庫。重慶大學西南地區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性研究中心在傳承與保護川劇文化方面已經作出很多成績。彭吉象說,未來重慶大學將以基地為平臺,全面提升該中心在理論研究、遺產保護、文化傳承方面的整體水平,讓該中心成為國內傳承與保護川劇文化的核心科研機構。

據悉,重慶大學已經制作完成川劇普及教育的動漫光盤,將在重慶大中小學推廣,將川劇文化的精髓以通俗易懂的方式向大中小學生和全社會進行普及,未來還會逐步拓展到西南地區和全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