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什麼清靜下來會更有創造力

為什麼清靜下來會更有創造力

說起創造力,我在百度搜索了一下,說:

創造力是人類特有的一種綜合性本領,是指產生新思想, 發現和創造新事物的能力。

在生活中我們會發現這樣一種現象。

在想一件事情的解決方法時,有時想破腦袋,絞盡腦汁卻總想不到合適的方案。

突然某一刻靈光乍現,腦子裡就出現一個方法。

覺得不可思議,怎麼會想到這樣的方法。

像是有一個人出來告訴自己,或者說這來源於靈感。

說起靈感,可能會覺得靈感這個事情,可遇不可求。

看不見摸不著,一旦看不見摸不著就會有一種虛無飄渺的感覺,感覺很遙遠。

其實不是這樣,創造力也是有據可循的。

今天看到這樣一篇文章:說人體的大腦分為好多區域。

之前在終南山參加《蛻變》時我們有專門看過人體系統結構圖。

看了那些圖就覺得人體真是何其精微,簡直不可思議。

每個系統,每一個神經都是像是一場精心設計打磨好的作品一樣。

每個系統 每條神經 每條經絡 都有一定的關聯性,分工明確,細緻入微,簡直完美。

大腦結構其中有兩塊區域,一塊是內側的前額葉皮層,負責的是聯想,想象。

比如說做白日夢,腦洞大開,都由這塊負責。

另一塊區域則屬於外側前額葉皮層,(在前額眉心處)它負責什麼呢?

負責的是 評價,判斷,比如說判斷是否合理性,邏輯性,安全性。

這兩塊區域分工合作,各司其職。

平時它們之間會做一些交流互動,一邊行動一邊評價。

目的是為了配合人更好的正常工作運轉,就像開車,一個是油門,一個是剎車。

油門是為了能夠前行,而剎車是能在需要停止的時候準確的做出停止。

一個是負責評價,一個是負責創造力,那怎樣可以培養自己有更多的創造力呢?

方法就是暫時的關閉評價系統,就可以發揮出自己的創造力。

比如說:

寫文章的時候,一般情況是先不做修改,不評價寫的怎樣,寫完後再做修改。

像錯別字,分段,標點符號以及用詞用句 是否合適恰當,需不需要換詞換段或換句。

能夠 簡單 準確 清晰 的表達出自己的想法與觀點。

當然,這是一個不斷升級的過程。

跟閱歷 經歷 認知 學習都有一定的關聯性,也是一個逐步螺旋上升的過程。

比如冥想靜坐。

長期打坐靜心的人可能會發現:

清靜下來的時候容易獲得靈感,可以獲取很多平時想象不到的信息。

還有一個是跑步。

最近跑步有一段時間了,發現在跑步的過程中,大腦判斷分析的思維變少了。

容易出靈感,比如突然冒出的一些想法,觀點。

還有一些是在洗碗,擦地,洗澡的時候也容易出現一些新的點子,不一樣的想法。

關於大腦的區域分佈可以作為參考,如果結合生活中的實例,就會發現:

其實創造力 靈感更多的是來源於不評價自己,不否定自己,相信自己。

不總是懷疑自己 做的 想的 說的 是否正確,不去添加自己的認為,想法做真正的自己,會更有創造力。

創造力不是屬於誰的專屬,不是少數人獨有的技能,而是每個人天生具有的一種能力。

靈感來源於空性,丁師說過: 空裡包含萬有,靈感只是我們靜下來獲取的一點點信息而已。

越是能清靜下來,少一些評價自己,否定自己的想法與認為。

越來越相信自己的靈敏度,越信服於自己的內在時,創造力只是靜下來的附屬品。

歸根結底還是要做自己,相信自己,這樣可以更好的生活。

當內心越來越平靜,越來越相信自己時,生活會越來越好。

相信自己,原來有如此大的魅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