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歌手出來弘揚國學的時候,這國學要呵呵了

如果說歌手孫楠唱歌,我就不說什麼了。可是,看到歌手孫楠弘揚國學,也創造了一個“楠氏物語”的國學文化品牌,就不能不說,這國學,恐怕要呵呵了。

孫楠是知名歌手,是明星,自然有很高的知名度。但是,名人不見得就懂國學。作為歌手的孫楠為何要插手國學,加入到弘揚國學的隊伍中來,可能就是看中了近年來國學跑火。

當歌手出來弘揚國學的時候,這國學要呵呵了

確實,這些年,很多人都要談談國學,談談傳統文化,因為這個跑火啊。不談,就顯得落伍。而且,談國學,談傳統文化,並不是什麼難事。懂幾句《三字經》,懂幾段《弟子規》,要是還能背幾句《千字文》,或是記得幾句《論語》,就可以侃侃而談。

只要大談中國傳統文化的好,只要高調宣揚中國文化的妙,就可以贏得掌聲。至於為什麼好,基本就不用去管,只要說一些結論性的話,簡單地說,就是好,就是妙,這就行了。

在一個標語遍地,口號滿天飛的國度,不用考慮邏輯推理,人們就服結論性的話。只要叫得響,說得動聽就行。中國傳統文化,幾乎就是不講邏輯推理的,這還真是有傳承的。你看一部《論語》,就是一本語錄。這樣的語錄,能夠得到人們的認可。即使有些話,前後矛盾,人們還是一個勁地點頭稱是。比如,“近水樓臺先得月”與“兔子不吃窩邊草”,比如“倉稟實而知禮節,衣食足而知榮辱”與“飽暖思淫慾”,人們就兩句話都認可,選擇合適的時機,想用哪句用哪句。有多少人會感覺不對勁,有多少人會反思其中的矛盾之處?

不講邏輯,不講思辨,甚至也不需要了解其中的內涵,就可以誇誇其談,大談國學,大談傳統文化,這或許正是歌手孫楠可以出來弘揚國學的原因所在。

當歌手出來弘揚國學的時候,這國學要呵呵了

於是乎,我們可以看到,孫楠可以打造一款“楠氏物語”的國學品牌。還好,孫楠沒有說成是國學流派。但是,這“楠氏物語”硬要打上國學的標籤,也是給人怪怪的感覺。這“楠氏物語”,是不是模仿日本的“源氏物語”呢?只是,孫楠取名“楠氏物語”,這“楠氏”到底是何意?既然倡言國學,為何偏偏要模仿“源氏物語”呢?

據說,“楠氏物語”內容廣泛,包含琴棋書畫詩酒茶香,還有非物質文化遺產、傳統文化、傳統工藝、傳統技能等等。國學是個框,什麼都可以往裡裝,這是當下熱鬧國學的一大特色。孫楠是著名歌手,自然有名人的能量和資源,將國學搞成如此大雜膾,自然有更大的操作空間。

當歌手出來弘揚國學的時候,這國學要呵呵了

只是,像“楠氏物語”這樣弘揚傳統文化,看起來很熱鬧,聽起來很有國學的味道,可實質上呢,與國學,與傳統文化,到底有多大關係?

當歌手也出來弘揚國學的時候,如此國學,恐怕只能讓人一聲呵呵。

當下,是不好說國學的不好,說國學不好,就是大不敬。因此,除了一聲呵呵之外,還能說什麼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