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澳台青年暑期內地交流 這裡有根有情還有夢

港澳臺青年暑期內地交流 這裡有根有情還有夢

在“兩岸青年中原行”活動送別晚會上,兩岸青年互相在衣服上簽名留念。

本報記者 張 盼攝

“香港青年暑假來內地實習,除了獲得經驗,還把人生的邊界擴展了。”香港金融青年會主席張永康從2015年起舉辦實習計劃,吸引超過300名香港大學生來北京、上海和深圳的金融機構實習。“國家發展為香港青年插上夢想之翼,如今港青來內地實習交流的熱度確實越來越高。”他告訴記者。

澳門“千人計劃”以澳門青年為對象,啟動3年來,共組織超過3000名學員,赴北京、江蘇、安徽等14個內地省份交流學習。因社團和學校參與踴躍,今年出團數量增至45個,有約1350人參與,總體規模和成效遠超初期構想。

“2015年前,很少有臺灣學生會考慮來大陸實習。2016年,‘體驗式交流’的概念提出來之後,實習的崗位更多元,臺灣年輕人有更多機會接觸大陸企事業單位,大陸也逐漸成為臺灣青年逐夢的舞臺。”創業公社港澳臺及國際事務總經理、臺灣“80後”鄭博宇僅在這個暑假,就參與和見證了超過10場臺青大陸交流實習活動。

更多學子來內地

十幾年前,還是香港高中生的王柏榮隨交流團首度來京,一週的行程中,他參訪了許多名勝古蹟,也飽覽了北京城郊景色。如今作為香港專業人士(北京)協會青年事務委員會(簡稱專青會,下同)主委,王柏榮組織過多個香港青年內地交流團,僅這兩年暑假就有六七個。

今年暑假,數千名香港青年走進內地,交流和實習足跡遍及多個城市、諸多行業,從奇情西北到旖旎江南,從老牌企事業單位到新興互聯網公司,更收穫故宮博物院、中國科學院、甘肅敦煌、四川臥龍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等實習體驗。在活動數量、規模以及項目豐富度上,再次刷新紀錄。

香港特區政府政務司司長張建宗說,“青年內地交流資助計劃”和“青年內地實習資助計劃”資助非政府機構舉辦青年交流和實習項目,今年將惠及1.9萬名青年。

澳門特區行政長官崔世安近日稱,特區政府十分支持澳門青年走進內地實習及學習,有既定政策多方位支援和提供協助。

珠海市橫琴新區今年暑期迎來近百名澳門大學生,他們在大橫琴投資有限公司、橫琴跨境說網絡科技有限公司等21個單位,展開為期1個月的實習。實習崗位廣受歡迎,很多崗位十分火爆。

在聆聽“珠海英才計劃”宣講後,澳門理工學院學生陳梓強說,自己對珠海人才產業政策、橫琴新區經濟發展等加深了認識。“既豐富了自己的實習經歷,也為將來發展打下更好的基礎。”

以交流消解偏見

鄭博宇2010年首次“登陸”交流,新舊交融的魅力北京大大超越了預期。2014年,他為初來乍到的某臺灣青年參訪團做行前說明。有臺灣團員甚至不知道北京有地鐵。“這讓我很意外,真有很多臺灣年輕人對北京、對大陸的現狀很不瞭解。”一路見證北京10號線從一條短線變成閉環的鄭博宇常感嘆,北京的發展實在太快了。“從細節就可以感受到大陸的發展,跟臺灣不變的城市風景對比非常大。來到大陸,你會對自己和這裡的發展有一份期待。”

鄭博宇說,曾有個臺南“深綠”家庭的大一女生想來大陸實習,結果她爸爸的第一反應是,“去什麼大陸啊!”然後破口大罵,極言想象中的大陸種種“不堪”。結果在報名結束前一天,女生爸爸忽然說,你不是要去大陸實習嗎?我給你簽字。

鄭博宇笑了起來,“其實我猜她爸爸的想法應該是,讓她去受一下苦,她就會知道臺灣有多好。結果女生實習回去之後,每天都在講大陸多好多進步,反而是沒真正到過大陸的爸爸被影響了。”

“2018兩岸青年榕城行”暑期交流活動臺灣領隊陳君珩也告訴記者,他曾多次詢問大女兒,是否願來大陸交流。她的回答永遠是“大陸那麼落後,過來幹嘛”。轉變發生在女兒研一首次去上海高校交流學習後,“她對大陸印象大為改觀,還說‘不排除將來去大陸工作’。”

臺灣《中國時報》近日稱,兩岸青年只要面對面,一起相處與討論,就會恍然發現,所謂的偏見、仇視對立都是人為的。交流一旦開啟,情誼不斷,記憶不止。

臺灣青年西進潮

臺灣《旺報》日前刊文說,臺海兩岸在“通商、通航、通郵”舊三通的基礎上,近年又出現“通婚、通升學、通就業”新三通,並湧現臺灣青年西進潮。兩岸青年交流如順水行舟,誰也無法單方變更交流的節奏和步伐。

每年暑假都是兩岸青年交流旺季。今年暑假,數以千計的臺灣學生走向大江南北。20家大陸金融機構為臺灣學生提供800個暑假實習崗位,名額一放出,很快就報滿。

在福州參訪時,臺灣青年從中國船政文化博物館的文獻實物、艦船模型中,看到“許多歷史課本上描述過的人物及事蹟”。中原祭拜軒轅黃帝時,臺生林姿佑感到“自己的根在大陸”。

如今雖有部分島內媒體歪曲醜化交流活動,以錯誤信息誤導臺灣年輕人,但大陸誠意滿滿的惠臺措施和眼見為實的“登陸”體驗,還是讓不少臺灣青年“用腳投票”,以行動為大陸點贊。

“‘90後’‘00後’會更加理性,自己主動蒐集資訊進行甄別,為自己的未來好好考慮。”鄭博宇說,今年報考大陸本科的臺灣學生顯著增多,與臺青越來越熱衷來大陸交流實習,背後是一樣的道理。

鄭博宇同樣發現,臺灣年輕人之間也會互相影響。以前參加過活動的臺灣青年,會向同學和朋友主動推薦,對於那些初次“登陸”的“首來族”也很有幫助。在記者參加過的交流活動中,有臺灣大學新生往來大陸多達14次,更有人將“登陸”體驗視作假期首選,足見大陸的吸引力。

為民族感到驕傲

多年組織港青內地交流活動的王柏榮發現,香港青年普遍擁有熱愛祖國和報效祖國的情懷。在專青會組織的京港青年夥伴訓練營落幕式上,兩地青年共同製作的紀錄片在大屏幕上滾動放映。片中有這樣一幕:一名香港同學在艱難爬上長城高處的烽火臺時說,“在那個什麼都沒有的年代,中國人可以築起偉大的長城,我為我的民族感到驕傲!”

“我為我的民族感到驕傲”,現場香港青年深深地為這句話打動,爆發出一陣歡呼。

在北京金杜律師事務所實習的港生陳慧賢告訴記者,令她最難忘的是7月1日清晨在天安門看升旗,“一行港生凌晨3點出發,在天亮時看著五星紅旗在雄壯的國歌中冉冉上升,令我回想到21年前香港迴歸祖國的情景,心裡格外感動,油然升起一股驕傲和自豪感。”

香港各界青少年活動委員會執行主席霍啟剛說:“香港青年從來都是時代的弄潮兒,我們一定要不斷開闊視野,更多地瞭解祖國的國情和發展,更好地與內地青年朋友精誠合作,攜手打拼新時代的美好未來。”

澳門青年張燕青近來參加了北京國情研習班,她說,這次的學習讓我對國家政策及發展方向有了新的理解。澳門青年將用自己所長,回饋澳門、回饋祖國。

張永康說,粵港澳大灣區發展前景廣闊,國務院近來也公佈臺港澳同胞在內地免辦就業許可證,這些都有助於港人在內地尋找新的發展機會。港青要擁抱改變,跟內地接軌並充分融入,是否能取得成功,最終還要看自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