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接法促成形盆景一新招

“截幹蓄枝” 是創制嶺南盆景的主要藝術手法,這種以修剪、鋸截為主,形成蒼勁自然、挺拔豪放的大樹型盆景,是長期以來嶺南盆景藝術家源於自然,師法自然的造型結果。

然而“截幹蓄枝”這種修剪功夫特別需要耐心和毅力,而且也特別消耗時間。正如已故盆景大師孔泰初老先生著作中所闡述的:“每修剪出一寸枝條,就得花上一兩年時間,要修剪出一盆枝繁葉茂、生機勃勃的精品盆景,需要十多年二十年功夫或更長時間。”真所謂“一寸枝條生數載,佳景方成已十秋。”人的一生能有幾個十年、二十年呢!

屈接法促成形盆景一新招

在這深化改革開放的年代裡,社會上各階層的人們,生活、工作都要適應“快節奏”。“效率就是生命,時間就是金錢”。盆景藝術工作者如何緊跟時代的步伐,縮短嶺南盆景的成形時間,加速嶺南盆景的成果,這是幾屆嶺南盆景研討會主要的研討課題之一。在此淺析運用“屈接法”加速嶺南盆景早日成形的經驗,供同行們參考。

一、“屈接法”這是我多年來應用在嶺南盆景枝條造型上摸索出來的經驗和方法——即巧妙地利用自身茁壯生長的長枝條,與樹幹合比例後不剪去(不浪費掉)。彎曲接駁成型法。

1、具體操作方法:

(1)所需操作工具與材料:經過消毒處理的手鋸、鋒利小刀、透明膠紙、小竹片、塑料膠管、鋁線、手動橡膠吸球等。

(2)審定枝條屈接位置:將需要屈接的枝條審定節與節的長度,用手鋸鋸開一個鋸口,濃度是枝條的1/3或1/2,然後用鋒利小刀將鋸口外側切削平整。彎曲的角度與斜口成反比,角度越小斜切口就越大(注意杜絕死曲現象)。

屈接枝條的走向,或上下、或左右、或飄枝、跌枝、垂枝、平衡枝等,均應按照樹樁枝條造型設計來審定屈接點。

屈接法促成形盆景一新招

(3) 綁紮固定:用手動橡膠吸球把鋸切口內的木屑吹乾淨,慢慢地將枝條壓下,試看枝條角度是否滿意,鋸切口是否吻合,否則要加以修改。然後,用鋁線將彎曲枝前端與樹幹適當地方打上一根小鋼釘,並在此部位加入小竹片,防止陷絲,綁架扎牢固。務必使鋸切口貼緊、吻合。

(4) 緊逼屈接點,密封創口,消除人工痕跡:先用透明膠紙將屈接口密封,防止滲水和細菌感染。後用一小段縱切開口的塑料膠管把屈接口環抱緊逼封死。這樣可以防止過分增生而隆起樹木皮疙瘩。從而減少人工痕跡,達到預想的造型效果。

2、屈接枝條的管理:在人類社會人們紛紛向殘疾人表示愛心,為扶殘助弱作出無私的奉獻。也許在植物王國也有此種表示把養分和生長系輸送給傷殘弱枝,所以,經過屈接的枝條,在沒有蟲害、正常管理、施肥、澆水的條件下都能茁壯生長,創口癒合得又快、又好。

(1) 修剪:樹樁枝條經屈接後,位於創口這面的枝條由於樹液營養供給受阻,因此,應立即進行修剪工作。將第一節的強壯枝剪短,去除部分濃郁的枝葉。將屈接後屬於第二節的向上生長的橫枝剪短剪弱。讓屈接後向下生長的枝條吸收陽光、養分充裕些,促使屈接點早日癒合。

(2) 澆水、施肥:屈接後的樹樁要保持盆土溼潤。早晚各澆水一次,盛夏季節要往枝葉上噴霧。施肥按照往常施肥量的程序再追加些磷肥,以供給枝條生長的需要。

屈接法促成形盆景一新招

3、適合“屈接法”的樹樁品種:榆樹、福建茶、細葉榕、朴樹、九里香、山桔、杜鵑、山松、黑松和其它皮層厚、樹液分泌豐富、傷口癒合性強的品種,都適合用屈接法促成型。操作時間掌握冬季休眠過後、春季、夏季、秋初等季節的晴天日子裡進行為好!

二、運用“屈接法”的實用價值:

“屈接法”與“截幹蓄枝法”糅合起來,因樹施用,促使嶺南派提早成型,可縮短約一半時間。

新栽樹樁成活後,第一年末進行修剪前,各部位枝託長勢粗細,基本上是平衡的。第二年進行蓄枝後,底下第一、二託新發枝條往往生勢纖細孱弱、枝疏葉薄,其餘枝條,特別是頂部周圍生長旺盛、枝繁葉茂,這是頂端優勢的作用。如果第一、二託枝不剪去,不浪費掉,運用屈接法塑造枝形,就可確保底託主枝繼續茁壯生長。其餘上部枝條運用“截幹蓄枝”法造型。其餘上部枝條運用“截幹蓄枝法”造型。這樣分段培育可以節省2—3年時間達到預期的效果。如果運用到中小、型的商品樹樁的培育程序裡去,效率更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