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禧攻略》已吐槽80點,今天是最憤怒的一次

《延禧攻略》已吐槽80點,今天是最憤怒的一次

於媽的《延禧攻略》開播了,他號稱這是高度還原歷史的清宮劇,但只看了幾眼,就已經槽點滿滿了,我的原則是劇情故事我不挑,戲就是戲,又不是紀錄片,不讓人家編,怎麼能好看呢?既然號稱是高度還原歷史,咱們就從禮儀、制度、生活習慣、器具等方面入手,揭一揭這部“歷史劇”的老底,我只吐槽100個點,多了不說,上一期又發了8點,今天咱們繼續。

《延禧攻略》已吐槽80點,今天是最憤怒的一次

槽點77:延禧宮交誼舞跳的還不錯,大概是編劇實在想不出魏瓔珞還有什麼新鮮玩意兒能吸引皇上了吧。交誼舞大致是在民國時期傳入中國的,晚清時尚沒人見過,不過對這些我尚不想說太多,但劇中交代說是魏瓔珞和宮裡的西洋人學的,這個就說不過去了。在乾隆時期,男女大防的思想極為濃重,沾衣摞袖便算失節,西洋人雖然帶進來很多新鮮玩意,但這種男女可近身的舞蹈,是絕對傳不進來的,更不符合宮裡的規矩。在早先的劇情裡,高貴妃還調教了很多太監學會使用了康熙年間的交響樂器,教個把樂器,還算說得過去,但跟他們學跳舞,就不得不吐槽一下了吧。

《延禧攻略》已吐槽80點,今天是最憤怒的一次

槽點78:繼勒死嘉嬪之後,繼皇后又弄死了純貴妃,而且是在純貴妃被降為答應的當晚,並以風箏線為線索來嫁禍魏瓔珞。被皇帝懲處的后妃就那麼容易被人弄死嗎?起碼這在清代歷史中是非常少見的,別人不說,就繼皇后本人,因為乾隆三十年那次剪髮事件(且用實錄的說法)之後,直接從江南被送回宮內幽居,直到一年多之後,才鬱鬱而終,一個被皇帝恨到骨頭裡的人,尚能保證安全,何況是遠沒到恩斷義絕的蘇靜好呢?

《延禧攻略》已吐槽80點,今天是最憤怒的一次

槽點79:爾晴以命婦的身份進宮了,竟然單獨見了皇上,首先命婦無權求見皇上,別說她是個公爵夫人,就是親王福晉,都沒有資格去單獨求見皇上,也從來沒有人會提這樣的要求,就像《九品芝麻官》裡達叔說的“這種要求我這輩子都沒見過!”。其次,先蠶壇根本就不在宮裡,要說先蠶壇我是最熟悉不過了,1949年之後,這裡成為了北海幼兒園,我就是北海幼兒園畢業的,它位於北海北門東側,與什剎海一街相隔,距離故宮養心殿起碼還有兩三站,層層宮門,都有人把守,她是如何能到養心殿的?

《延禧攻略》已吐槽80點,今天是最憤怒的一次

槽點80:上一期已經提到過清宮對於祭祀活動的重視程度問題,而再往下看,魏瓔珞竟然在親蠶禮的典儀時溜號,並脅迫爾晴至長春宮,並弄死了她,於媽對於清宮祭祀活動的理解,大概只是善男信女到附近的廟裡去燒個香那麼簡單吧。親蠶禮是國家重要的祭祀典禮,農業國家最重要的就是“男耕女織”,親蠶祈福的正是“女織”,諸后妃都要提前兩天就去進行齋戒,絕不是從各宮去某殿磕個頭那麼省事,位次、流程都極為繁瑣,在這樣的情況下,無病無事,不僅不參加,還脅迫命婦、並逼死命婦,這是何等的大不敬之罪,不敬的不僅是皇權,更是上天。於媽的劇情,讓我想起了上中學的時候,那些逃逸升旗儀式去打架的小痞子。

《延禧攻略》已吐槽80點,今天是最憤怒的一次

槽點81:太監在這部戲裡的職權越來越大,都管上了內務府,能查廣儲司,還能查太醫院的醫脈檔,再這麼發展,九千歲再現也都不新鮮了。清代吸取明代宦官干政的教訓,對太監加強嚴管,總管太監的機構叫敬事房,這敬事房只是內務府掌儀司的一個部門,掌儀司與廣儲司、慎刑司、慶豐司等是平級單位,即便是奉旨也不是太監可以去查的,自有內務府官員去辦。而內務府總管是二品官,一般有6個,官階相當於巡撫,且更得皇帝信任,像莊親王允祿、大學士傅恆、大學士和珅,都曾經兼任過內務府總管,太監用乾隆的話來說“乃鄉野愚民至微至賤”,能跟這些人相提並論嗎?再說太醫院,是外朝的一個單獨機構,太醫院的事更不是太監能插手的,清代的太監純粹是個弱勢群體,皇帝要查醫脈檔,太監頂多是去傳個旨而已。

《延禧攻略》已吐槽80點,今天是最憤怒的一次

槽點82:袁春望又和魏瓔珞同框了,還和繼皇后同框了,還經常在宮殿裡相談甚歡。我只舉一個例子,咸豐時有位后妃曾直接被降為了宮女,罪名有二,其一是凌虐宮女,其二便是在殿內與太監說笑。這還是下手比較軟的咸豐,這要換了乾隆……太監一般只是在殿外值守,隨時伺候,有事進殿回稟,無事您就外邊待著。劇情中需要通過後妃和太監商議,說完事太監就需要馬上出去,而且后妃和太監說笑,也完全可以作為一種打擊對手的宮鬥把柄。

《延禧攻略》已吐槽80點,今天是最憤怒的一次

槽點83:劇中說乾隆並非鈕祜祿氏所生,其母為嘉興錢氏,在潛邸時為格格,劇情還安排乾隆讓人查《玉牒》和冊封記錄也查不出端倪來。這是我吐槽至今最讓人感到於媽腹黑的一個橋段,這種設計所表現就是用歷史考證方法面對宮廷陰謀的無力,宣揚的是歷史都可以隨意被人為篡改,反映了所謂“歷史真相”總會偏離於歷史記載的反科學態度,這種觀念貽害極大。但於媽終究是外行,他的理解裡《玉牒》只是一本書,但其實《玉牒》修訂的依據是十幾類相關檔案數年的記錄,諸如宗人府檔案、內務府檔案、宮中檔等等,宗室裡的阿哥是幾時生產,誰生的,產婆是誰,都有記錄,而且還有諸如王府長史、族長這樣的第三方人員進行驗看,現在到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都可以看到。清代設立如此完備繁複的檔案制度,就是怕再復前朝的各種悲劇,讓愛新覺羅氏的子孫永遠能看到真相,像乾隆如何納了漢妃,讓誰去辦的,給了漢妃家人什麼樣的待遇,都記載的清清楚楚,毫無避諱。於媽採用了貌似科學的方式,想嘲諷歷史的科學考證方法,還是嫩了點吧,而這種反科學的態度,更是令人憤怒的。《延禧攻略》當中科學類錯誤非常多,比如“金瞳案”,黃疸病是在嬰兒出生兩日以後才會顯現的,而五阿哥剛出生便被高貴妃看到了;比如“金汁案”,高貴妃的死竟是由於1500度高溫消毒過的糞水引起的繁複感染,那水為什麼要燒開了喝呢?再比如魏瓔珞失眠,太醫給她開了曼陀羅葉進行治療,可曼陀羅葉不僅有毒,而且還只能治療咳嗽、氣管炎,對失眠安神毫無作用。這麼多“piapia”打臉的科學常識錯誤,竟然還想著反科學,沒知識沒關係,但絕不能不尊重知識。

《延禧攻略》已吐槽80點,今天是最憤怒的一次

(如果於媽說真的是鈕軲轆乾的,我就不吐槽了)

槽點84:太后殺母奪子一案的案由本身就很值得爭議,按劇中介紹,鈕祜祿氏和錢氏均為雍王府中的格格,什麼是格格?王府中有福晉、側福晉和格格三等,都是與王爺有關的女人,格格雖是侍妾,卻身份低微,生活與側福晉完全無法相比,依然還有伺候主子的職責,幾無社會資源可言,這樣的人是怎麼做到殺母奪子的呢?在一個制度森嚴的環境裡,強對弱的欺凌還可以猜測一下,而兩個屬於弱勢群體的人之間的驚天大案,還弄得神不知鬼不覺,這從邏輯上就根本無法說通。

《延禧攻略》已吐槽80點,今天是最憤怒的一次

有人說我這麼摳一個電視劇的細節很無聊,電視劇看的就是個樂兒,可你有沒有想過,我們如此恢宏的文化,就是這樣一個一個細節堆積拼湊而形成的,如果這些細節沒人關注,那麼我們一個一個小的文化符號都會隨著娛樂被潛移默化地忘卻。作為一個史學工作者,關注文化,科普文化,就是我輩的責任,你可以罵我無聊,但我不能不說。

未完待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