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迭加金服」P2P能否改變中國金融的命運和走向?

「迭加金服」P2P能否改變中國金融的命運和走向?

很長一段時間以來,我國都被許多人同時視為經濟強國金融弱國

看到這個標題,有些人可能會非常嗤之以鼻,甚至笑出聲來。在現如今的語境下, P2P幾乎是“人人喊打”的,乃至整個金融行業在許多人眼中都充滿了動盪感,那麼又何談P2P改變中國金融的命運和走向呢?

很長一段時間以來,我國都被許多人同時視為經濟強國金融弱國。而這個論調最知名的持有者當屬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所長夏斌,他曾在《十問中國金融未來》一書中表示,中國金融市場的廣度與深度都不夠。他還認為,在2020年前後,中國金融要抓緊充分市場化、有限全球化的戰略和中心思想。充分市場化指的加快中國金融內部的改革,加快市場化,越快越好,不要錯過機會。

「迭加金服」P2P能否改變中國金融的命運和走向?

這些觀點的提出早在2011年,如今已經過去7年。熟悉中國金融行業的朋友應該知道,中國金融的變化週期已經日趨加快,可能在過去是5年和十年一個週期,現如今兩三年就能完成一個週期。如今中國的中國金融,已經有了翻天覆地的改觀。雖然在深度和成熟性上仍與發達國家有不小差距,但在發展活力和拓展的廣度上,中國金融已然打開了新局面。這得歸功於信息技術、大數據、人工智能等一系列金融科技的發展,使得風險定價不再是高高在上的壟斷式行為。沒錯,在這一進程中扮演主導性角色的正是P2P。

事實上,古代中國是全球範圍內最早闡述出“看不見的手”對經濟的促進作用的國家。在近代,清朝的中國金融家首先創造了一種獨特的政府參與其中的企業融資方式,用以滿足國家對基礎設施建設的需求,這種創新模式的發展驅動力相當之明顯,使得中國很好地解決了有關風險、儲蓄、投資的金融治理問題,其在金融技術領域已經走在世界領先地位。

到了現代,我們當然也不應該長久地以金融弱國自處。P2P在誕生不久後便傳入中國,至今已有11年的發展歷史。從火爆到理性,一方面是“德”的缺位,一方面是“技”的強大,兩端瘋狂地撕扯著P2P。惡性的圈錢跑路當然要嚴懲,但同時合規P2P通過信息技術、大數據、人工智能在金融市場發揮的巨大能量已經得到廣泛認可。《人民日報》在此次暴雷潮過後也發文表示:網貸平臺只有發揮強大的技術優勢,同時做好信息中介的本分,才能真正在服務小微企業、拓寬居民投資渠道方面發揮作用。

「迭加金服」P2P能否改變中國金融的命運和走向?

P2P填補的是傳統金融體系尚未覆蓋也難以覆蓋到的“毛細血管”,因此它的生命力和發展活力均是極其旺盛和蓬勃的,難免會出現一時的泥沙俱下,但它使得中國金融變得充滿活力的貢獻也是不可抹殺的。我們期望P2P能夠早日打破瓶頸、止於至善,為中國金融的發展源源不斷地釋放真正的正能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