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體店倒閉的元兇,是昂貴的租金還是電商的崛起?

一、租金是否為實體倒閉的元兇

實體店倒閉的元兇,是昂貴的租金還是電商的崛起?

有一些人分析實體店倒閉是否與泡沫的房產經濟有關呢,因為高昂的租金再加上不斷上漲的人工成本,導致了商家不斷提高商品的銷售價格,沒有顧客光顧,最終導致實體店倒閉。後期我實地調查了一些實體店主,實體店主反映的情況是租金已經幾年沒漲,比如三線城市某商場的租金每平120元,已經好幾年沒變過了,但是銷售額卻比三四年前差二到三倍。歸根到底並不是租金高,而是沒人買是最大的問題。許多實體店為了能夠堅持下去,將利潤一降再降,甚至零利潤,因為需要去庫存,但是價格無論怎麼樣降,大眾現在好象對商品失去了興趣,無動於衷。所有這樣看來,租金並不是實體店倒閉的元兇。

二、電商的崛起是否影響實體店

6月21日,第十三屆中國零售商大會暨展會在重慶舉行。會上,中國商業聯合會、中華全國商業信息中心聯合發佈了2017年度中國零售百強榜單。2017年零售百強的門檻為44.8億元,榜單中,天貓、京東與大商奪得前三。認真點:天貓、京東,冠亞軍都是電商!!!

實體店倒閉的元兇,是昂貴的租金還是電商的崛起?

天貓是中國最大的B2C零售平臺,2017年銷售規模達2.11萬億元;而京東以“自營+平臺+實體”模式,已成為中國最大的零售商,2017年銷售規模達到1.29萬億;大商集團繼續成為中國最大的實體零售商,2017年銷售規模達到2808.1億元。

第三名大商集團銷售規模,只有第二名京東的零頭不到:0.29萬億大於2808億元!!

目前深受互聯網、移動網絡影響的年輕人,作為典型的“宅”一代,更習慣於在線購買商品的方式,希望足不出戶就可以買到想要的產品,節省更多的時間和效率。從這一點看,實體店鋪就遠不如電商更有效率。沒人來逛店,大部分顧客都去逛電商,實體店鋪自然而然就開不起來了。

實體店倒閉的元兇,是昂貴的租金還是電商的崛起?

另外,電商更注重於關注和完善用戶的體驗。當用戶在網上挑選產品的時候,電商能夠通過互聯網技術將產品更多的細節展現給消費者,讓消費者更好地瞭解產品。就連許多消費者吐槽的無法親身體驗產品的缺陷,目前許多電商也通過人工智能技術等正在逐漸改進這個缺點。反觀實體店鋪,銷貨員的服務質量和層次參差不齊,這也是令人詬病的原因。

如今昔日的繁華購物中心和熙熙攘攘的店鋪街道都在消失殆盡,取而代之的是轉租退租、倒閉關門等淒涼場景。在房產經濟不斷上漲的鎮壓下,在發展迅速的“互聯網+”浪潮下,不少人將實體店的倒閉潮歸罪與昂貴的房租和電商的崛起。也就出現了“請求房東降租”、“馬雲我恨你”等帶有情緒化的橫幅標語。

實體店倒閉的元兇,是昂貴的租金還是電商的崛起?

實體店倒閉的元兇,是昂貴的租金還是電商的崛起?

那麼,實體店倒閉的元兇真的歸咎於它們嗎?我認為這是一個偽命題。從商業運營上看,租金只是運營成本,電商也只是競爭對手。所以從邏輯上說,這並不是二選一的選擇題,而是多方面原因造成的結果。

實體店倒閉的元兇,是昂貴的租金還是電商的崛起?

實體店倒閉現象是有,但不能一概而論。很多實體店,諸如711便利店等做的是風生水起,而且在不斷髮展壯大。但是很多傳統的實體店只經營確實是江河日下,所以產生了很多的倒閉現象。

我們需要去思考的是這些倒閉的實體店背後的原因,同時我們也要分析一下不斷髮展壯大的那些實體店的成功步伐。

實體店倒閉的元兇,是昂貴的租金還是電商的崛起?

實體店倒閉的元兇,是昂貴的租金還是電商的崛起?

對於倒閉的實體店,有人認為那是電商的崛起以及昂貴的租金等,這裡面有很大一部分的關係,但不是絕對的。實體店的倒閉,跟社會發展有關,跟經營有關,跟消費升級有關,跟需求提升有關,跟蹤和成本上升以及競爭下的利潤縮水有關;

實體店倒閉的元兇,是昂貴的租金還是電商的崛起?

實體店倒閉,元兇絕對是昂貴的租金,我們們小區附近的底商很多飯店接連倒閉,層問過,原因就是賺的錢不夠房租,我是開網店的,之前開過實體店,房租貴,賺點錢都給房租了,現在雖然開著網店,但是隨時還想開實體店,就是找不到房租優惠的,40平米,一般的地方也要10幾萬房租,好點的商場就要20萬,沒法弄,高房租阻礙做生意,太坑人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