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把公司打造成全球最大的自行車產商,年營收216億新台幣

隨時隨地營銷,是劉金標的生意習慣。如今73歲的劉金標,是在年過50後,才開始形成並內化他個人對品牌的認識和理解。

22年前,以自行車OEM生產起家的劉金標,在意識到代工的風險之後,轉而下重注培育自有品牌“捷安特(Giant)”;改變埋頭工廠的做法,踏入品牌的領地。

曾在2007年的時候,巨大營業額超過10億美金,70%的收入來自自有品牌“捷安特”的銷售,30%的收入主要來自OEM業務,單從營業額來看,捷安特已經成為全球第一的自行車品牌。

他把公司打造成全球最大的自行车产商,年营收216亿新台币

20年光陰,巨大穿過了道格。泰特姆稱為“無人之境”的公司發展階段,從快速成長型企業進化成行業領袖。

回首創業,劉金標將1972年之前的“自己”視為“沒有定性的青年”。在那之前,他平均2-3年換一個行業,罐頭、麵粉、木材、螺絲釘、運輸、養鰻魚等生意,他逐一試過。

在1972年前後,結束了最後一門生意,他在臺中和朋友在吃飯間聊起“做生意的機會”。海灣石油危機,美國總統向民眾提倡騎自行車,美國興起自行車熱潮。另一方面,製造業開始從歐美轉移到臺灣、韓國等亞洲地區,臺灣恰是自行車外包生產的基地之一。

飯間的一席話後,劉金標等8個人就決定了一起投資建立自行車製造公司。

他把公司打造成全球最大的自行车产商,年营收216亿新台币

“我當時就意識到,自行車真的要做好,必須要從零配件下功夫。”於是,在公司建立初期,劉金標多半時間都和配件工廠打交道,說服他們一起實現零部件規格標準化。

有了影響力後,越來越多的人採納劉金標倡議的標準,隨著臺灣零部件規格的公差逐步控制在標準之內,臺灣的自行車製造產業開始在全球市場越發有影響力。

在更大量的自行車代工訂單轉移到臺灣的過程,作為行業的新入者,巨大越過了“掙扎生存”的階段,開始進入快速成長期。

500美元以上的高端山地自行車,成了捷安特打開歐洲市場的鑰匙。當時,臺灣製造也意味著“價廉”,因此,捷安特在歐洲的銷售儘量以歐洲公司的形象進行推廣。

他把公司打造成全球最大的自行车产商,年营收216亿新台币

早在2004年,捷安特的營業收入達到216.68億新臺幣,成為全球最大的自行車產商。

本文來自生意我最行,創業家系授權發佈,略經編輯修改,版權歸作者所有,內容僅代表作者獨立觀點。[ 關注創業家公眾號(ID:chuangyejia),讀懂中國最賺錢的7000種生意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