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州的国家级文物古迹

锦州的国家级文物古迹

文化锦州

历史悠久

底蕴深厚

留存于各个时期的古代遗迹

彰显了锦州深邃久远的历史

展示了古人非同凡响的智慧

从山、河、海、林的自然景观

到寺、塔、墓、城的人文景观

每一处遗存都是历史的印记

每一处印记都是文化的积淀

纵观锦州地区

一大批全国重点文物古迹

你去过几处?

又了解多少呢?

本期为您隆重推出

图文版详情概览

……

锦州的国家级文物古迹

奉国寺

奉国寺始建于辽开泰九年(公元1020年),属皇家寺院,初名咸熙寺(又称大佛寺或七佛寺),金代改称大奉国寺。不仅是国内现存辽代三大寺院之一,更是中国古代佛教寺院唯一拥有完整格局遗存的寺院。其令人震撼、叹为观止的古代建筑、雕塑、彩绘、壁画、碑刻、石雕、匾额、书法等佛教历史文化艺术彰显中华文明的悠久和辉煌,堪称文化艺术宝库。其标志性古建筑——木构建筑大雄殿是古代遗存最大的佛殿,堪称为世界之最,殿内有世界上最古老、最大的泥塑彩色佛像群。被誉为天下第一宝殿、世间佛祖道场。1961年被国务院列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成为中外闻名的旅游胜地。

锦州的国家级文物古迹

万佛堂

义县万佛堂石窟,是我国东北地区年代最久远、规模最宏大、绝无仅有的北魏石窟建筑群,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与艺术价值。始建于北魏太和二十三年(公元499年),开凿在大凌河北岸福山的悬崖峭壁上,呈背依福山、前临凌水之势。1988年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特别是经过九十年代三年的修缮,将这一瑰丽的人文景观与天然的险、峻、秀有机地结合起来,使之更加光彩夺目,成为辽西地区的一个别有韵味的风景区。

锦州的国家级文物古迹

崇兴寺双塔

崇兴寺双塔位于医巫闾山东麓北镇市区东北隅,据有关考证,从塔的结构和风格看,应属辽代中晚期的遗物,是中国辽代密檐式砖塔的重要实例。塔因崇兴寺而得名,寺在“文革”期间被毁,后被修复。双塔位于寺南,东西相望,形制相同,均为八角十三层密檐式实心砖塔,因外形别致,秀丽挺拔,被誉为“禅塔双标”。西塔的中部还镶有明万历二十八年(1600年)《重修崇兴寺塔记》小石碑。1963年被列为第一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988年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锦州的国家级文物古迹

北镇庙

北镇庙是医巫闾山的山神庙,也是全国五大镇山中保存最完整的镇山庙。始建于隋开皇十四年(594年),初称“医巫闾山神祠”。金大定四年(1164年)重修后改称“广宁神祠”。元大德二年将神祠扩建后改称“广宁王神祠”,元末被毁。明洪武三年在原址重建,改称“北镇庙”。历经辽、金、元、明、清及近现代的多次重修,其建筑依山势排列,由南向北层层升起,主要建筑均位于中轴线上,殿阁五重,就山岗筑起,规模宏大,气势雄伟。庙东有乾隆年间所建的“广宁行宫”遗址。北镇庙集中反映了古代建筑艺术的水平,无论是选址,平面布置,建筑造型,木石彩绘制作,都给我们留下了大量宝贵的经验。作为历史文化遗产,北镇庙是我国镇山庙宇的代表作,由于其他镇庙的毁坏,好多历史文化信息只能仰仗北镇庙保存下来的实物传递了。它的历史文物价值是无法估量的。1988年被列为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锦州的国家级文物古迹

广济寺古建筑群

广济寺是辽西地区最古老、完整的塔寺合一的寺庙建筑群,肇建于隋大业辛未七年(611年),初名“普济寺”,辽清宁年间重建,历经明清多次维修,现存大部分为明清所建。该建筑群是以广济寺为主体,包括广济寺塔、天后宫和昭忠祠。寺塔建于辽清宁三年,天后宫建于清雍正三年,昭忠祠建于清光绪二十四年。主要建筑包括广济寺中路的天王殿、大殿以及两侧的北庭、配殿等。广济寺塔体量硕大,工艺精美,具有辽代风格。广济寺虽经历代重修,但基本为原来规模,雄伟庄重。天后宫为北方地区最大的,砖、石、木雕刻尤为精美。昭忠祠是光绪为甲午战争中牺牲的将士所建,为全国仅见。这些建筑多方面地反映了当地的历史、科学和文化面貌,具有丰富的内涵和较高的历史研究价值。 2001年广济寺古建筑群被列入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锦州的国家级文物古迹

广宁城

位于北镇市区的广宁城即北镇城,始建于辽代(公元947年),金元时置广宁府,明置广宁卫,为九边重镇之一的辽东镇,设总兵戍守。清置广宁县,民国初改名北镇。明初所建广宁城(北镇城)南城墙南城门楼正处于今之北镇鼓楼位置。后来城池向南扩展,明代南城门楼遂成为今之鼓楼。2006年被列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锦州的国家级文物古迹

广胜寺塔

广胜寺塔位于古城义县城内,建于辽开泰年间(公元1020年),是典型的辽代风格八角十三层实心密檐砖塔。早期称为嘉福寺白塔,因清代塔下有嘉福寺而得名,日伪时期嘉福寺被毁,只留该塔独存。1988年被辽宁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13年在加固复原修缮工程结束后,晋升为古塔类别国家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锦州的国家级文物古迹

龙岗墓群

龙岗墓群位北镇市富屯乡龙岗子村,于2013年被列入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龙岗墓群已发现的墓葬共三座,据1970年发现的两座墓葬的墓志为研究辽显陵、辽乾陵的位置提供了线索。有专家认为:三块墓志铭的出土,对于补充和订正《辽史》有重要的意义。而龙岗墓群的发现,也让史学界兴起了一股热潮。沿着龙岗墓群的脉络,对于辽皇陵的寻找,也成为史学界研究的重点。

锦州的国家级文物古迹

班吉塔

班吉塔位于凌海市班吉塔镇西隅盘古山脚下的小凌河畔,建于辽道宗清宁四年(1058年)俗称“斑鸠塔”,又名“半截塔”。班吉塔为八角七级实心密檐式花塔,具有典型辽代建筑风格,是我国现存仅有的几座辽代花塔之一。2013年被列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锦州的国家级文物古迹

明代长城

明长城是明王朝从建国起在北方实施系统防御的产物和重要组成部分,明王朝的北方边防体系分为九边(九镇),“辽东镇”是明代“九边”中最早开设的“九镇”之一。它的实际统驭范围,包括东起鸭绿江,西至山海关的今辽宁省的大部分地区。

锦州的国家级文物古迹

辽西地区的明长城,从黑山县白土厂门迤西,分布于阜新、朝阳、锦州和葫芦岛四个市的共9个市县区。

锦州段明长城由阜新市的清河门区折向西南,进入锦州市的义县与朝阳市的北票市的交界地带,再折向南,穿义县西部、凌海市西部和太和区西部一角进入葫芦岛市连山区。

义县境内明长城分布在稍户营子镇、高台子镇、头台乡、头道河乡、大定堡乡。

凌海市境内明长城分布在板石沟乡、翠岩镇、温滴楼满族自治乡。起于义县与凌海市界,出凌海市与锦州市太和区明长城相连。

太和区境内明长城分布在钟屯乡、女儿河乡。起于凌海市与太和区界,由华山长城向西南延伸至葫芦岛市。

2013年3月,锦州地区明代长城的古城址、古建筑、古遗址、古长城等9处古迹被列入第五批长城保护单位。

锦州地区部分明长城遗址

锦州的国家级文物古迹

▲镇边堡城址-北镇市大市乡大一村

锦州的国家级文物古迹

▲二台子烽火台-黑山县白厂门镇

锦州的国家级文物古迹

▲龟山长城-凌海市板石沟乡下板石村

锦州的国家级文物古迹

▲南树林子长城-义县大定堡乡南树林子村

锦州的国家级文物古迹

▲翠岩墩台-凌海市温滴楼满族乡

锦州的国家级文物古迹

▲冮台山烽火台-黑山县八道壕乡冮台村

锦州的国家级文物古迹

▲大茂堡-凌海市温滴楼满族乡大茂堡村

锦州的国家级文物古迹

▲台子沟长城3号敌台-凌海市翠岩镇上苏台村

锦州的国家级文物古迹

▲刘家沟长城3号敌台-凌海市翠岩镇刘家沟村


热爱家乡,关注“锦州文化”


责任主编/张佳鹏

【锦州文化】辽宁地区最大的文化共享平台,见识、态度、深度!给您一道站在高处的风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