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半年實現產值1.84億元 大興安嶺管護區經濟做出特色

黑龍江經濟報訊(丁惠萍 範斌志 記者 馬朝林)八月的大興安嶺山清水秀,氣候涼爽。日前,大興安嶺地區發展管護區(林場)經濟現場推進會舉行,比產業發展、看項目成效,別開生面地開展了一場實地拉練。

青山綠水間的新產業、新項目星羅棋佈,生機盎然。一年來,大興安嶺管護區經濟加速釋放,轉型呈現新亮點。今年上半年,管護區經濟實現產值1.84億元,職工人均收入11252元。

漫步在大山深處的森林資源管護區,一股蓬勃發展的氣息撲面而來。整齊的街道、一字排開的民居讓“老林”們耳目一新,西林吉林業局前哨林場是現場會的第一站。在推進發展管護區經濟中,實施“紅引擎牽動綠產業”創新工程,推進黨建+綠色經濟、會務經濟、旅遊經濟融合發展為主體的管護區經濟,為職工群眾創業致富提供了廣闊的發展空間,成為全區發展管護區經濟的先進典型。

“以特色項目論英雄,看產業成果說發展。”為促進管護區經濟過程發展,大興安嶺相繼成立了14個推進組,各地積極響應,林業局和管護區(林場)分別出臺了管理方案、經營方案,建立了會商、獎懲等制度,黨政主要負責人帶頭落實,逐個管護區研究發展方向,推進力度不斷加大。多個種養殖新技術培訓班先後舉辦,讓更多的職工群眾增添了新技能。他們還與科研院校合作,技術培訓送一程,聘請來自中科院東北地理與農業生態研究所、東北林業大學的知名教授傳經送寶,深入淺出地講解小漿果、狐貂、藥食兼用植物資源等有關知識。地區管護區經濟辦與地區科協製作了《管護區經濟實用技術手冊》,解決了職工群眾在種養殖過程中遇到的難題。

“管護區經濟發展事關森工企業主營業務重塑,事關林區轉型發展大局。”大興安嶺地委書記蘇春雨說:“地委決定以‘三年攻堅’的方式推進管護區經濟,確保到2020年,林區人力資源得到充分利用,勞動價值得到充分體現,生態經濟主營業務進一步明晰,管護區經營功能有效釋放,勇闖森工企業轉型發展新路,最終實現生態好、企業強、職工富、林區興的目標。”

信心來自富集的生態資源。大興安嶺森林廣袤、地理位置獨特、文化積澱深厚,在各種優勢相互疊加的作用下,衍生出了很多適合管護區經濟發展的優勢資源。區內有神州北極、大森林、大溼地、大冰雪、大界江等景觀資源,已經成為全國人民嚮往的生態旅遊、休閒康養目的地;有700多萬公頃的林地資源,為發展林下養殖、林下補植提供了廣闊空間;有極為豐富的林下資源,藍莓、偃松、老山芹等森林食品,金蓮花、黃芪等道地藥材的市場認可度越來越高;有純天然、無汙染的生態環境,是開發綠色、有機、優質生態產品的理想之地。這些資源為管護區經濟各種業態發展創造了先決條件,提供了難得機遇,奠定了堅實的物質基礎。

信心來自成功的實踐探索。去年以來,全區各地積極響應地委行署號召,因地制宜、科學謀劃、大膽實踐,106個管護區(林場、經營所)確定重點發展項目200餘個,有1.7萬名職工參與其中。特別是湧現出了塔河二十二站林場、加格達奇林業局翠峰林場、阿木爾紅旗管護區等先進典型,形成了一批可複製、可推廣的經營模式,為管護區經濟發展探索了新途徑、積累了新經驗,全區管護區經濟呈遍地開花、蓬勃發展之勢,實現森林資源利用的專業化,林區生態經濟的規模化,企業經營的多元化,把管護區經濟做大做強、做出特色、做成體系。

“既要保護生態,也要積極發展經濟。”大興安嶺地委副書記、行署專員、林管局局長李大義說:“發展管護區經濟,必須準確把握核心要義,回答好什麼是管護區經濟、為什麼發展管護區經濟、如何發展管護區經濟三個核心問題,堅持問題導向、底線思維,把問題意識、底線思維貫穿於管護區經濟發展始終,嚴守不破壞生態的底線,不斷破解難題,勇於開拓創新,推動管護區經濟始終沿著正確的方向健康成長。”

李大義說:“管護區經濟是保護利用資源的新路徑,是職工增收致富的新渠道,是林區轉型發展的新引擎。要在規劃佈局上開拓創新、要在規模發展上開拓創新、要在品牌營銷上開拓創新、要在體制機制上開拓創新、要在發展模式上開拓創新、要在政策環境上開拓創新,推動管護區經濟始終沿著正確的方向健康成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