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肅霜:我怎樣創造「靠旗出手」

關肅霜

關肅霜(1928-1992),女,原名關鷫鸘,滿族,湖北荊州人,京劇表演藝術家,京劇旦角,她出身藝人家庭,父親關永齋是京劇鼓師。關肅霜曾任七屆全國人大代表、中國戲劇家協會副主席、雲南省劇協主席、省京劇院院長。

 近些年,京劇,也包括其他傳統戲曲,上座欠佳。使得不少演員覺得前途暗淡,心灰意懶。有些人改做不必苦練基本功、不必費大力氣,卻能賺大錢的營生。京劇和許多傳統戲曲,不會沒有前途;但是,如果從業者逐漸減少,那可就成了大問題。幸喜在這個關鍵時刻,得到黨中央領導同志的關切。去冬今春又隆重舉行紀念徽班進京200週年振興京劇觀摩演出,這都給京劇工作者、戲曲工作者鼓了勁兒。從而看到京劇、戲曲的希望。我這個從事京劇多半輩子的演員,心情十分激動。我想,我一定得為這次紀念活動多出把子力。在研究我參加演出劇目的時候,我報了個專場,在這個專場裡演三齣戲。 

 我覺得振興京劇的因素很多,但重要的在於領導的重視、人才的培養和演出的改革三個方面。我決定在一個專場裡演三齣戲,說明我的心情激動,也是想借此機會彙報一下我半生中在京劇改革方面的嘗試,告訴青年一代戲曲演員,應該朝著一專多能的方向努力。

關肅霜:我怎樣創造“靠旗出手”

關肅霜之《謝瑤環》 

 我向以演武旦、刀馬旦為主,也兼演青衣、花旦戲和反串武生、老生。這個專場裡,我選定的三齣戲,在我的藝術成長上,可以說是具有代表性的。 

 頭一出《盜庫銀》。這出戏本來是全本《白蛇傳》中的一折。近幾十年裡,由於受時間限制,演《白蛇傳》常把這折以小青為主的戲略去。很多觀眾對這折戲生疏了。我覺得這折戲很有意思,是以白娘子為主的《盜仙草》所不能代替的武旦“出手”戲。失傳了,未免可惜,就和為我作導演工作的張寶彝一同,把它恢復起來。

 這折戲的老本過於簡單,只是小青為幫助白娘子與許仙開設寶和堂藥店濟世救人,而去籌備資金,到錢塘縣銀庫,把庫銀盜出,與庫神和天兵天將開打。我們恢復時,賦予一定的思想性,加了些趣味性。如點明這庫銀為縣官搜刮來的民財,以及表現庫銀丟失後縣官的種種醜態。我過去演這出戏,沿著崑曲的路子,小青出場後,連唱帶舞。這次改為利用幕後伴唱形式,小青以舞和內心表演為主,用幕後伴唱交代她的心情。使這出戏有京劇歌舞劇的意味。 

 我想,這樣也許符合青年觀眾的欣賞要求。可又不失傳統韻味。當然,這也是結合我自己的年齡設計的。如果青年演員演,也還可以採取連唱帶舞和在翻打上力求火爆的一種演法。

關肅霜:我怎樣創造“靠旗出手”

關肅霜之《鐵弓緣》 

 最後一出《戰洪州》,也是在傳統演法上改革出新的。這出戏可以按刀馬旦來演,不一定打“出手”。我一直是把刀馬旦和武旦結合起來演的,使用“出手”。武旦的“出手”,過去都是四平八穩地打,最後以比較快速的“十杆槍雙飛燕”為高潮。我總是想,這種打法,用在神話戲中,表現空中祭寶鬥法比較合適。如果表現拼死拼活的激烈戰鬥場面,就不完全合適。我曾經試著把“出手”的速度加快。50年代初,在一個偶然的情況下,引起我創出“靠旗出手”的打法。那是一次我和我的“下串”,在練功廳裡練出手的時候,有位武生演員扎著練靠功,同時也在練功。可巧我的“下串”扔槍的力量大了些,槍飛向這位武生演員頭部。這位下意識地用靠旗旗杆把飛來的槍打回來。我忽然想到,如果把這個用靠旗旗杆打回槍去的動作,當作“出手”技巧使,既出了新花樣,又符合兩軍陣上彼此交鋒時,以投擲槍支刺殺對方的舉止。從此我就開始練這種技巧。練成了之後,又增加花樣兒,讓槍在靠旗旗杆上轉個圈,飛到另一端靠旗上,以另一端的旗杆打出,或者,轉到腳上,以腳踢出。於是就用在《戰洪州》中身扎硬靠的穆桂英開打的“出手”裡。得到內外行觀眾的認同。自此“靠旗出手”便興起來了。 

 《盜庫銀》屬於武旦短打戲;《戰洪州》是扎靠刀馬旦戲。中間加一出什麼戲合適?再加青衣戲、花旦戲,便顯著“青一色”,單調了些;加武生戲,同樣得有武打,也靠色。我想幹脆反串出老生戲,唱一折《伯牙碎琴》吧。這出戏算是我愛人徐敏初的代表作。我一直很喜歡這出戏的唱腔,也喜歡俞伯牙這個人物。唱腔是敏初在言菊朋先生特有的言派唱腔基礎上,發展變化而成的,很有清新、瀟灑的韻味、完全合乎俞伯牙這位清高、雅緻、書卷氣十足的官員的言談舉止。敏初每唱必得好評。這出戏的唱段,他灌了唱片,銷路極好。我想,我加這麼一折也有懷念敏初的意義。不過我唱老生畢竟算是“票友”。雖經多時反覆練習,還沒有唱出濃郁的韻味。我想著通過唱、做,把俞伯牙這個人物的丰采和當時的內心刻畫得鮮明、準確一些,在這方面也下了一定功夫。

關肅霜:我怎樣創造“靠旗出手”

關肅霜之《伯牙碎琴》 

 藝術,必須跟上時代的進展,改革出新為必不可缺的。演員若想改革出新,必須一專多能。多能有利於借鑑,是改革出新的必備條件。多能也有利於一專,促進一專的提高。如今有了領導的重視,人才的培育和演出的改革就必須跟上來。我希望青年演員在這方面多下功夫,爭取取得比我更好的成績。也希望青年演員為自己創造演專場的條件,有可能時演演專場,做演專場的準備,是給自己出難題;能演出專場,是對自己的鍛鍊;演好了專場,有利於自己藝術的提高,也是對京劇振興的貢獻。我十分希望看到徽班進京紀念活動以後,出現的京劇之振興、繁榮、昌盛的景況!

(《中國戲劇》1991年第3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