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人戳穿的窗戶紙:書畫收藏爲何「厚今薄古」?

近些年來,伴隨全民文化思想的崛起,中國憑藉其文化性與藝術性佔據了中國藝術品收藏投資市場的半壁江山。無論古時與今日,無論王侯將相亦或商賈貴胄,莫不為得到一幅名家真跡而備感尊榮。

但仔細研究書畫史,難免發現一件怪事:除了帝王將相,以及真正的收藏名家,多數商賈富豪極少收藏曆史上傳下來的名畫,而多選擇收藏當代大師名作,這又是為何?

中國古代書畫

清以前2000多年均為古代書畫的存世期。漢簡的樸拙,晉書的風韻,唐畫的富麗,宋畫的精細,明清書畫的千姿百態,爭奇鬥豔,各領風騷。

無人戳穿的窗戶紙:書畫收藏為何“厚今薄古”?

就書畫家而論,無論是“黃荃富貴”,還是“徐熙野逸”,無論馬遠、夏圭的“殘山剩水”,還是八大、石濤的“白眼向天”,“搜盡奇峰打草稿”——可謂大師林立,群星璀璨,充分反映了時代特徵和鮮明的個人風格。

如此博大精深、豐富多彩的文化內涵,在世界上也是首屈一指。在古代書畫整個存續期間,“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的儒家思想始終佔據社會主流。而“琴棋書畫”則歷來是有知識、有學養人士必備的才能。

無人戳穿的窗戶紙:書畫收藏為何“厚今薄古”?

如此種種,古人融生命於筆墨,所下的功夫,實非今人能比。

古人的這些,我們由衷佩服,但在佩服之餘,卻難免因為歷史留下的真跡還是偽造的謎團,而讓我們望而卻步。

古代書畫市場收藏投資分析

第一,市場成交的高價古代作品絕大部分是《石渠寶笈》裡著錄的,但《石渠寶笈》著錄的不一定都很準確、很精彩,甚至可以說不一定都是真品。早在晚清時期因無照相技術,就有按《石渠寶笈》中的敘述造假的贗品,且發現已充斥到市場中來,增大了收藏的風險。

無人戳穿的窗戶紙:書畫收藏為何“厚今薄古”?

第二,普遍存在著不同程度的“重名輕藝”現象。凡是“大名家”的作品,無論精品還是一般作品均有人願意出高價購買。更有甚者因購買者的不正常需要,署“大名家”款的贗品亦能賣出不應有的價格。

第三,古代書畫市場價格的“燈架型”結構則顯得脆弱和欠豐實。有的收藏家出於攀比炫耀、“急大功近大利”之心理,對“二三流書畫家”的作品不屑一顧或重視不夠,而使這些作品達不到應有的價位,從而出現了“大名頭”爆天價、“中名頭”不上價、“小名頭” 沒啥價的不正常現象。

第四,收藏家存在“懼古”心理,對於古代書畫的收藏,一般的收藏家都認為真偽不好鑑別而望而卻步。比如估價高達4.5億元的蘇東坡唯一真跡《枯木怪石圖》被指可能是後世贗品。

無人戳穿的窗戶紙:書畫收藏為何“厚今薄古”?

《枯木怪石圖》卷(局部)

中國近現代書畫

中國近現代書畫,通常是指從辛亥革命開始,到上世紀70年代改革開放之前這一階段的書畫作品。

如果以藝術家論,中國畫壇可謂風雲際會、群星璀璨,產生了多位劃時代的藝術巨匠,如人們比較熟悉的齊白石、徐悲鴻、黃賓虹、吳昌碩,再到後來的李可染、李苦禪、王雪濤等。他們所取得的藝術成就匯聚在一起,足以與歷史上任何巔峰時期比肩。

無人戳穿的窗戶紙:書畫收藏為何“厚今薄古”?

可以毫不誇張地說,上世紀100年必將成為中國美術史上最輝煌的一個時期。

近現代書畫成拍場主力

中國書畫成為各大拍場主力已是不爭的事實,尤其是名家創作的精品畫作,更是一畫難求。

無人戳穿的窗戶紙:書畫收藏為何“厚今薄古”?

泡沫經濟下,人們對於資產保值增值的需要和在快節奏、高強度的社會生活中重視心靈歸一的審美要求催生出對新一輪優質藝術品的巨大需求。

收藏與投資當代書畫另一個潛力巨大的市場還在於那些藝術上有一定成就,已被市場關注但還未得到充分開發的優秀書畫家的作品;以及已形成了自己獨特藝術風格的青年藝術家作品。

眼光推至十年前,如今在書畫市場備受青睞的範揚、史國良、崔如琢等名家作品在那時基本是默默無聞或僅有小範圍的影響,而短短十年他們的作品便上漲至百萬、千萬。因此,如今正值創作上升期、還未被市場完全開發的優秀中青年藝術家潛力巨大,是投資者與收藏家要著重關注的對象。

書畫收藏黃金準則

01

買自己喜歡的

收藏講究緣分,而緣分不僅僅指機遇,同時還是興趣,更是心境。如果單純把收藏看成是錢的增值,時間一長就會使自己的心情變得很糾結,令收藏藝術品中蘊含的迷人樂趣大打折扣。

02

買最好的

最好的才最具收藏價值。舉個例子,眾所周知周思聰((1939~1996),中國美術家協會原副主席,中國著名女畫家。)是當代很多知名畫家的老師,是上世紀最偉大的女畫家之一,她在去世前創作的為數不多的荷花作品被公認為是其藝術成就的最高峰。

無人戳穿的窗戶紙:書畫收藏為何“厚今薄古”?

03

買夠得著的

收藏有地域性,藝術家因其成長、生活的地域不同,其作品也會呈現出不同的面貌,這也就是我們常說的風格、流派。

04

買還沒漲起來的

儘管目前中國書畫、油畫等藝術品的價格已經很高了,但對於一般收藏者來說機會還是有的。要想在收藏方面真正有所收穫,必須要下一番苦功,進行全面認真的研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