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經里的人生智慧,這些處世天機,越早知道越好!

道德經裡的人生智慧,這些處世天機,越早知道越好!

《史記》:“禍不妄至,福不徒來”,人人都想擁有大福報,得以福祿一生。可現在很多人都是在為名利競爭,為財物計較,擁有純淨純善心靈的人越來越少,而福報就是來自於心,來自付出的心,一個人常懷善心,慢慢的福報就會增長,若是作惡多端,那天地萬物自會削去他的福報。

俗話說“人善人欺,天不欺,人惡人怕,天不怕”,很多人用眼看世界,難免一葉障目,認為“好人未必有好報”,可我明白,因果不空,善惡到頭終有報,只是到來的遲與早罷了。只有用一顆善良的心觀世界,萬物才能盡收眼底,一切會變得生機勃勃、光彩奪目。

道德經裡的人生智慧,這些處世天機,越早知道越好!

《道德經》:“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意思是,最高的善良莫過於水,水滋潤萬物而從未想過爭求回報和功勞。水至柔,乃容萬物,人若能做到雅量容人,必然也能厚德載物,一個人的修養,往往就決定了他的福氣。

《道德經》中有許多微言大義的人生智慧,若能運用好這些處世天機,人生必然會少走許多彎路,人人都應該越早知道越好。

道德經裡的人生智慧,這些處世天機,越早知道越好!

一、大丈夫處其厚,不居其薄;處其實,不居其華。

釋義:大丈夫立身敦厚,不居於淺薄;存心樸實,不居於虛華,所以要捨棄淺薄虛華而採取樸實敦厚。

《菜根譚》雲:“君子之心事,天青日白,不可使人不知。”大丈夫立身處世應當常懷律己之心,仰不愧於天,俯不怍於人。如果一個人有失厚道、虛偽待人,總是想著千方百計的利用別人,以滿足自己的私利,最終只會為世人所不齒。

“不居其薄”是要求我們信義為上,厚道做人。“不居其華”是要求我們莫虛榮浮誇,篤實立世。做到這兩點,必然能稱之為心懷坦蕩、有德之人。

道德經裡的人生智慧,這些處世天機,越早知道越好!

二、合抱之木,生於毫末;九層之臺,起於累土。千里之行,始於足下。

釋義:合抱的大樹,是從微小的樹苗生長起來的;九層的高臺,是從泥土一點點堆積而成的。千里的行程,是一步步走出來的。

曾國藩:“天下古今之才人,皆以一‘傲’字致敗”。好高騖遠,恃才傲物是現在很多人的通病,為人處世應當時時秉持謙卑自牧、腳踏實地的品性,萬事積於忽微,不可以因為嬌縱而輕視了這些。要成就大的事業,必須從小事做起,離開了小事,亦無偉業可言。

道德經裡的人生智慧,這些處世天機,越早知道越好!

三、慎終如始,則無敗事

釋義:如果能始終如一,持之以恆,到最後還像開始的時候那麼嚴格要求自己,那麼他的一生便會很平安,沒有敗事可言。

所謂“行百里者半九十”,想要完成一樁殊為不易的事,必然要時刻不懈努力,不可有投機取巧的想法。曾國藩:“學問之道無窮,而總以有恆為主。”又說:“無恆者,見異思遷也,欲求長進難矣”。欲求長進,必須要有恆心,如繩鋸木斷般的恆心與耐心。倘若做事總是躊躇或心生懈怠,這無疑是在浪費時間,自己的能力也只會止步不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