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東北大學「80後」委員的「大瀋陽」情懷和東大胸襟

听!东北大学“80后”委员的“大沈阳”情怀和东大胸襟

听!东北大学“80后”委员的“大沈阳”情怀和东大胸襟

在瀋陽市政協十五屆一次會議上,“大瀋陽”情懷成為“80後”青年委員們的時髦話語。今年兩會期間,一批正當芳華的“80後”委員用自己的言行詮釋著內心豐厚的“大瀋陽”情懷和對這座城市的赤誠之愛。東北大學丁辰教授就是其中之一。

听!东北大学“80后”委员的“大沈阳”情怀和东大胸襟

“傑出青年”的選擇

听!东北大学“80后”委员的“大沈阳”情怀和东大胸襟

37歲的丁辰委員,東北大學生命科學與健康學院“青年特聘教授”,博士研究生導師。在別人眼中,他絕對是一個“傑出青年”。丁辰18歲出國留學,32歲回國,“14年在外漂泊,我的內心始終是一箇中國人、一個瀋陽人。”

他是中組部第五批“青年千人計劃”入選者,遼寧省“高層次人才”領軍人才。2013年,丁辰放棄了多所知名大學的盛情邀約,決定回沈發展。“在南方人眼裡,東北大學是一所以工科見長的學校,我想實現東北大學生物科學研究方面零的突破。”丁辰是這麼說的,也是這麼做的。他帶領15人科研團隊,從無到有,埋頭苦幹。最難時,丁辰帶著學生們把普通的冰箱作為實驗器材,獲取科研數據。目前,丁辰正在參與一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國家重大科研儀器研製項目。

听!东北大学“80后”委员的“大沈阳”情怀和东大胸襟

2016年,他指導生命科學與健康學院學生創新團隊參加第十三屆國際遺傳工程設計大賽(iGEM)獲得金獎,實現了東北大學學生在國際生物學科領域競賽獎項零的突破。

“一個人總要有夢想,不能光為錢活著。”丁辰說,當初他放棄了高薪,決定回沈。回來的5年,他欣喜地看到了城市的諸多變化,感受到了瀋陽的努力和奮鬥,“一個凝聚著奮鬥精神的城市,會給人向上的力量。青年人,只有在奮鬥中才能體驗到幸福!”

听!东北大学“80后”委员的“大沈阳”情怀和东大胸襟听!东北大学“80后”委员的“大沈阳”情怀和东大胸襟

2017年6月29日,在東北大學紀念建黨96週年表彰大會暨“講述•東大人的故事”典型推介會上,丁辰教授學成歸國、全身心撲在科研教學一線忘我工作的風采讓與會2600餘名師生黨員深受鼓舞。下面就讓小編帶你去詳細瞭解一下這位80後博導吧!

三萬裡歸國路

十四春秋學業成

報效桑梓心澎湃

請纓提旅始帶“兵”

菌種小世界,人生大作為!

探索生命奧秘的科研“頑童”

講述東北大學生命學院丁辰教授的故事

听!东北大学“80后”委员的“大沈阳”情怀和东大胸襟

微生物,人類從出生那一刻就註定要與它共處一生,它既能在很大層面上造福人類,也同時是讓人體致病的罪魁禍首。摸清病原菌的致病途徑,是人類健康“保衛戰”中至關重要的一環。

2013年,美國杜克大學,一位年輕博士的論文引起了轟動。他提出,要將銅離子抵抗致病菌侵襲的研究由生物體外轉入生物體內,他首創的致病隱球菌活體動物熒光酶成像技術,可以幫助科研人員獲得更精準的判斷。

他,就是丁辰,在中國生命學科研究整體式微的情況下,再一次刷新了業界對中國人科研能力的認知。

堅持:獨立的科研人

“搞科研一定要敢於說真話,不要盲目崇拜自己的教授或所謂的權威。”

微生物一直被認為是“最低等生物”,有些研究人員不屑於對細菌、病毒、真菌等微生物進行研究,認為無論從研究模型還是研究成果來看,都很難出有價值的科研成果,要想在國際頂尖期刊上發表高分論文更是希望渺茫。

然而,丁辰和他的夥伴們卻對微生物“情有獨鍾”。“我們所研究的微生物是有潛在的導致人類疾病可能的病原菌。”丁辰認為,通過研究發現病原菌在致病過程中所扮演的角色、它的致病途徑以及人體的免疫系統在抵抗病原菌感染中所扮演的角色,就可以精準的破解致病菌的感染途徑,並有針對性的提出疾病解決方案。

在丁辰的研究中,“銅離子”與“致病菌”是一對關鍵詞。如何更好地利用二者之間的“平衡”來解決實際問題一直是他思考的方向。

2012年,丁辰大膽質疑當時在生物體外研究銅離子抵抗致病菌的侵襲機制,提出要將研究轉戰生物體內。丁辰向我們解釋說,銅離子就好比電視機中的二極管,只有把二極管放在電視機內才能顯示成像,而在電視機外二極管則不具備這個功能。丁辰認為,在生物體外研究銅離子抵抗致病菌的方法是錯誤的。

在丁辰看來,搞科研一定要敢於說真話,不要盲目崇拜自己的教授或所謂的權威。

听!东北大学“80后”委员的“大沈阳”情怀和东大胸襟

經過一年的苦心鑽研,丁辰通過多個研究模型以及前沿技術,系統闡釋了銅離子參與免疫的直接證據,明確肺部銅離子代謝抵禦真菌感染時的重要抗菌機制,為深入瞭解哺乳動物銅離子代謝功能提供理論依據和重要實驗數據。

而他在實驗過程中首創的致病隱球菌活體動物熒光酶成像技術,開創了領域內第一次通過活體動物實驗來證實肺組織銅離子參與免疫防禦的機制,揭示了銅離子在免疫學中不可替代的作用,為研究新型隱球菌銅離子代謝提供技術支持,而且為深入探討新型隱球菌肺內感染的預防與治療提供理論基礎。

鑑於該理論研究的學術價值,世界上最權威的生命科學期刊之一《Cell》子刊《Cell Host&Microbe》發表了這項成果,影響因子:12.33,並被評選為當月期刊中的亮點文章(Featured Article)。因為在新型隱球菌領域的重要貢獻,丁辰入選美國杜克大學“感染學學者”(Duke Scholar in InfectiousDisease),並同時入選中組部“青年千人計劃”。

听!东北大学“80后”委员的“大沈阳”情怀和东大胸襟

GuilhemJanbon、June Kwon-Chung、Nancy Keller、Bernhard Hube和SaschaBrunke等科學家評論該成果揭示了銅離子代謝參與真菌毒性的重要性,為其他病原菌的銅離子代謝的研究開闢了新可能性。

這一研究成果被《Nature Reviews Microbiology》期刊評為研究亮點欄目(Research Highlights),被國際著名科學新聞網站Science Daily報道,並相繼被國際頂尖雜誌Nature Reviews Microbiology, Nature Chemical Biology, Cell Host & Microbe和 Plos Pathogens 等期刊論文引用。

“成果被髮表時是很激動的”,從開始研究銅離子代謝,丁辰的科研之路並不順暢,回想起最初的選擇,4年的堅持,收穫了2篇影響因子在10以上的高水平論文。這一刻,丁辰更加堅信,要堅持做一個“獨立的科研人”。

听!东北大学“80后”委员的“大沈阳”情怀和东大胸襟

堅守:科學之美

丁辰一直告誡他的學生,要有嚴謹的科學態度,“我們做的實驗必須是精品,我們的數據必須要為論文負責。”

在國外生活了十四年,丁辰一路拼搏找到了自己的位置,也擁有了豐碩的成果。以第一作者發表SCI論文9篇,其中2篇發表在cell子刊Cell Host Microbe,影響因子均在10以上。

良好的實驗環境、優越的生活條件,甚至導師還答應給他解決“綠卡”,但是,對於丁辰來說,卻始終找不到家的感覺,“感覺自己就是漂泊的浪子,我當時只有一個念頭——回家”。

2013年,當得知東北大學成立了生命科學與健康學院。丁辰知道,他的機會來了。

在這裡,丁辰用短短几年的時間,完成了從學者到學術團隊帶頭人的角色轉換。從器材的配備到試劑的採購,從人員的分配到經費的管理,從學生的實驗指導到幫助學生進行職業規劃,從分析科研現狀到把握未來走向,實驗室的大事小情都需要丁辰的用心經營。

听!东北大学“80后”委员的“大沈阳”情怀和东大胸襟

白天忙於千頭萬緒的工作和學生的教學管理,真正靜下心去思考都是在晚上十點以後。“丁老師經常在凌晨兩三點鐘給我們發文獻資料,幫助我解惑學術問題。”學生李海龍說。

閱讀大量的文獻資料,瞭解生命科學領域前沿,是獲得科研靈感的重要途徑。丁辰希望他的教學不是教會學生怎樣做實驗,而是教會學生如何思考,如何培養學生敏銳、嚴謹、獨立的科研思維,捕捉到自己感興趣的科研方向。

“丁老師每週都會與每一個科研小組討論實驗進展情況,他的辦公室裡有5塊白板,上面密密麻麻記錄著與我們探討實驗的想法、實驗進度。”博士生李焱劍說,“他最常說的一句話就是‘來辦公室聊聊實驗’。”

听!东北大学“80后”委员的“大沈阳”情怀和东大胸襟

獨立,不等於獨行。丁辰把他的所學和愛全部奉獻給了他的學生。

在他的實驗室裡,永遠都是“相親相愛的一家人”。每個人的生日都是大家一起過,每個學生畢業找工作時都有丁辰的幫助。“因為我是他們老大,就要替他們謀出路,幫他們擋風遮雨。”丁辰說。

在2016年的最後一天,丁辰的一個學生給他發了一張照片,是學生在畢業前最後一次小組討論會上“偷拍”丁辰的一張背影。看到這張照片,丁辰的眼眶溼潤了,他想到了朱自清《背影》中的那段話:

我讀到此處,在晶瑩的淚光中,又看見那肥胖的、青布棉襖、黑布馬褂的背影。唉!我不知何時再能與他相見……

這些學生,他是真的都當成了自己的孩子。對於丁辰來說,每天跟孩子們在微信裡聊聊天、在朋友圈裡秀秀“恩愛”幾乎成為了他的習慣。

“我希望他們都能夠為了理想而堅守,為了理想而奮鬥,也希望在不遠的將來,在生命科學的國際舞臺上,我的學生能自豪的說,‘我是丁辰實驗室的學生’。”

听!东北大学“80后”委员的“大沈阳”情怀和东大胸襟

作為一名80後年輕博導,丁辰總是能很敏銳地捕捉到科研靈感,更敢於PK學界大牛。在丁辰看來,別人提出的想法和理論不一定就是最終的結果,而他做的很多研究都是在顛覆一些常規想法。

彼得•威廉姆森教授是隱球菌研究領域知名專家,他認為,隱球菌銅離子攝取對於真菌的致病性至關重要。而業界也普遍採納他的論斷,並且一直都是對活體動物採取“整體分析”方法來來分析隱球菌銅離子攝取對真菌致病性的影響。

丁辰對此始終持懷疑態度。丁辰認為,隱球菌銅離子攝取對於真菌致病性的影響取決於感染的器官。例如,在肺部和腦部感染時,銅離子攝取對於真菌致病性起到的調控作用是截然相反的。因此,他提出了在真菌乃至其他病原菌的研究中,對於不同組織器官進行單獨評估的必要性,而非傳統的整體分析。

當然,要反駁別人的觀點,至少要提供十倍以上的證據。

每一天都在失敗中度過,每一天都在堅持中前行。7個月後,丁辰和他的學生孫天舒用彼得教授的特有菌種完成了指定實驗,證實了在病原菌的研究中應該針對不同組織器官進行獨立評估,成功推翻了彼得“整體分析”的論斷。

“事實證明,我們是正確的。” 丁辰說。

听!东北大学“80后”委员的“大沈阳”情怀和东大胸襟

論文《Reciprocal functions of Cryptococcus neoformans copper homeostasis machinery during pulmonary infection and meningoencephalitis》發表在《Nature Communications》影響因子:11.47

在生命科學領域,丁辰已經研究了十七年,但他那份對科學強烈的好奇心和高漲的研究熱情從未隨時間而減退。

科研真的枯燥麼?這位執著於探索生命奧秘的科研“頑童”給出了答案。

“每一個新的實驗、新的想法都會令我很興奮。科學研究也是一種遊戲攻關,只有保持恆久的科研興趣,才能把實驗‘玩’得明白,‘玩’出成果。”丁辰如是說。

不在乎工作環境的好壞,不在乎他人追逐的“綠卡”,只看中生命科學無限的發展前景。丁辰,將自己最好的科研年華奉獻給東北大學。

听!东北大学“80后”委员的“大沈阳”情怀和东大胸襟

2017年6月29日,“講述•東大人的故事”典型推介會現場。

素材來源 | 瀋陽日報 東北大學新聞網

文字 | 楊 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