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域旅游专家观点|发展生态旅游,促进青海绿色生态转化

坐拥独特而丰富生态旅游资源的青海,如何破题全域生态旅游?如何促进绿色生态转为富民资源?近日,来自各行业、各领域长期研究旅游业发展的专家学者,以前瞻的眼光、全新的视角、辩证的思维,共商青海生态旅游大计,共话全域旅游发展,为青海绿色发展建言献策,为青海生态文明建设疏经通络——

生态旅游是以自然生态资源为目的地,以贴近自然、感受自然为目标,通过简朴、节约和环境友好的方式,实现旅游体验的目的。这种模式一经兴起,迅速在国内外受到游客的青睐。

青海特殊的地理环境构成了具有典型高原特色与魅力的自然生态景观,其自然景观的异质性和震撼力,能够给予人们深刻的体验和获得感,也使青海具备发展特殊生态旅游产业的资源基础,具有吸引国内外观光游客的巨大潜力。而生态旅游和生态保护本质上是唇亡齿寒的关系,理论上生态旅游与生态环境冲突最少、目标最为接近,只要正确处理好发展与保护的关系问题,则能够达成互惠互利的双赢局面。为此,无论决策者、管理者还是参与者,都要树立生态旅游的科学认知,全方位建立一种既能获取经济效益,又能使生态环境的原真性得以保护的新型伦理道德观念,从生态旅游的层面规划、旅游产品设计、旅游发展模式和服务方式的选择,均要充分考虑到生态保护需求,在此基础上提升民生改善水平。

首先,要加快转变“惯性思维”和“路径依赖”,转变“门票经济”观念的思想束缚,将传统的“吃、住、行、游、购、娱”理念,向生态体验、生态观光和科学考察方向发展,与乡村振兴重大工程项目相结合,将旅游基础设施和服务功能规划在城镇或人口聚居地区,避让生态保护红线范围区,尽最大程度保持原始或原生景观,让游客感受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原生态方式。

其次,生态旅游管理要朝着特许经营的方式发展,让“生态元素”更多更好地助力旅游产业,鼓励引导当地原住民参与生态科学教育、生态监测、生态探险等活动,为游客提供优质服务,让游客深刻感受原生、独特的自然美、生态美,促使其融入自然生态环境当中,在充分欣赏、享受生态旅游的同时,激发生态环境保护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也让原住民通过生态资源获得更多收益,进而使保护工作获得更广泛的支持,收到更好的效果。

其三,要确立政府对全域旅游发展的主导地位,通过统一规划、有效干预,克服旅游发展的短期行为。同时要加快旅游行业体制机制改革,破除政府相关管理部门如自然保护区等各类保护地管理部门直接参与旅游开发,既当“裁判员”、又当“运动员”的现象,使其真正承担起自然资源管理者和生态环境监督者的职责,从而避免旅游开发成为生态环境的“隐形杀手”。

其四,积极探索建立自然资源资产价值核算体系及考核体系,实时掌握自然资源资产和生态环境的变化状况,并以此动态调整旅游开发活动,加强生态保护和修复与生态旅游的结合,做好旅游产业收益对生态环境的反哺。实行生态旅游补偿制度,以当地群众参与旅游管理为主,真正让老百姓守着“绿水青山”收获“金山银山”,增强旅游收入的获得感,自觉投身到保护队伍中来,避免企业或经营者以企业大投入、大回报的眼前利益剥夺当地群众利益。

韩德辉:青海省环境保护厅党组成员、副厅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