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雲峯解讀好未來投資邏輯,從教到育全面布局

11月11日,好未來聯合創始人、總裁白雲峰在GET2016教育科技大會和期間的勵步英語媒體溝通會上介紹了好未來的投資邏輯和對教育發展方向的思考。

好未來的對外投資主要從延展用戶年齡階段、擴張教育產品品類、實踐從“教”到“育”轉變等三個維度進行考量。

“我們看好一切用技術的邏輯和產品的結構、基因去改變教育過程的團隊和創業者。在寬度、長度和廣度這三個維度上,在教育領域有產品匠心的團隊,我們都願意嘗試著去合作,進行業務層面的連接,或者進行股權的投資。”白雲峰對記者說。

以下為白雲峰關於好未來投資邏輯和未來教育有關的觀點彙總:

2014年我們投資部夥伴做了一個教育行業圖譜,分成三個維度來觀察教育行業:一個是年齡維度,從幼教到K12、高等教育、職業教育;第二個是呈現模式的維度,從提供內容到提供工具、服務、平臺;第三個是商業維度,從B2C到C2C、C2B2B、B2B2C。延伸開去,我們發現教育的天空燦若繁星,浩如煙海。單在我們視野範圍之內企業的大概700多個,2015年我們再做這個圖譜時,已經有一千四五百名創業者進入到教育各個細分領域。

好未來發展到今天,最重要的一點認知是“有所為有所不為”,知道我們自己能做什麼,不能做什麼。

所以我們堅持長板理論,做好自己擅長的事情,同時在教育不同細分領域尋找更多合作伙伴和機會,我們也希望有機會幫助到優秀創業者。

我們做了兩件事情:第一,投資了一些國內外教育科技公司。第二,2014年搭建了教育行業創業交流平臺,——未來之星,為創業者提供孵化、培訓、投資等三位一體的服務。截至目前,未來之星已經吸引2100名教育CEO,144位來自於教育不同細分領域的優秀創業者入營,在這個平臺上分享認知、經驗和教訓。

好未來的投資(邏輯)其實非常簡單。

有人覺得好未來從2014年開始投了很多看不懂的、看得懂的、看似也不太懂的產品和團隊。勵步為什麼成為我們投資的所有團隊當中的重中之重的一環呢?因為好未來原來核心的業務是做K12,未來3-5年我們需要在三個維度做努力:

第一,整個行業的跑道長度。我們希望從K12擴展到K24,就是從0到24歲的教育。不用多解釋,勵步用戶的年齡段跟我們是非常互補的。

第二,好未來的“寬度”。因為中小學課外教育的原因、市場剛需的原因,(現階段)我們研發的產品更多是跟公立學校的產品相互互補和結合。未來的10年到20年,會有越來越多的孩子有機會在很小的年齡進入到國際學校學習,或者到美國、英國等國家跨國界的去學習。這方面勵步跟好未來核心的團隊也非常互補。

第三,從“教”到“育”的變化。“教”和“育”這兩個字表達著非常不一樣的含義,“教”更多是從自上而下的、是老師的指示體系的傳承;“育”其實是一個孩子成長的文化環境。

未來30年以後中國的教育,一定會被深刻的變革。首先,從我們下一代學習和成長的路徑和方式上就會發生變革。這個變革過程當中很重要的一點,就是從“教”到“育”的變化。我認為,整個勵步團隊的初始化的基因當中,有“育”這樣一個很重要的產品的基因。

勵步的核心夥伴一直嘗試著用在線的方式、用互聯網的方式,去打通客戶、老師和學生三者之間的關係。好未來加入之後,有機會幫助勵步的團隊更快的、更有理想的去實現這個產品的匠心,支持團隊相對少的考慮(短期內的)收入、商業模式結構之類的問題。因為我們看教育,更多的是從未來長期10年到20年的情況來看。

我相信所有做教育的人都不是為當下,一定是需要一點點情懷的。只有有情懷的人才有可能在這樣一個跑道上堅持的更長和更久。

好未來在未來20年的時間裡,會有足夠的耐心堅守我們的品質。我們希望從一個“教”的公司轉向一家“育”的公司,成為一個真正的教育機構。

我們希望從一個國內的公司,有機會成為一個國際化的公司,能夠有機會代表中國的教育,代表中國的基礎教育站在世界的舞臺上,能夠讓中國未來有更多的人才在低齡段的時候享受到更好的教育產品,並且成為國際化的人才。

我們到底希望未來我們的孩子成長為什麼樣的人才?我的理解是三點:第一,具備國際化的視野,因為他的視野決定了他的寬度和廣度;第二,具有多元化的環境融入能力,我們鼓勵孩子們接觸多元化的環境、鼓勵他去表達;第三,具備批判的、科學的精神,對事物的科學和批判的辯證精神。

未來的10年到20年,知識儲備的多少將不再是決定人才競爭的核心因素,因為有可能我們會用我們身邊的器官,如我們的手機幫助我們存儲很多的知識,它會遠遠大於我們現有頭腦裡面能夠容納的容量。如果一個人具備開放的精神、批判的精神、科學辨證的精神,相信他會成為一個不一樣的人、為未來社會所需要的人,成為我們大家所期待的人。

更多內容請下載21世紀經濟報道APP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