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海報中窺世界,《孤山路31號》埋下了什麼線索?

從海報中窺世界,《孤山路31號》埋下了什麼線索?

文 | 大課

孤山不孤,斷橋不斷,長橋不長,美麗的杭州擁有著世人皆知的三大奇觀。近期,將有一部紀錄片帶著“西泠不冷”的新標識走進人們的視野,推進人們對於“杭州第四大奇觀”全新認知。

今年11月,許繼鋒執導的浙江衛視大型紀錄片 “西泠印社”系列即將開啟序篇《孤山路31號》的播映,公眾號“西泠不冷”已經開始了網絡上的宣傳預熱。日前,“西泠不冷”在微信端發佈了三組海報,揭開了紀錄片《孤山31號》內容與風格的神秘一角,引起了業界的廣泛關注。在發佈的三組海報中,製作組希望更多地吸收觀眾的意見,評選出一張最能代表《孤山路31號》作品氣質,同時也最受觀眾喜愛的一張主海報。

新海報

紀錄片也在審美改革?

初春的綠,盛夏的紅,晚秋的黃,隆冬的雪白。“西泠不冷”公眾號最先發布的“曲徑通幽”系列海報中,年復一年,孤山變換著四季的顏色,樹葉綠了又落,山泉冰凍又融化。然而,比四季變換的草木花鳥更具生命力的,是佇立山水之間的那些碑亭。曲徑通幽,海報上泉水源頭或石階終點處的那些碑印建築,正是西泠印社百年故事的窗口,也是今人穿行時間開啟文化對話的劇情線索。

從海報中窺世界,《孤山路31號》埋下了什麼線索?

“曲徑通幽”系列海報

“一石見史”系列的三張海報中,沾著硃紅印泥的印底上方泛著水墨色的漣漪。第一張海報,水波之上的山脈間,是一塊烏龜形的古璽,璽身上書“西泠印社週年紀念”。鳥群飛過空曠山水不留痕跡,但西泠印社的每一方石印,卻是歷史和文化的見證。第二張海報,水面的石階上,是一位古人前行的背影,他要去的方向正是孤山隱秘的山林。如果紀錄片的鏡頭能夠跟住他的腳步走進孤山,或許今人也可將西泠印社的過往一一窺見。第三塊印底所聯結的,是西泠印社的漢三老石室,室內藏有距今約1900多年的《漢三老諱字忌日碑》及自漢魏以來至明清各代的原始石碑十多塊。其中的意象,不僅在於存放眾多珍貴石碑的物理空間,更象徵著西泠人守護中華文化尊嚴的那份精神執念。

從海報中窺世界,《孤山路31號》埋下了什麼線索?

“一石見史”系列海報

在最新公佈的第三組海報“探秘”中,則藏有更多的意味和線索。以“放大鏡”為基本的視覺元素,我們會有怎樣的“發現”呢?帶著這樣的好奇心和求知慾,攝製組將和觀眾一起細細地品味西泠印社的點滴印記,同時,聚焦的視角也在一個個細微之處開啟孤山的“尋寶”之旅,這也照應著《孤山路31號》來到孤山“尋寶”的主旨內涵。

第三組海報中,俯視孤山的全貌,我們能看到的不僅是層巒疊嶂的山脈,還有與植被一樣自然而然屬於這裡的印碑。也就是從自然景觀中的墨色開始,放大鏡中的視角逐漸縮小,開始了孤山的尋寶之旅。放大鏡的畫面下,從一環嵌著一環的月亮門中,有一個古人的身影。在西泠印社最有名氣的古蹟景觀背後,藏著當年文人的思想與情感。從縱橫古今的月亮門穿過去,將會看到別有洞天的西泠世界,其中的無數寶物等待著我們隨著紀錄片的鏡頭一起去搜索和挖掘。而敘事最直接的一張海報,就是放大鏡下的一枚不規則金石拓片。畢竟,無論攝製組還是觀眾,關於“西泠印社”最強烈的好奇都是由印章而起,與印章有關。近距離觀看一塊石印,簡單而莊重,這就是《孤山路31號》乃至整個《西泠印社》系列要做的最初始也最重要的一件事情。

從海報中窺世界,《孤山路31號》埋下了什麼線索?

“探秘”系列海報

從孤山的四季之景到印石聯結著的文化意向,再到在放大鏡下到孤山路尋寶的各種文化元素,我們似乎已經能夠窺見西泠的過往,看到這座山脈上活躍的自然生命力,以及文人墨客們在這裡留下的那些文化脈絡。在這些豐富的圖像表達中,究竟哪一款最適合作為紀錄片《孤山路31號》的主海報,這還需要觀眾的評價和建議。製作組表示,接下來將通過在“西泠不冷”公眾號上的統計與徵集,評選出最受認可的《孤山路31號》主海報,這是作品的第一次正式亮相。

“西泠不冷”公告打頭陣

傳統媒體與新媒體不再涇渭分明

在創新打造“西泠印社”的這個強烈動機的推動之下,許繼鋒和他的團隊意圖打破傳統媒體與新媒體的界限。他們的行動,對觀眾來說是一次新奇的體驗,對行業來說則是一場革新的風暴。

那麼具體會有哪些操作呢?

在作品形式上,《西泠印社》項目將以西泠過往的真實故事為敘事框架,展開電影、電視劇、話劇、專題節目多種藝術表現形式,全方位滿足受眾對於文化產品的觀看需求,意在最大限度拓寬傳播渠道的邊界。其中,紀錄片的部分將全部採用超高清 4K 攝製。雖然西泠的山林遠離現代人生活的視線在外,西泠印社的創社距今也相隔百年,但是在文化底蘊、專業水準和技術保障的三重加持下,續篇《孤山路31號》和正片《西泠印社》一定有能力帶給觀眾身臨其境般的文化體驗。

在此過程中,網絡上的互動也成為傳播路徑中不可缺少的一環,時刻構建著與“西泠印社”系列作品有關的話語空間,影響著整個體系的樣貌。這種更加開放、更多互動的創作模式是對紀錄片融媒體傳播的一次大膽實踐,既豐富了整體文化體系的內容,也推進了相關文化產品的人氣和熱度。

目前,在實際操作中開啟了融媒體步伐的一項主要行動就是“西泠不冷”公眾號的運行,從項目介紹到海報公佈,公眾號“西泠不冷” 是整個團隊目前主要的發聲渠道。許繼鋒認為,紀錄片需要重建生態,通過吸引年輕人來吸收新的能量。那麼,不僅在渠道上要貼近新的科技,在語言風格上也要貼近年輕人的風格習慣。現在很多年輕人來到西泠印社,是因為《盜墓筆記》中吳邪的古董店就在西泠印社旁,不少年輕人甚至會把“泠”唸作“冷”。因此,許繼鋒和他的90後新媒體團隊提出了“西泠不冷”的概念並以此作為公眾號的名字,希望西泠文化能夠與年輕人的精神氣接軌。

從海報中窺世界,《孤山路31號》埋下了什麼線索?

“西泠不冷”標誌

可以看到,“西泠不冷”公眾號作為整體傳播過程中打頭陣的渠道,其在網絡上的宣傳和推廣為今後的傳播和交流實現了良好的預熱。尤其是這些意蘊深遠的海報作為紀錄片的預告內容,確實吸引到了業界人士和觀眾們的更多期待,這樣看來,“西泠不冷”公眾號為接下來的傳播路徑打下了紮實的基礎。未來,不再只依賴傳統媒體的宣傳效果,活躍在流行新媒體平臺上的公號“西泠不冷”將持續跟進相關節目和活動的更新情況,完成作品、作者與觀眾交流對接的責任內容,成為整體傳播過程中一大主要的信息來源和討論平臺,扮演著紀錄片在網絡世界中發言和互動的一項重要角色。

那麼,如果請你為《孤山路31號》提煉一句主題詞,你會怎麼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