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屆「中產階級」正在經歷消費升級還是消費降級?

隨著經濟起飛,中國的中產階級——如今超過4億人、並且仍在不斷增長——決定把自己增加的收入花出去。中產階級把國產牌子換成了耐克,便宜手機換成了iPhone,茶葉換成了30元的星巴克拿鐵。想起來那時候的人,一點都不慌,什麼大牌都敢買,什麼餐廳都敢進,一言不合就辭職,興致來了就來一趟說走就走的旅行去看看大世界。

這屆“中產階級”正在經歷消費升級還是消費降級?

最近,二手物品交易的App迎來了一波小高潮,一款叫“多抓魚”的App悄然走紅。其實它也沒有多麼新穎性感的概念,就是賣二手書的,一折收三折賣,但是數據表現很不錯;以往以“年度”為單位計費辦卡的健身房,越來越多地改為月卡小面額開卡;涪陵榨菜股價一年內漲了200%;就連一直大火的牛油果賣得都不那麼走俏了......多年來,中國講的都是“消費升級”。如今,中國的經濟正在放緩,消費也隨之降溫,但中國的消費文化並沒有停止。

有人說消費降級開始了?

前年和去年,我們最愛看的還是關於“中產階級”分析的文章;去年年底到今年年初,“隱形貧困人口”的概念開始走紅 ,不過這個概念大多用於略帶誇張的自我調侃;到了今年,大家已經毫不諱言自己就是“吃土少女本人”了。

路邊攤、快餐物美價錢,地鐵通勤準時準點。我們已經習慣了這種喪文化,沒有了前幾年“說走就走”的豪氣。不吃牛油果,騎車而不是打車,喝啤酒,不喝雞尾酒,點中杯奶茶,不點大杯,放棄健身房,像大媽那樣去跳廣場舞,除了“儘可能地不花錢”,越來越多的人開始琢磨如何“巧妙地少花錢”。在街頭和中國的互聯網上,人們談論的是從大大小小各個方面減少開支。

這屆“中產階級”正在經歷消費升級還是消費降級?

就在中國股市動盪之際,廉價烈酒二鍋頭和泡菜等廉價常備食品生產商的股票卻逆潮流而動。“榨菜就著二鍋頭,騎上摩拜遛一遛”......於是,捂緊錢袋子,不衝動消費就成了大部分人的共同選擇。吃著涪陵榨菜,喝著二鍋頭,出門共享單車……有人說“消費降級開始了......”引發了熱烈的討論。

從數據看消費趨勢

國家統計局發佈的數據顯示, 2018年上半年,國內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速出現了15年來的最低值。 根據中華全國商業信息中心的監測數據,今年7月份全國50家大型零售企業零售額同比降低3.9%,其中,零售額實現同比正增長的企業只有14家,各品類零售額增速均不及去年同期,服裝類、家用電器類零售額降幅擴大尤為明顯。從上述這些消費數據來看,的確有“消費降級”這麼個趨勢。

這屆“中產階級”正在經歷消費升級還是消費降級?

8月2日,國家發改委舉行了一場以“擴大消費”為主題的專題新聞發佈會,回應了此前關於消費品增長變緩的解釋,還特意舉出上海消費市場上出現了反映消費升級的“新三樣”:化妝品、以智能家電為代表的家用電器、以輕奢品牌為主的服裝服飾零售額分別增長26.3%、19.8%和17.8%。並表示上海新進的全國首店、新品首發數量快速增長,“首店”和“首發”,“均與消費需求升級密切相關”。同時,從消費者信心指數來看,國家統計局的數據顯示到5月份為止,今年的消費者信心指數都在122以上,屬於歷史高位。而尼爾森發佈報告顯示,二季度中國消費者信心指數為113點,較上一季度降低2個點。尼爾森報告還顯示,構成消費者信心指數的三要素——就業預期(75點)、個人經濟情況(68點)、消費意願(60點)均保持高位,較去年同期呈現穩中有進的態勢。

消費到底是在升級or在降級?

若說升級,為什麼我們的消費數據出現15年來新低?若說降級,為什麼茅臺股價這麼高,為什麼中國人在海外奢侈品店“買買買”?

這屆“中產階級”正在經歷消費升級還是消費降級?

與其說是消費降級,不如說是消費升級中的分級。那1%的人在消費升級,而所謂中產,並不是消費升級的主力;他們跟底層一樣,在高房價的裹挾下,在降級著自己的消費水準。中國很多高端消費品的供不應求,實際上是貧富差距擴大的結果,而非中產消費升級的結果。所以,這是極少數人的消費升級和絕大多數人的消費降級。如果說消費升級的代表是茅臺,那麼消費降級的代表就是榨菜。榨菜的股價是股民和房奴集體推高的。如果老乾媽上市,估計會比茅臺還牛。

有評論指出,追求高性價比,一方面來自房價對消費的擠出效應以及中產焦慮,另一方面來自消費理念的進步,越來越多人逐漸放棄略顯虛無的身份地位消費,對品質有了更高的要求,不再像過去那樣願意為品牌溢價買單。

結語

遙記幾年前,人們還在紛紛懷念2005的好時光——房價尚在低位,各種小企業朝氣蓬勃,股市正蓄勢待發,誰都有發財的可能,誰都沒有察覺:眼下的時代,正是最好的時代。

也許等再過三五年,我們,也會悠悠嘆出一口氣:記得2018年嗎?那時的一切,彷彿也沒那麼糟糕。願我們能以“消費降級”的心態,過“能力升級”的人生。

(凰家商業觀察綜合整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