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人在美國不知道這些事情,可能就很尷尬了

華人在美國不知道這些事情,可能就很尷尬了

初到美國的時候,由於文化差異,有時候會鬧出很多烏龍的事情。美國人很熱情見面都會打招呼,或者問你how are you today?你都要積極回應,口語不好有時候不知道說什麼時候,就微笑示意說good就行。

去逛超市算賬的時候商店售貨員態度都特別好,第一句話是how are you today,這時應該很自然地回答good ,她會說nice,然後說if there is any problem please let me know。買東西結賬之後要和他們說have a nice day,也許他們說在你前頭,那就說thank you,you too。

在美國推著購物車逛超市的時候,你會發現,超市逛一圈下來會說幾十次excuse me,因為有時候你的購物車可能會碰到別人的時候,或者不小心佔道的時候,都要說excuseme,在美國sorry不是隨便說的,說sorry算是比較嚴重的說法了。

華人在美國不知道這些事情,可能就很尷尬了

還有就是過馬路有時候是一件很尷尬的事情,特別是在自家小區裡的小路上。車看到人基本馬上停住,在國內久了看到車,第一反應也是停住。有一次特別搞笑也很尷尬,兩個不同方向的車,以及我同時停住,半天沒人動,後面我只能大膽前進一步走過去,對他們微笑示謝。那兩輛車才繼續前行。在美國永遠人比車大,特別是這種慢速小路上。經常看到前面有人遠遠的就停住了等你先過,你只要點頭示謝就行了。

在美國出門進門的時候,經常會碰到前面的人給你扶門的情況。但是剛來美國的時候真的不知道他們在幹嘛,還以為他們在堵你。不過後來知道了他們是在幫你扶門,經常回一句thank you就可以了,後面漸漸也形成一種習慣幫別人扶門。我覺得這種習慣還是挺值得我們學習的,想到以前經常時不時被前面的人甩一門,不管有沒有人在後面。

美國的小費文化眾所周知,很多人來到美國,從下飛機進入酒店的那一刻開始,就被小費追著跑,從的士司機、幫你提行李的小弟、打掃房間的阿姨、酒吧的酒保、餐廳的服務員、清理桌子的侍者,感覺一天下來,還沒在美國待上一天,已經去了一大筆費用拿去付小費。

小費是服務人員工資的很大一部分,因為老闆覺得客人會直接給予小費,所以通常服務員的工資都是很低的。在餐廳裡面,加稅之前的帳單15-25%是小費的低標。小費自始至終都是自發性,除非事先告知,不然沒人能規定或強迫你該負多少的小費的。不給也不會怎樣。直接吧檯點餐的快餐廳則是不需要小費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