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餐館的韓寒、孟非、趙薇等明星與想創業的打工族:生存文化各異

今天與朋友坐動車去北海談個項目,他專門給我帶了一本雜誌,主要是想讓我在車上看裡面的一篇關於明星開餐館失敗的文章,因前段時間他已多次跟我提起這篇文章。我知道他的意思,因今年初我們剛投資接手經營一個農莊,正處在艱難起步階段,他想讓我多瞭解其中的風險,慎重考慮今後如何發展的問題,畢竟我們都是首次接觸餐飲行業。

開餐館的韓寒、孟非、趙薇等明星與想創業的打工族:生存文化各異

我於是利用坐車的時間,認真閱讀了這篇名為《很高興遇見你,這次“遇見”了法官,明星開餐館失敗的魔咒》的文章。其文大意是,現在的明星大都喜歡投資做餐館,譬如韓寒、孟非、趙薇、趙麗穎、楊紫、郭德綱等,但基本不過三年即宣告倒閉。而倒閉的原因,在我看來,卻是與明星喜歡投資做餐館的原因有關,無非是兩點:一是餐飲業投資門檻低;二是餐飲業可更充分的推行粉絲經濟。

開餐館的韓寒、孟非、趙薇等明星與想創業的打工族:生存文化各異

所以,這些明星幾乎走的都是粉絲經濟路線。而明星店也就是敗在這兩點上:投資門檻低,但顧客對餐飲品質要求高,口味刁;粉絲剛開始會衝著對明星的情懷去吃,若味道與這種情懷相差太大,自然也就不願再做什麼回頭客,說通俗點,沒人會因喜歡孟非主持的《非誠勿憂》,就甘願委屈自己的嘴和胃,天天去他開的麵館吃自己所不喜歡的面。當然,“明星店”的倒閉,還有一個很關鍵的原因,就是:擴張太快,人才、管理跟不上所致。

明星投資做餐館,無非是想充分利用自身的優勢和資源,賺更多錢,讓自己的生活錦上添花,好上加好,如果失敗,也無非是幾百萬打了水漂,也無所謂的,因對自己原有的生活影響不大。所以明星們的“投資創業”與普通人的投資創業是不可同日而語的。

開餐館的韓寒、孟非、趙薇等明星與想創業的打工族:生存文化各異

前兩天,有一個關注我文章的人給我發了一封私信,說他在老家某車貸公司做職員,曾做過電商和汽車銷售,不想一輩子這樣下去,想出來自己創業,但沒多少可投資的錢,想聽聽我的建議。他之所以會給我發私信,是因我也曾是一個打工族,於2012年離開單位自己出來創業,而且是白手起家,經過幾年的掙扎求存,因運氣好僥倖創業成功,並曾應“悟空問答”邀請分享了自己的這段創業經歷,並曾坦言,希望如我一樣的打工族都能創業成功。但老實說,在我內心裡,除非是被“逼上梁山”,否則作為打工族,尤其是毫無積蓄的打工族,我是不太建議輕率地離開單位出來創業的,因現在的生存壓力畢竟太大了。然而自己卻就是這麼連滾帶爬僥倖走過來的,這種話實在也說不出口。而且我也知道,一個人只有自己創業,才能更自由地追逐屬於自己的夢想,而每個人都有追逐自己夢想的權力。

開餐館的韓寒、孟非、趙薇等明星與想創業的打工族:生存文化各異

所以,我只想這麼說,對比明星們的“投資創業”,作為沒什麼資源和優勢的打工族,真想自己創業,應要更謹慎,想好了再決定是否邁出這關鍵的第一步。如果說生存也是一種文化的話,那麼打工族的生存文化與明星們的生存文化當然是有所差異的,譬如創業,打工族是因生存的壓力太大,為生存得更自足、更自由、更自在,而決定破釜沉舟去拼一拼;而明星們顯然並無這種生存的壓力,所以也不必太拼命,因而他們的“投資創業”,也就更隨意,更容易放任自流,當然也就更容易最終失敗。作為打工族,創業時會很艱難,而一旦創業成功,只要不過於貪心,不太貪圖擴張,往往就不易失敗,因這所創立的事業就是他的全部,他會竭誠、兢業經營,不敢有絲毫懈怠。這就是差異所在。

開餐館的韓寒、孟非、趙薇等明星與想創業的打工族:生存文化各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