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神啓示錄之,古籍中的證據

前面講了雷神,也就是自然神的代表,生殖神的出現,以及一直到封神的概念出現,也就是由人類部落主封的神,蚩尤,筆者不知道網友是不是想要蚩尤封神的證據,那麼可以先給出來。

《管子•五行》亦有黃帝重用蚩尤的記載:“昔者黃帝得蚩尤而明於天道……蚩尤明天道,故使為當時”。“當時”是中原黃帝部落聯盟的一種公職名稱,其地位與職能約與《周禮》中的“天官”相類,亦近似於後世各朝之宰相,是輔佐部落聯盟首領(帝)管理各部落公共事務的部宰。

封神啟示錄之,古籍中的證據

在中國的上古時代,九黎族部落酋長蚩尤,中國神話中的戰神。原為炎帝臣屬,炎帝被黃帝擊敗後,蚩尤率部落裡的八十一個兄弟舉兵與黃帝爭霸,在涿鹿展開激戰。因為黃帝被神化,蚩尤也不能例外,否則怎麼能顯得此戰的激烈呢。傳說蚩尤三頭六臂,銅頭鐵額,刀槍不入。善於使用刀、斧、戈作戰,不吃不休,勇猛無比。黃帝不能力敵,請天神助其破之。殺得天昏地暗,血流成河。蚩尤戰敗,被黃帝殺了,並斬其首葬之,首級化為血楓林。後黃帝尊蚩尤為“兵主”,即戰爭之神。他勇猛的形象仍然讓人畏懼,黃帝把他的形象畫在軍旗上,用來鼓勵自己的軍隊勇敢作戰,諸侯見蚩尤像不戰而降。後來人們為了歌頌黃帝,便醜化蚩尤,把他論為妖魔、邪神形象。

封神啟示錄之,古籍中的證據

證據一,蚩尤明於天道,證據二,諸侯見蚩尤像不戰而降,黃帝尊為“兵主”即戰爭之神。

黃帝戰蚩尤之前有沒有部落主封的神呢?沒看到這方面的證據和記載,因為那時黃帝是有熊氏,拜的是熊圖騰,炎帝神農氏拜的是鳥和牛的圖騰,還處在圖騰生殖神的崇拜時期,還沒有到人神或封神崇拜,直到蚩尤戰死後被封為戰爭之神,才是第一個人死後封成神的先例。

這個蚩尤為兵主,畫旗上其他部落皆伏,是在歷史記載裡有很多,算不算證據呢?

自黃帝成為天下共主開始,黃帝封了蚩尤戰爭開始,各部落的圖騰之神就漸漸邊沿化,《左傳》曰:“人之所忌,其氣焰以取之,妖由人興也。人無釁焉,妖不自作。人棄常則妖興,故有妖。” 故《崆峒問答》曰:“人之假造為妖,物之性靈為精,人魂不散為鬼。天地乖氣,忽有非常為怪,神靈不正為邪,人心癲迷為魔,偏向異端為外道。”

妖與神一樣,也是由人創造由人而興,區別就是神是用來統率萬民,在神的保護下生存,妖用來蠱惑人的,說得直接點就是神的信仰多數人,因此高大上的統率保護,妖的信仰少數人,在其他人眼裡就是蠱惑,最早的封神是蚩尤,最早的妖就是各部的圖騰。這算不算證據?

封神啟示錄之,古籍中的證據

西山經第二

又西北四百二十里曰峚山。其上多丹木,員葉而赤莖,黃華而赤實,其味如飴,食之不飢。丹水出焉,西流注於稷澤。其中多白玉,是有玉膏。其源沸沸湯湯,黃帝是食是饗。是生玄玉。玉膏所出,以灌丹木。丹木五歲,五色乃清,五味乃馨。黃帝乃取峚山之玉榮,而投之鍾山之陽。瑾瑜之玉為良,堅粟精密,濁澤(有而)〔而有〕光。五色發作,以和柔剛。天地鬼神,是食是饗;君子服之,以御不祥。自峚山至於鍾山四百六十里,其間盡澤也。是多奇鳥、怪獸、奇魚,皆異物焉。

這裡面記錄的赤實,也就是朱果,紅果子,吃了不餓,其實很好理解 ,但是玉膏是什麼玩意知道麼?《河圖玉版》:“ 少室山 ,其上有白玉膏,一服即仙矣。” 晉•張華《博物志》卷一:“名山大川,孔穴相內,和氣所出,則生石脂、玉膏,食之不死。”

黃帝是食是饗。是生玄玉。玉膏所出,以灌丹木。這裡講得很明白,這個一吃即仙的玉膏,黃帝是自己吃,也請客人吃,不僅吃不完還用來養丹木。

黃帝乃取峚山之玉榮,而投之鍾山之陽。自峚山至於鍾山四百六十里,其間盡澤也。是多奇鳥、怪獸、奇魚,皆異物焉。可見天地鬼神吃的東西是黃帝培育的,這兩山之間,距離如此之遠,其間不僅無路還條件惡劣,還多異物就是很多玩意從來沒見過,黃帝能那麼輕鬆的培育出新產品,與吃了玉膏有了仙體不無關係,而且黃帝培育出來的東西就算是凡人吃了,也能不生病。《山海經•西次四經》:“崦嵫之山,其上多丹木,其葉如谷,其實大如瓜,赤符而 黑理,食之已癉,可以御火。 ”而另一個地方的丹木,長的果子大如瓜,吃了不怕火。

所以山海經裡記載的這個黃帝時期就是上古仙人的一種狀態,其中描述的丹木,赤果,玉膏,堅粟,包括形容的五色發作,以和柔剛,後人都無緣所識,後世為尋找這些到山野裡去長年探險,是很正常的事,封神那個時代的修行者,山人是絕對存在的,一方面修行感悟天道,一方面尋這些玉膏,食之成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