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根譚》10則處世智慧,悟透百態人生!

《菜根譚》是明代文人洪應明所著的一部格言體人生智慧書,內容主要包括如何做好自己,如何涉世待人,如何過好生活,如何面對命運等方面,從方方面面教導人們如何超越現實人生的苦難和複雜的人際關係,正心、修身、養性、育德,讓自己能夠正義有效而又悠閒從容地活在世間。

一、學者有段兢業的心思,又要有段瀟灑的趣味。

【譯文】做學問的人既要有兢兢業業、努力鑽研的幹勁,又要有不拘小節、瀟灑大度的氣質。

二、為惡而畏人知,惡中猶有善路;為善而急人知,善處即是惡根。

【譯文】做了壞事而怕別人知道,說明其人還有羞恥之心,還有成為善人的可能;做了善事而其目的卻是急於張揚,那他在行善的同時也埋下了罪惡的根源。

《菜根譚》10則處世智慧,悟透百態人生!

三、天之機緘不測,抑而伸,伸而抑,皆是播弄英雄,顛倒豪傑處。

【譯文】造物弄人從來都是難以預測的,她主宰著人的沉浮進退。不論是讓人飛黃騰達,還是使人窮困潦倒,都是對英雄的有意磨練和播弄。

四、故人常以事後之悔悟,破臨事之痴迷;則性定而動無不正。

【譯文】因此,人們常常在事情發生之後才翻然悔悟,而這種及時的醒悟有助於人們在處理事情的時候保持清醒的頭腦,然後可以做到性情安定,一舉一動無不中規中矩。

《菜根譚》10則處世智慧,悟透百態人生!

五、事窮勢蹙之人,當原其初心;功成行滿之士,要觀其末路。

【譯文】對於一個窮途末路、潦倒不堪的人,我們應當推究其最初本心;對於飛黃騰達、功成名就之士,我們要觀察他在今後的道路上能否保持晚節。

六、放得功名富貴之心下,便可脫凡;放得道德仁義之心下,才可入聖。

【譯文】能拋卻功名利祿之心就可成為脫俗絕塵之人,不刻意強調仁義道德之心才可達到超凡入聖的境界。

《菜根譚》10則處世智慧,悟透百態人生!

七、人情反覆,世路崎嶇。行不去處,須知退一步之法;行得去處,務加讓三分之功。

【譯文】世態炎涼,人情冷暖,人生的道路上到處充滿了坎坷與艱辛。不能繼續前行的時候要懂得避讓之理;即使是在能夠走得通的地方也務必要謙讓三分。

八、天地之氣,暖則生,寒則殺。故性氣清冷者,受享亦涼薄。惟和氣熱心之人,其福亦厚,其澤亦長。

【譯文】天氣溫暖的時候就能孕生萬物,天氣寒冷的時候就會扼殺生靈。與此同理,生性孤傲、冷漠刻薄的人得到的回報也只能是淒涼的。只有心平氣和、樂於助人的人才會得到豐厚的回報,他帶給後世的福分也會綿延流長。

《菜根譚》10則處世智慧,悟透百態人生!

九、春至時和,花尚鋪一段好色,鳥且囀幾句好音;士君子幸列頭角,復遇溫飽,不思立好言,行好事,雖是在世百年,恰似未生一日。

【譯文】春回大地,日暖風清,花兒把大地裝點得煥然一新,奼紫嫣紅,鳥兒唱出了婉轉動聽的音符。士君子有幸能夠身居高位,又不為溫飽所苦,如果不考慮好好地著書立說,多行善事,那麼即使是活在世上一百年也等於行屍走肉,活得沒有任何意義。

十、人知名位為樂,不知無名無位之樂為最真;人知飢寒為憂,不知不飢不寒之憂為更甚。

【譯文】人人只知道擁有了名聲和地位就等於擁有了快樂,其實他們不知道沒有名利之累才是真正的快樂;人人都為吃不飽穿不暖而憂慮不安,殊不知,飢寒之外的困擾才是最令人憂愁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