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買的房子,可能是質量最差的

01

最近真可謂是上市公司的多事之秋,陷入假疫苗案的長生生物股價已經連續13個跌停,正面臨退市風險。

起因是一篇自媒體文章《疫苗之王》將假疫苗事件推到了風口浪尖。

在全民輿論的壓力之下,主席、總理表示嚴懲不怠。

證監會為之修改退市規則,深交所稱:嚴重侵害公眾利益,造成重大社會影響的重大違法公司,堅決做到“出現一家,退市一家”。

言猶在耳,又一家公司犯了眾怒。

02

這次的主角是碧桂園。

接二連三的事故,將碧桂園推到了聚光燈下。

在中國人的眼中,最重要的東西,除了孩子,就是房子。

碧桂園的宣傳是“給你一個五星級的家”。

然而各媒體的頭條卻是“給你一個五星級的墳”、“給你一個五星期造的家”……

今年以來,碧桂園各地在建項目安全事件頻發。

4月7日,廣西崇左碧桂園項目二期一工地發生坍塌,致1死1傷;

6月24日,上海奉賢區碧桂園在建小區工地發生模架坍塌事故,致1死9傷;

7月2日,位於河南省安陽市中華路的碧桂園在建工地發生火災;

7月26日,安徽省六安市金安區碧桂園·城市之光建築工地發生一處圍牆和活動板房坍塌,導致6人死亡、3人重傷。

今年買的房子,可能是質量最差的

碧桂園坍塌事故現場

不到4個月的時間,3次坍塌,8人死亡。

碧桂園屢創奇蹟的坍塌速度,高頻密集的安全事故,讓礦難與之相比都相形見絀。

除了安全事故,碧桂園的維權事件也鋪天蓋地出現在媒體上。

一位太倉業主沈先生稱,2015年12月他在太倉碧桂園城央豪邸購買了一套住宅商品期房,前期售房資料宣傳的是精裝洋房,後來發現開發商在政府部門的備案卻是毛坯房。

原本洋氣的窗戶不見了。

原本大氣的廚房檯面也不一樣了。

碧桂園的偷工減料,在業界也是出了名的。

一位內部員工表示,他見過地下室磚胎膜用混凝土加氣砌塊,也見過為了搶進度,支模架沒有拆掉而是直接埋掉了。

不僅如此,為了節省費用,楊主席還做了一個英明的決定——項目監理要自己做。

簡單來說,就是我既要當歌手,又要當評委,好不好我說了算。

為了推行這個,楊主席說了一句非常有哲理的話——理解要做,不理解做了再理解。

和有條件要上,沒有條件創造條件也要上聽著有點類似。

可是,咦,怎麼味道不對呢……

其結果就是,在碧桂園工地上,用李寧的那句宣傳語來說就是“一切皆有可能”。

這樣造出來的房子,質量你懂的。

隨著碧桂園前期大量建成的房子開始交付,維權潮也隨之而來。

目前碧桂園涉及負面的樓盤已經超過30個,碧桂園業主已在全國掀起了維權潮。

或許,這還只是冰山一角。

03

這一切問題都要歸功於碧桂園的成名絕技——高週轉。

楊主席極為推崇沃爾瑪的高週轉運營模式,給高管人手一本沃爾瑪創始人山姆·沃爾頓的自傳《富甲美國》,希望把沃爾瑪的高週轉運用到房地產上。

碧桂園也以其“快週轉”聞名業界,為此還總結出了一套完整的數字管理系統,比如“345”、“678”等。

“345”就是在項目進度管理方面,碧桂園要求所有三四五線城市新獲取項目,設計要在當天出(通宵),3個月開盤,4個月資金回正,5個月資金再利用。

從效果來看,楊主席是成功了。

他將房地產的高週轉做到了極致,讓碧桂園從一個默默無聞的企業迅速躍居“地產之王”,將第二名的萬科遠遠甩在後頭,其他人更是望其項背。

也讓所有學建築的學生驚掉下巴——原來房子還可以這樣建啊!

混領土要完全硬化後才能再建上層?

牆體鼓包出現空洞要拆除重建?

監工要找外部有經驗的專家?

設計圖和現場不一致要修改設計後施工?

別逗了,你這樣搞,我還怎麼完成進度,想讓我等著被撤職嗎?

一切以進度為主,質量靠邊站,造出來的東西只要像模像樣,三五年不出問題就行了。

那萬一十年後出問題了怎麼辦呢?

這……我也不知道啊……

十年後再說吧。

這種畸形的制度,除了能夠保證速度,其他什麼都保證不了。

楊主席本想將碧桂園建成地產界的沃爾瑪,但是連沃爾瑪的皮毛都沒有學到,結果將碧桂園變成了一個地產界的拼多多。

拼多多靠便宜和假貨顛覆了人們對電商的認知,碧桂園則是靠高週轉和劣質顛覆了大眾對房產的認知。

沃爾瑪的核心是低價,手段是高週轉,但比核心更重要的是顧客至上,它的所有一切都是在為顧客服務,它只有低價,卻沒有偽劣。

顧客至上的沃爾瑪

在所有這些中,碧桂園只學到了高週轉,連低價都沒有學到,至於顧客至上,好像從來就不在他們的考慮範圍內。

04

要說全部是碧桂園自身的問題,好像也有失偏頗。

除去企業自身的原因,我們再深入思考一下,會發現逼得企業採取高週轉的原因還有兩點。

一是融資渠道收緊,在金融去槓桿和樓市嚴調控的雙重打壓下,企業貸款的難度加大,貸款的成本也大大增加。

二是政府對房價的限制更為嚴格,以前是堅決遏制房價過快上漲,現在改成了堅決遏制房價上漲,房價被限制得越來越嚴,房企的利潤空間被縮得越來越小。

要應對融資成本的增加,以及利潤空間的縮小,房企能夠想到的應對方法無非三條:

1、加快項目週轉速度;

2、採用劣質建築材料;

3、將車位和裝修等捆綁銷售,當然,為了降低成本,裝修也得是質差價高的。

不管是採用哪一條應對措施,造成的結果都是房子質量的下降。

碧桂園選擇的是加快高週轉速度,這絕非個例。

這樣,只會讓原本質量堪憂的房子,更讓人擔心。

05

碧桂園的劣質房子,和長生生物的假疫苗,本質上非常像。

他們折射出來的,都是對金錢的極致追求和對生命的極端冷漠。

瘋狂的擴張,所依賴的必然是過硬的技術和團隊。

然而這些,碧桂園都沒有,它依賴的是拋棄常識,忽視可能發生的問題。

理解要做,不理解做了再理解,這句話就很好地詮釋了這種冒進的心態。

當問題發生的時候,工地坍塌,發生火災,這時正確的做法應該是查明原因,嚴懲負責人。

然而,它選擇無視問題,將其視為偶然事件,繼續前進。

就因為碧桂園的這種態度,數十條鮮活的生命逝去了,而同樣的問題還可能一而再再而三地發生。

當小錢在鍵盤上敲出“碧桂園又塌了”這六個字的時候,其實我的內心是悲痛的,甚至有一點絕望,為什麼同樣的悲劇總要反覆發生呢?為什麼這些人就不能吸取教訓呢?

資本逐利是沒錯,但總得有個底線吧。

或許是因為群眾的記憶總是短暫的,我們總是好了傷疤忘了痛;

或許是因為懲罰太輕了,對企業只是隔靴搔癢;

或許是因為要靠技術和質量取得進步太難,也太慢了。

只是,我們不禁要問,如果再多幾個碧桂園,我們該何處安身。

但願你的房子,不是碧桂園造的。

但願你的房子,質量是好的。

但願現在造的房子,不會成為購房者以後的噩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