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你看看南京城牆獨特的「龍吐水」現象,是有意爲之或工程紕漏?


南京明朝古城牆其中的太平門段,凡是暴雨天氣,都會出現獨特的“龍吐水”現象,也就是雨水會從城牆內噴吐而出,頗為壯觀。不少網友認為這體現了古人高超的建築藝術,是有意為之的匠心獨運,確保了幾百年來城牆排水順暢,屹立不倒。圖為南京城牆“龍吐水”。

然而,對於網友們的這種看法,曾經有專家提出不同意見,他們認為這其實是工程紕漏所致。當然,他們指的工程紕漏,不是指明朝時修建城牆出現紕漏,而是清朝光緒年間人們對城牆進行維修加固出現了紕漏。專家指出,如今南京城牆出現“龍吐水”的那些縫隙,實際上是清朝光緒年間維修城牆時搭建腳手架留下的。

據史料記載,明朝修建南京城牆時,動用了當時明朝一百五十二個州縣共28萬民工,約3.5億塊城磚,耗時27年才完成。南京城牆包括了宮城、皇城、京城、外郭四重城牆,目前完整保存的還有20多公里長。據悉,明朝對城牆建築用磚要求十分嚴格,城磚上要刻上燒製者姓名,以便發生建築質量問題時可以追責。


圖為南京閱江樓景區明城牆,雄偉壯觀。早於1988年,南京的明城牆已經全段被列為全國重點保護文物,南京明城牆以“高大”、“堅固”而聞名。

圖為南京城牆“龍吐水”。該段城牆位於南京的龍脖子路,長約30米,城牆距離地面約0.5至1.3米的位置,會出現“龍吐水”現象。專家之所以認為“龍吐水”並非建造者有意為之的其中一個依據是:明城牆本身是有專門設計作為排水之用的吐水口,沒必要另外做一些排水口。

圖為巍峨壯觀的南京明朝古城牆,大家到南京旅遊時可以去看看啊,如果遇上下雨天氣,說不定可以一睹“龍吐水”的奇觀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