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京這叫規矩,懂麼?!

最近北京出了不少的事兒

甭管是地鐵抽菸還是高鐵佔座兒

也甭管是黑心中介還是黑車橫行

歸了包堆總結起來就仨字兒:

在北京这叫规矩,懂么?!

這【規矩】二字可是咱北京人打小兒就會的

咱也對著“鏡子”照照

北京人平時生活中可千萬別丟了這些

在北京这叫规矩,懂么?!

飯桌上的規矩

北京人愛吃,所以這飯桌上的規矩可就多了!

排位

一般是按年齡和輩分兒,最長者坐主位,然後依次坐;如果是招待客人,可以讓客人坐在主人左右,主位一般是坐北朝南,可如果您分不清東南西北,一般對著門的就是主位。

在北京这叫规矩,懂么?!

一坐到底

飯桌上只要確定了位子就不要挪地方了,直到散席。因為端著碗跑的那是“要飯的”。

不能一隻手放桌下

北京人喜歡直來直去,什麼事兒都擺在明面兒上說,您要把手藏在下面表示您搞小動作呢。

在北京这叫规矩,懂么?!

吃相

不能狼吞虎嚥、不能吧(bia)唧嘴,不能大聲喧譁嬉戲打鬧,北京人有句話叫“茶餘飯後”,就是隻有要喝茶還有吃飯之後才能閒聊。

舔盤子、扒菜

家裡無論貧富,一定不能舔盤子,一是不雅觀像要飯的,二是隻有貓狗才舔盤子呢~還有夾菜可以但不能滿盤子扒來扒去的。

在北京这叫规矩,懂么?!

話茬兒

不能說“完”“蛋”,臭豆腐可以說,肉丸子不能說,要說“獅子頭”,炒雞蛋要說“攤黃菜”,雞蛋湯說成“甩果湯”…

因為丸和完同音,意思不好,蛋又是罵人的話:滾蛋、混蛋…

在北京这叫规矩,懂么?!

碗裡的飯沒了,再盛決不能說“要飯”,要說“再添點兒”“再加點兒”“再來點兒”…

吃完了也不能說“吃完了”“吃沒了”,要說“我吃好了”!

飯桌上不能提“屎”“尿”,如果起身去廁所要說“方便一下”。

在北京这叫规矩,懂么?!

喝茶的規矩

俗話講“茶七飯八酒十分”,倒茶一定要倒七分,否則就是“酒滿敬人,茶滿送人”了;

用蓋碗喝茶時,要一隻手捧著託碟和碗,另一隻手把蓋輕輕掀開一道縫兒,然後舉到嘴前小啜;

在北京这叫规矩,懂么?!

主人也不能隨意掀開碗蓋續水。只有客人把碗蓋拿起來,靠在蓋碗的託碟上。這個動作就等於告訴主人碗裡該續水了;

續水的時候壺嘴不要對著客人;

當人面兒不能往地上潑茶水,這是轟人的意思。

在北京这叫规矩,懂么?!

喝酒的規矩

說完喝茶那就要說喝酒了:

倒酒一定要倒滿,否則就顯得沒誠意;

小輩與長輩碰杯,酒杯的高度一定要低,這是一種尊敬;

在北京这叫规矩,懂么?!

先乾為敬

原意是指“因為我並不知道您的酒量,所以我先幹了,您隨意不強求。”

如今卻變成了酒席上勸酒的話了,有點“您要不幹了就是瞧不起我”的意思了。

在北京这叫规矩,懂么?!

問路的規矩

出門在外,難免碰上您沒去過的地方,這時候問路您就得注意了,這問路的規矩您可得記好嘍。

尊稱一聲“師傅”您吃不著虧,絕對不能“哎我問問你啊”;

在北京这叫规矩,懂么?!

“勞駕、費心、借光…”出門在外,多說吉祥話比什麼都好使!

甭管您是騎車還是開車,問路的時候一定得下車問!

在北京这叫规矩,懂么?!

搬家的規矩

搬家當天注意要趕早

北京有句老話說:越搬越亮堂。什麼意思呢?就是搬家一定要趕早,最好天不亮就開始搬,搬著搬著天越來越亮,等搬完陽光普照了,充滿朝氣和希望,豈不是個好兆頭?

不能兩手空空進家門兒

搬進新家,如果是第一次進門,所有進家門的人手中都要保證持有物品,食品、被子、珠寶等等都可以,這樣日子才會過得持久並且富裕

在北京这叫规矩,懂么?!

搬家時您可別打罵孩子

除此之外還要注意,搬家當天是忌諱與人打招呼的,就算遇到熟人搬家,最好也不主動打招呼,不生岔子,不張揚,在新家才能安安穩穩。

搬家當天不要睡午覺

風水裡講第一天就在新家睡午覺據說容易患病。

在北京这叫规矩,懂么?!

交朋友的規矩

北京人出門兒愛廣交朋友,俗話說:

多一個朋友多一條路。那麼平時跟朋友的關係您可得維繫好嘍:

不要在朋友面前炫耀

誰看到心裡都會不舒服,何況是你的朋友。

在北京这叫规矩,懂么?!

不要過問朋友的私事兒

不管你倆多好,每個人心中都有不願被別人涉足的角落,尊重他就是尊重你們的感情。

不要跟朋友的伴侶多來往

這是一種很敏感的事兒,雖然你可以保證自己不出問題,但你能保證對方對你沒有任何“心思”嗎?

在北京这叫规矩,懂么?!

如果不是請客,就別讓朋友買單

一件事兒是一件事兒,雖然不花幾個錢,但也要儘量避免讓人家心裡不舒服。

“親兄弟,明算賬”

友情一涉及到金錢,往往會變得比較難辦。如果跟朋友借錢,說好的期限就要儘早還。如果是兩人涉及買賣,就更要事先都講清楚,以免日後產生分歧,朋友都做不成。

在北京这叫规矩,懂么?!

記得感恩,就算是鐵瓷

朋友開車找你時,無論對方是否是異性或其他,如果在車上只有兩人的情況下,應當坐在副駕駛。如果為同性,應當主動要求付“停車費”等。

如果你朋友很討厭煙,那就別在他面前抽菸:

你抽菸,你的父母、愛人可以忍受,是因為他們跟你是一家人。但是朋友就是朋友,永遠不可能像家人一樣忍受你的惡習。

在北京这叫规矩,懂么?!

不要說別人的男/女朋友不好

就算再不好,也輪不到你來說,你的朋友不開口,就永遠別多嘴。

不要用太刻薄的語言說你的朋友

朋友就是朋友,不要以為那是你的寵物或者你是人家的父母。太刻薄的語言只會傷了和氣,沒幾個人會當那是忠言逆耳。

在北京这叫规矩,懂么?!

茬架的規矩

如今的物質社會,誰有錢誰就是爺,那會兒可不是,打架狠重情義懂規矩,這樣的人才會永遠立於不敗之地。

願賭服輸

約好的規矩,就不能改變,打完了就要願賭服輸,絕不能打小報告告訴老師或者家長,否則您可混不下去。

在北京这叫规矩,懂么?!

兄弟情義

兄弟比天大,這條規矩在哪兒都一樣,有福同享有難同當,這也是混社會的基本準則。

在北京这叫规矩,懂么?!

一諾千金

甭管您之前吹了多大的牛,許了多少諾言,都要一一兌現,別到關鍵時候不承認了,敢作敢當才是北京人茬架最大的規矩。

說好單練咱就不一起上,說不抄傢伙咱絕不悄麼靜兒藏塊兒板兒磚…您要是耍雞賊,那您可就現大眼了…贏了臉上也沒光兒!

在北京这叫规矩,懂么?!

過年的規矩

春節一到,各家各戶張燈結綵,這時候北京人的講究就更多了,您可瞅好了,別一不留神犯了忌諱。

除夕的規矩

包餃子和餃子餡兒、煮餃子的時候,一定要順時針攪動,表示順順利利,如果餃子破了一定要說“掙了”。

在北京这叫规矩,懂么?!

大年初一的規矩

大年初一絕不能掃地、倒土、潑水…這都是“散財”。

大年初一您刷完洗盤子也得當心,摔碎了可是破財運的事兒,可一旦摔碎了,趕緊拿起來說“碎碎平安”。

老輩兒人講“初一吃藥病不好”,為了一年的事業發展更不能“睡午覺”。

初一這一天還不能動刀剪,剪指甲、剁菜都不行,所以北京人年三十之前要“備年貨”。

在北京这叫规矩,懂么?!

初一拜祖先、家尊以及宗族至親,初二拜姻親、鄰里。

先拜長輩,再拜恩師,三拜鄰里,除此之外拜訪同事朋友。

這拜年的手勢也有講究:平輩一般是用“抱拳禮”,必須是左手包住右手,因為右手一般用刀,放在裡面藏起來表示尊敬,您可別用反嘍(右包左一般報喪、求饒、上墳用)

女孩子不用抱拳,只需壓手就可以了。

在北京这叫规矩,懂么?!

初二的規矩

已經出嫁的女兒得等到初二才能回孃家,因為初一回去意味著一年都在孃家過,會把孃家吃窮的。

在北京这叫规矩,懂么?!

過年其他規矩

另外還有,“不能借錢,不能討債”,“不能讓別人從自己口袋拿東西”,“初五之前婦女不能出門拜年”…

以及過年拜年串親戚也有不少規矩:大概就是“由內及外,由近及遠”。

別看這些講究有些老套,但為了一年討個好彩頭,有些禮兒咱還得這麼辦。

在北京这叫规矩,懂么?!

叫人兒的規矩

北京人講規矩,其實就是人與人之間溝通著舒服。這串親戚叫人可也有講兒,您可別叫亂嘍。

父親的姐姐叫姑媽,父親的妹妹叫做“孃兒”

父親的弟弟叫“叔、叔爸、叔伯(bai),甚至是X爸:”比如父親的二弟就叫“二叔、二叔爸、二伯、二爸”;

在北京这叫规矩,懂么?!

還有一種情況,女的也可以叫“爸”或“爹”,就是父親的姑姑,咱一般叫“姑奶奶”,可如果她終身未嫁,到了一定年齡,咱就要管人叫一聲“姑爸爸”。

舅爺(二聲)和舅爺(輕聲)可不是一回事兒

在咱們北京論親戚中,舅爺(二聲)和舅爺(輕聲)雖然只差了一個讀音,但是這個輩兒就真的差出了不只是一星半點兒。舅爺(二聲)指的是奶奶的兄弟;舅爺(輕聲),則指的是自己媳婦的兄弟,差出去了好幾個重量級。

在北京这叫规矩,懂么?!

排行最小的都叫“老”

無論是祖輩兒的還是父輩兒的,只要是比自己輩兒大,又在兄弟姐妹裡排行最小,都可以叫“老”,比如“老姨”“老舅”“老姑奶奶”…

在北京这叫规矩,懂么?!

百試不爽的“殺手鐧”

如果您串親戚的時候,遇到了類似母親的二姨的舅媽的小叔子的兒子的閨女這樣類似的關係,您實在一時拎不清到底怎麼稱呼,教您一招殺手鐧:

單刀直入,直接上來問“您好,請問我該叫您什麼?”這時候您千萬別怕丟面子,隨便給人家加了一個稱呼,這隻會讓您更失面子。

在北京这叫规矩,懂么?!

“愛人”的用法

咱北京人串親戚難免會問到家裡人,怎麼稱呼自己另一半成了一個大問題。

一般人說:我愛人、姆們家內口子、姆們家老徐…儘量少用老公這個詞兒,老公在老北京人心裡有點兒太監的意思。

在北京这叫规矩,懂么?!

借東西的規矩

北京人規矩多、禮兒多絕對不是吹的,日常行為裡哪一步都有講兒,咱就拿借東西來說吧:

藥鍋和碗

借藥鍋可以,可借完了您可不能馬上還回去,得挨自個兒家擱著等著人家上門來要,如果您還了就等於“盼著人家生病”呢!

借碗可以,可還的時候就要注意了,您要還人一空碗就是您不講究了,家裡有點什麼好吃好喝的盛點兒回去,哪怕給人端碗水回去都行。

在北京这叫规矩,懂么?!

有的能借,有的不能借

另外刀子剪子是兇器,絕對不能借,沒有您還是去買吧!

另外香火也不能借,要不等於您罵人呢;

出門兒見著熟人要叫,尤其是長輩,鄰里關係就在這一次次的打招呼當中建立起來了!

在北京这叫规矩,懂么?!

北京生活規矩

北京人生活裡的規矩無處不在,細小到一個動作,一個稱呼,不信您看:

1、遞刀剪要逆著遞,開刃衝著自己,以免傷著對方,也是對對方的不尊重;

2、敲門要先敲一下,沒回應的話再敲兩下,急促拍門那是報喪!

3、“婚喪嫁娶”提前打招呼:三天為請,兩天為叫,當天那叫提溜;

在北京这叫规矩,懂么?!

4、別抖腿:俗話說“男抖賤女抖浪”,一定要注意形象;

5、看人要正眼兒看,斜眼兒那叫心術不正!

6、坐有坐相站有站相:男的歪著站那叫二椅子,女孩兒靠門站古代只有八大胡同才有這個呢~

7、別人給您點菸,為表示對人尊重要“護火”。

在北京这叫规矩,懂么?!

新時代的規矩

1、修圖的時候不要只修自己,幫朋友一起修修;

3、朋友給你看照片,請不要主動的左右滑;

4、別人玩手機或者看電腦的時候,沒有邀請你,請不要死盯著屏幕看;

在北京这叫规矩,懂么?!

5、借了錢請及時還,還不了也得記得及時打招呼;

6、聚會的時候,請不要自顧自低頭玩手機;

7、不要在連排坐的座位上面抖腿;

8、KTV不是自己點的歌兒,即便會也不要搶著唱或未經允許跟著唱;

在北京这叫规矩,懂么?!

9、在地鐵上不要一個人靠著扶手,體諒別人無處安放的手;

10、在公共場所看視頻聽音樂玩遊戲請戴上耳機;

11、別人可以自嘲,但是你千萬不能附和;

12、打人不打臉,說人別揭短。

在北京这叫规矩,懂么?!

生活在北京,一行是規矩

在北京,您要是騎車去哪裡,停放一定是要按規矩,這是打小就知道的啊!哪怕是共享單車,只使用一段時間,咱順道隨手給碼放整齊能有多難?非讓它獨個兒“橫屍”路上?不能夠!

在北京这叫规矩,懂么?!

看見門口的車座椅壞了,有個師傅就推進來自己修理了!然後又放回到門口,這素質:必須稱讚!!簡單地舉手之勞!如此的到位!

在北京这叫规矩,懂么?!

生活在北京,謙讓是美德

我們不道德綁架,我們也會眼看也有感知,真的碰到老人,孕婦,需要的都會給站起來讓座,就算自己站著,能幫忙搭句話的:“嗨,哥們麻煩您給這位老人讓個座唄!”

在北京这叫规矩,懂么?!

其實有時給老人讓座,就一兩站的老人都按住你讓你別動:“姑娘,我就幾站,謝謝啦”;得了座的,臨下車也會主動把座位讓給讓座的好心人:“來,小夥子你繼續坐吧,我下車”。

在北京这叫规矩,懂么?!

在北京就應該這樣!這才應該是在北京的生活狀態!

生活在北京,規矩是打小兒教的

加塞兒可不是一個好詞兒,從小到大,都知道人多要排隊,在北京是人多,但也要有秩序!請自覺排隊,哪怕您坐電梯咱就養個習慣靠右邊兒站,給人讓點兒道,多簡單?!

在北京这叫规矩,懂么?!

坐有坐相,站有站相,出門兒開車也要有點樣兒,並道打燈兒,不亂開遠光,垃圾自己收著點兒。

在北京这叫规矩,懂么?!

有次開車路過路口,減速讓一大爺先過去,大爺竟給我敬了個禮,我也回禮招了招手,彼此微笑,心裡都是暖暖的。

在北京这叫规矩,懂么?!

在北京就應該這樣!這才應該是在北京的生活狀態!

生活在北京,德行決定素質

看到觸目驚心的地鐵垃圾廣告滿地,誰看著都煩,都會痛心,北京不應該是這樣的!這位大哥一路坐下來,自己親手隨處撿起小廣告!

在北京这叫规矩,懂么?!

北京地鐵9號線上,有人醉酒吐了一地。一位陌生大叔看到後,蹲在地上,用紙巾把嘔吐物擦淨,也有其他乘客幫忙遞紙。大叔最後把用過的紙放到袋子裡,下車的時候帶走了!

在北京这叫规矩,懂么?!

生活在北京,就得熱心腸兒

有位公交協管員真是棒!為了大家的出行方便總是自帶望遠鏡!耐心的告訴大家公交車的到站情況!前邊是xx路,後邊是xx路,再後邊是xx路……

在北京这叫规矩,懂么?!

這些北京的大爺大媽,總是提醒著大家做好準備,不要錯過,看好自己的包兒……誠信熱心!值得尊重!

在北京这叫规矩,懂么?!

還有許多年輕人,也秉承了這個好優點,大街上,地鐵裡,您要是問路,知道的一定詳細告訴您,有空的,說不定直接帶您過去了!

在北京这叫规矩,懂么?!

北京就應該是這樣的!別找藉口,這才是北京應有的態度!

在北京这叫规矩,懂么?!

北京人出門在外,講究“多說吉祥話兒、拜年話兒”,一句“勞駕、謝謝、回見”印證著咱北京人講理、講禮。

我說的客氣,您聽著舒服,其實好多事兒就在您一句話,如果您非得擰巴著說,能不打架麼?

在北京这叫规矩,懂么?!

說白嘍:一個“您”字,是習慣;一個“爺”字,是文化;一聲“師傅”,是親切;叫哥們兒、姐們兒,是瓷器;上來喊你“孫賊”也許是鐵磁!

其實這些只是老北京規矩的冰山一角,更多的規矩已經融入了北京人的習慣當中。

在北京这叫规矩,懂么?!

圖1:這樣做可以找到我們!

在北京这叫规矩,懂么?!

圖2:這樣做可以置頂我們!

在北京这叫规矩,懂么?!

招聘啟事

注意啦!老北京城開始招收全職小編了!

如果您想加入我們,請把簡歷發到下面的郵箱,期待您的到來!

招聘條件

1、全職坐班!(兼職勿擾)

2、北京土著,瞭解北京文化,熟悉北京文化。

3、原創寫作能力強,有較強的文字駕馭能力和創新思維。

4、有新媒體運營經驗,攝影經驗,採編及美食編輯工作經驗者優先。

非誠勿擾!郵件標題請加上“應聘編輯”幾個字

投遞郵箱:[email protecte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