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哪些比小說更好看的商業故事?

有哪些比小說更好看的商業故事?

嘉漢林業。如何從莫須有發展成百億美金企業,以及如何一夜之間消亡殆盡。

健力寶。如何空手套白狼締造魔水傳奇,以及李經緯最後鋃鐺入獄。

遠華集團。從賣破爛到偷渡客,從偷渡客到城市英雄。從城市英雄到國家叛逆。

小靈通的極興到極衰。

黑石集團的成長史,和斯蒂芬-斯瓦茲曼的個人傳奇。

雷曼兄弟的破產經過。

金融危機前後,美國汽車工業的過山車歷程。

海虹控股的漲停奇蹟。

還有比爾-阿克曼的康寶萊危機。

那什麼 近來的 鋼貿危機 不也充滿各色戲劇成分麼?

有哪些比小說更好看的商業故事?

那個出格鬥遊戲和合金彈頭的SNK,這家日本遊戲公司,曾經是與Sega相抗衡,擁有獨立基版開發能力的公司。也是中國格鬥遊戲迷心中的聖殿。

我最喜歡拳王97裡那個小姑娘——不知奶舞。

我投牌後只選三個姑娘,和人家對打我就操縱人跳,看抖奶……

跟我對決的人說:“我靠,兄弟,你好歹出一招啊!”

我總是憨笑著:“唉,我暈奶,你接著搓招,我看就好。”

這家公司在世紀之交時,經營不善(亂投資),快破產了,於是就讓日本彈子機巨頭ARUZE收購了51%的股份,成了對方的子會社。

奸狡無比的SNK社長川崎,就往上反應,說韓國現在執全球網絡遊戲的牛鞭,老賺錢了,咱們也往韓國去混混,試試。

玩彈子機的老闆能有啥想法,一聽賺錢,臉都笑歪了,說行,老子給錢,你給我搞,要威喲!

川崎拿錢在韓國註冊了一串小公司,然後偷偷把本社的遊戲人物形象遊戲版權,賣了過去,也就是左手賣到右手,然後再以授權方式從真正的韓國公司那裡賺了寶貴的現金。

然後就開始撕逼,國內申請破產再生,沒被準,搞了個直接破產,彈子機老闆背下了幾億美元的債務,川崎則把公司人員轉回自己在韓國用彈子機老闆的錢註冊的公司……

現在人有,版權有,現金有…… 哈哈哈,債沒有了……

中國古代一個笑話,一女子找婆家,張家富,人醜,李家窮,人帥。

女子便問:“吃在張家,睡在李家可否?”

SNK則是去張家搬了床,去李家睡…… 這風騷的操作……

有哪些比小說更好看的商業故事?

併購之王孫宏斌

比起“一個億小目標”的王健林和樂視前總裁賈躍亭;融創中國董事會主席孫宏斌或許不太為人知曉。但是正是這位地產大亨豪擲632億,一把買下王健林所有地產,又在今年7月投出150億元收購樂視,任樂視網新任董事長,堪稱當之無愧的併購之王。

  • 孫宏斌背叛聯想反入獄,柳傳志不計前嫌投順馳

1988年,年僅25歲的山西小夥孫宏斌進入聯想集團,適逢聯想內部新老兩派斗的死去活來;在柳傳志力挺之下,不到兩年,孫宏斌便憑藉出色的業績從普通員工破格提拔為企業發展部的經理,成為當時聯想三大“娃娃官”之一,主管全國18家分公司,一度被視為柳傳志的接班人。此般少年得志,與同是27歲的華為副總裁、任正非準接班人李一男堪稱一時瑜亮。

柳傳志曾說:人有三種,第一種,自己能幹成事的。第二,能帶著一群人幹成事的,第三,

能審時度勢的,一眼看到底。最後這種人很少,孫宏斌就是其中之一。

只有一點,孫宏斌做事不留餘地

正如柳傳志預言,升任發展部經理後不久,恃才傲物的孫宏斌就開始在聯想內部“搞事情”,宣稱自己“部門利益高於一切”,公然與聯想集團對抗;受到威脅的柳傳志沒有手軟,心一橫,親手將昔日愛將孫宏斌以“挪用公款”為名送進了監獄。

孫宏斌沒有上訴,反而坦然接受了自己的命運。服刑期間,他憑藉好文筆給勞改局的《北京新生報》寫了很多文章,賺得了不少分數,獲得減刑一年兩個月。

1994年,適逢孫宏斌出獄前夕,趁著一次外出活動的機會,孫宏斌通過還在聯想工作的一個同事約柳傳志出來吃飯,柳傳志居然答應了。

見面之後沒有一丁點尷尬,孫宏斌先是誠懇認錯,然後就直奔主題——希望柳傳志能支持他東山再起。彼時,柳傳志50歲,孫宏斌31歲。

據柳傳志回憶“他在裡邊沒有自暴自棄,還想學好,出來繼續做事,這點很不錯。”柳傳志一貫欣賞生命韌性特別強的人。

於是,柳傳志投資50萬元幫助孫宏斌開辦順馳房地產諮詢公司。這兩個本該水火不容的男人,竟然又一起同臺合演了一出惺惺相惜的悲喜劇。

  • 十年瘋狂搶地戰王石,一朝資金鍊斷慘賣身

轉型房地產,孫宏斌從二手中介起家後很快殺入一級市場,策略就一個:搶地。

一位當年曾與孫宏斌競爭過土地的房地產老總說:“孫宏斌太猛了,我們出50億,他們就敢報價70億元,就是搶地”。而順馳拿地的模式就是一手向地方政府繳納少量的預付金,一手向建築方等下游收錢:“拿了地以後就快建快銷,資金回籠的速度,就是順馳的命根子”。

如此激進的策略,最終惹怒了王石

2003年,孫宏斌在一次論壇上撂下狠話:“我們的中長期戰略是要做全國第一,也就是要超過在座諸位,包括王總。

”王石當場駁斥:“睜眼說瞎話”;2004年,孫宏斌在博鰲房地產論壇上再遇到王石,並宣稱2004年順馳的銷售回款會達到120個億時,王石忍不住插話:“我認為這是吹牛。”要知道,2003年順馳的營業額還沒超過40億。

然而這一年,孫宏斌耗資百億將土地面積擴張到1200萬平方米,銷售額增加到127個億。一年之內,順馳從一個地方性公司變成一個全國性公司,他兌現了跟王石吹下的牛

可惜幾年苦心經營,2006年,房地產行業突遭政策變故,高速行駛的順馳一夕之間資金鍊斷裂,最終以12.8億元的白菜價賣給了路勁基建。成交後,孫宏斌對路勁基建董事局主席單偉豹表示:“你買了個便宜貨。”

多年後,孫宏斌發微博說:年輕的時候爭強好勝,曾經嬴得暢快淋漓,也曾輸得一塌糊塗,但是我不後悔。

  • 東山再起救綠城,千億併購且封神

順馳失利後,孫宏斌變得異常低調。不僅刻意避免與媒體見面,甚至其後來退居的大後方

“融創中國”的網站及宣傳冊上,都找不到他的名字,一時令人唏噓不已。

遙想順馳當年擬上市時,投行問孫宏斌,“這是你的矛,你的盾在哪呢?”那時孫宏斌說,“我不需要盾”。待2009年融創上市時,投行再問“你只有盾沒有矛?”時,孫宏斌才說“全天下都知道我只會使矛。”這一次,孫宏斌已經明白,矛和盾都有必要,他開始為了生意去討好別人。

2011年,孫宏斌買了一套“綠城集團”的房子,也與綠城創始人宋衛平建立了良好的朋友關係,他尊稱宋衛平為大哥。孫宏斌曾說自己和宋衛平很像,“一是都是血性的性情中人,每次喝酒都喝多;二是都有理想主義情懷,為理想寧可頭破血流;三是都懷英雄的浪漫主義,這種浪漫代價大、消魂、刻骨銘心。”不過,宋衛平仍然是一個理想主義者,孫宏斌卻已經變成一個商人。

2014年,綠城地產陷入困境,融創直接向綠城的並列第一大股東喊話,“他(綠城)賣我就買”。 從接觸綠城到達成收購意向,孫宏斌只用了極短的時間;在14年綠城的業績發佈會上孫宏斌說“我不是作為朋友來的,是哥們兒”,他似乎很享受這種江湖救急的騎士意氣。

2017年,融創成功躋身千億房企俱樂部。兩次失敗後的孫宏斌,這次終於站在了行業之巔,人們重新看到了當年那個高歌猛進的孫宏斌。

他接下了危機中的樂視和賈躍亭留下的夢想後遺症,接下了被銀監會點名要摸底調查貸款情況的萬達。孫宏斌跟急於償還銀行貸款的王健林約定“只出錢,不管事”。

在這兩次併購中,孫宏斌展示了他的商人本性和商業邏輯。

買萬達,他認為自己是王健林的唯一選擇。“融創買萬達的邏輯太簡單了,誰反對誰傻子,至於萬達該不該賣,去問王健林。我們之前不熟,這就是信任,老王要找一個能把活幹好的、好溝通、不矯情、不扯淡、特別簡單、特別痛快、能拍板的、說話算數的人”。孫宏斌很自信自己就是這一系列排比的主語。

回顧前半生,外界對孫宏斌的評價都是“激進”,孫宏斌對此頗為介懷。2013年3月,他在微博中說,自己其實不是一個激進的人,他厭惡風險。他不允許司機開快車,過馬路一定等人行道綠燈。

之所以被認為激進,是因為我覺得沒想好的事堅決不幹,想好的事就堅決果敢的去幹。朋友說人有不知死和不怕死之分,我應該是不怕死的。

有哪些比小說更好看的商業故事?

低調大佬段永平

1990年,一家瀕臨倒閉的企業經他妙手,即成國內知名品牌“小霸王”;5年之後,自立門戶、白手起家的他又一手締造了更具活力的“步步高”;2001年底,互聯網資產泡沫破裂,納斯達克哀鴻遍野,他卻通過強力抄底網易的股票,完成了從站在前臺的實業家到隱身幕後的投資家的華麗轉身。

這是屬於段永平的故事。

  • 創造奇蹟的“小霸王”

事實上,段永平早在20多年前,就已經因為“小霸王”馳名全國了。

1989年3月,段永平28歲,辭掉鐵飯碗,南下廣州,被怡華集團總經理陳健仁賞識,任命為集團屬下的一間小廠——日華電子廠擔任廠長。當時日華電子廠,虧損200萬元,正處於倒閉的邊緣。

段永平果斷決定轉型做家用電子遊戲機,就是現在的“小霸王”。

小霸王獲得真正的騰飛是從1993年開始的。段永平花20萬人民幣購買了王永民教授的漢字輸入法——“五筆字型”,然後,和他的技術人員增加一個計算機鍵盤和一個電腦學習卡,把這些東西與小霸王遊戲機連接起來,通過電視機做顯示屏,就組成了一套電腦學習系統,一種叫“學習機”的新產品橫空出世。(極為重視技術人員的段永平給了他們很高的薪水,據說單年終獎就超過10萬元,那時來說可是一筆鉅款。)

當時一臺電腦的價格上萬元,而一臺學習機只賣二三百元,一時間匯款單從全國各地雪花般地打到公司賬戶上,“小霸王”立即成為這個行業引領風騷的真正“霸王”,市場份額逼近80%。

就此,“小霸王”走上了一條超常規發展的道路:1992年,小霸王用200萬元人民幣廣告費實現1個億人民幣的產值,純利潤超過800萬元;1993年產值達到2億,1994年產值4個億,1995年產值達8億元人民幣……在多如牛毛的遊戲機廠家中,“小霸王”果然稱王稱霸,一騎絕塵。從此,各式各樣的“王”字,各種各樣的“霸”,開始充斥了各種商品。

從虧損200萬到產值上億,段永平只用了3年時間;1994年,小霸王產值達10億。

  • 創立“步步高”:享受生活是來到這個世界上的目的

1994年,段永平向集團公司提出對小霸王進行股份制改造,但沒被通過。他選擇在巔峰時期離開。意料之中的,“小霸王”在依靠慣性快速發展了一年之後,業績快速下滑,迴天乏力。

1995年9月18日,段永平成立了步步高電子有限公司,個人投資持股70%。創立之初,步步高代理商絕大多數是當初段永平委任的小霸王代理商,他們跟著段永平一是“報恩”,而是認準了可以“賺大錢”。

憑著“無繩電話”,步步高殺入市場,,先後成為復讀機、電話機、VCD、學習機的中國市場第一。那時候,段永平是聲名遠揚的央視“標王”。

當時,步步高涉足的領域基本是大品牌不屑於做的“雞肋”,段永平卻把雞肋做成了一道商業美味。

後來的故事我們都知道了。2017年第一季度,OPPO和vivo全球出貨量同比分別增長93%和82%,達到2550萬臺和2270萬臺,在中國智能手機市場五強與全球智能手機五強中都強勢佔領了兩個席位。

而這時候,段永平早已處於“退休”狀態,儘管掛著步步高董事長的頭銜,並在OPPO、vivo也均持有較大比例的股份,但他實際只負責制定大的戰略和方向,不過問具體細節。他每年只回國參加兩、三次董事會,是最悠閒的“甩手掌櫃”。

“中國睡得好覺的企業不多,我們是其中之一。”有人說他胸無大志,但他則有自己的說法:“最重要的是活下來”,並且至今還活得不錯。

段永平有次回國時參加一檔電視訪談節目,主持人問他對年輕人有何忠告,“如果一定要說,那就是享受生活,”老段說,“這是人來到這個世界上的目的.”

  • “中國巴菲特”與慈善之路

儘管段永平本人並不認可“中國巴菲特”的稱號,還是在2006年以62.01萬美元標價,獲得與巴菲特共進午餐的機會,並於2008年再次與好友趙丹陽共同拍下了211萬美元的“天價午餐”。這是因為他認可巴菲特的投資理念和價值,也為了“Just for fun”,他們聊投資、人生和“慈善”,也聊高爾夫、橋牌和女朋友。

剛到美國的那段時間,“退休”的段永平一下子失去了方向感。他坐在家裡想,“我來這裡幹什麼?我也不能整天在家裡待著。”這時候,他在書中讀到了巴菲特的理論,“買一家公司的股票就等於在買這家公司,買它的一部分或者全部。”

他在投資上的知名事蹟很多,包括在2001年動用200萬美元以1美元左右“吃”進網易股,這些股票在之後為他帶來了一億美元的鉅額收益;08年經濟危機花上億美元買進大跌的GE股票……這些投資為他帶來的鉅額收益比實業還要多得多。

他賺的這些錢很多都拿去做慈善了:“投資是我的愛好,慈善才是我的工作。”在他落地美國幾年後,忽然意識到,“眼看著錢越來越多,怎麼想怎麼都覺得是一個禍害,一個麻煩。”為此,他和妻子劉昕於2005年成立了家庭慈善基金Enlight Foundation,基金的主要慈善方向是教育領域。2008年9月,段永平夫妻二人又在中國民政部門註冊成立了心平公益基金,主要用於教育捐贈。同時,段永平也是中國大學校友捐贈排行榜的首位,累計向浙江大學和中國人民大學捐贈4.47億。

在他眼裡:“做慈善沒有什麼了不起的,我們就是想解決自己的問題,要說什麼偉大的貢獻、榜樣,純屬胡扯,我從來沒想過要給誰做榜樣。”

有哪些比小說更好看的商業故事?

唯一推薦的是《社交網絡》。敘事節奏很high,對扎克伯格的反諷恰到好處。

有哪些比小說更好看的商業故事?

最新在讀的一本,移動的帝國,講日本移動互聯網,如何自成一體堅守國門,又如何被蘋果等洋品牌扣開大門,擁抱世界。

案例分析:很多人提到 吳曉波的 大敗局、大敗局Ⅱ,可以和林軍十億美金的教訓搭配來看,都是失敗公司的案例分析。至於吳的三十年、一百年,林的十五年,可以作為了解時代的入門書籍,但商業故事不夠深入。

凌志軍的聯想風雲,曾經轟動全國,沒有人能像他那樣對一個企業有著如此深入的剖析。遺憾的是,關於海爾的故事,我很難推薦一本能夠和聯想相匹敵的書。雖然現在人們早已把目光聚焦在了互聯網公司上,但我還是建議你多去了解聯想和海爾這兩家企業,從它們身上可以折射出中國現代企業的成長史。

中國股市:喧譁與騷動可以當作一個對中國資本市場的入門目錄和索引,慢慢讀,從裡面找到有興趣的點,再去找相關信息,中國股市的脈絡就會逐漸清晰起來。

國內併購:金景波的資本暗戰,零售業上市公司的併購實錄,這本書的高度完全被低估了。不少人提到國美股權之爭,故事的源頭就來自當年國美收購永樂,而那場收購就收錄在此書中。我也正是由於這本書對併購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在知乎建了一個收藏夾專門收集併購的故事。雖然目前所從事的行業跟併購關聯並不大,但如果有機會我還是非常樂意去接觸,因為我個人認為中國的下一個十年到二十年會有一波併購的狂潮。我非常失望的是,國內還沒有第二本這樣的書。如果只能推薦一本書,就是它了。

美國金融:如果要求是非虛構的,那麼我會推薦,門口的野蠻人,KKR收購雷諾茲-納貝斯克的經典案例,可以搭配賊巢,比《華爾街之狼》好看而且更接近真實。拯救華爾街,完全敗在了一個莫名其妙的惡俗中文譯名上,英文原名為《When Genius Failed》(當天才失敗時),講述一群專家組成的長期資本公司居然也會失敗。另外的如大而不倒、大空頭從正反兩面瞭解次貸危機。

美國公司:如果看了太多蘋果和谷歌的故事,那麼懷舊一下,看看藍血十傑,福特的發家,房間裡最精明的人,安然的失敗,瞭解美國的公司是如何走過來的。另外,GE、IBM、可口可樂的幾個案例都很經典,但我也很難推薦特別突出的書,雖然韋爾奇有一本贏,郭士納有一本大象跳舞,可能會讓你瞭解更多商業知識,但沒把商業故事講好。

抱歉,我不能把很多商業故事直接講出來,而只提供了書單,因為我更希望大家能親自去閱讀,去感受商業的魅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