躲保安,躲城管,這個洞簫藝人卻仍在堅持這樣做

躲保安,躲城管,這個洞簫藝人卻仍在堅持這樣做

第一次見到周叔,是在文殊院的紅牆面前,我正拿著相機顧自照相,一曲悠揚的《九兒》就這樣闖進我的耳朵,讓我鼻尖一酸。

我轉過頭去,就看到了一個一身紅色綢衣,臉微微泛紅的老伯在吹洞簫,簫聲穿透力很強,在嘈雜的文殊院街道上飄出很遠,讓人忍不住為之駐足

躲保安,躲城管,這個洞簫藝人卻仍在堅持這樣做

我停下來,心裡出現了久違的平靜,街上的吆喝聲、行人的交談聲彷彿就這樣遠去,大腦拋卻了其他的瑣事,只剩靜靜地聆聽。

我想,這是一位有故事的演奏者

1 “沒錢請老師啊,可是我想學。”

我在週六上午9點進入琴臺路,可能是因為時間還早,路上的行人不算擁擠。

琴臺路以漢唐仿古建築群為依託,鱗次櫛比的紅磚青瓦和古韻古味的四角屋簷將人一下子拉入漢唐的時空。

躲保安,躲城管,這個洞簫藝人卻仍在堅持這樣做

琴臺故徑門口

琴臺路得名於司馬相如和卓文君的愛情故事,卓文君善撫琴,司馬相如更是詩琴雙絕,這樣的愛情故事賦予了琴臺路悠長的韻味。

而周叔就住在琴臺路一號,不知道為什麼,覺得這個住處與他特別相稱。我轉過街角發現了一條很不起眼的小路,門口豎著古琴臺的石碑。

躲保安,躲城管,這個洞簫藝人卻仍在堅持這樣做

古琴臺石碑

小路被綠色環繞,路旁還有一條小河發出潺潺的流水聲,與整個琴臺巷大街富麗堂皇的建築和人群的熱鬧嘈雜仿似脫了節。

這時,裡面傳來若有若無的二胡的聲音,拉的是二胡名曲《賽馬》,時而慷慨激昂,時而悠揚婉轉,牽引著我的耳朵。

躲保安,躲城管,這個洞簫藝人卻仍在堅持這樣做

通往琴臺一路的小徑

越往裡走,二胡的聲音越加清晰響亮。大概走了十米,我看到了一個推拉門,我試探性地敲了門。

開門的是一個四十多歲的老師,左手還抱著一把琵琶,把我迎進門,周叔這時從房內走了出來,穿著一身素色布衣。

周叔一邊招呼我,一邊略顯侷促地坐下。我打量了一下四周,是一個大概二三十平米的房屋,被分割成兩間臥室、一個客廳還有廚房和衛生間。這是周叔和剛剛開門的楊老師住的地方和教琴的地方。

躲保安,躲城管,這個洞簫藝人卻仍在堅持這樣做

周叔和楊老師教學和住的地方

我問周叔剛才是不是他在拉二胡,周叔說是的。我很驚訝,原來周叔不止會吹洞簫嗎,周叔笑笑說他還會笛子、琵琶,只是最擅長吹洞簫。

原來,周叔一開始只會吹笛子,偶然有一天聽到洞簫的聲音,整個人都被打動了。

“其實我學吹洞簫的時候已經四五十歲了,學的時候大家都說你這麼老了還學什麼,腦子也不靈活了,幹嘛給自己找罪受呢?可是誰說老了就不能學了?想學一樣的東西隨時都可以的,所以年輕人,學東西不能怕晚。”

於是,周叔開始自學吹洞簫。因為有吹笛子的基礎,周叔滿以為自己能很快上手,可沒想到吹笛和吹簫還是有很大不同。

躲保安,躲城管,這個洞簫藝人卻仍在堅持這樣做

周叔的床鋪

“我浪費了好幾年的時間,一直自己琢磨,經常練得手腕疼,腮幫子疼,氣不夠還練得肺疼。可我還是想學會,於是我就自己練。冬天的時候冷就在被窩裡練,一練就是好幾個小時。可是如果有老師教的話方法對了根本就不會疼。”周叔說起自己剛開始學簫走了很多彎路而感嘆不已。

我很疑惑,就問道:“那為什麼不請老師呢?”

“請不起啊,沒有錢!”周叔一臉無奈,“有錢誰不請老師啊。可是沒錢有沒錢的學法,只是多走一點彎路罷了,多辛苦一點罷了。”

說著話,周叔拿出了陪伴了他十多年的洞簫,細細擦拭起來,他可能自己都沒有注意到,他拿著他的簫的時候,眼角都閃著一絲光亮

躲保安,躲城管,這個洞簫藝人卻仍在堅持這樣做

周叔和他的洞簫

2 “我的職業生涯感覺就在和城管鬥智鬥勇”

周叔是廣漢人,兒子和媳婦都外出打工,他隻身來到成都補貼家用。周叔說,他的一生從那個時候就開始和城管鬥智鬥勇

剛來成都的時候,周叔在賣葫蘆絲,還管教別人吹。沒生意的時候,他就和身邊一起賣葫蘆絲的攤主聊天。

“他們真的厲害,能夠一邊跟我聊天,一邊看著買主,一邊看著城管。城管來了大家一溜煙就跑了,就剩我一個人呆呆地坐在原地,然後就被收東西,被教育,被抓到城管局去看書。”

躲保安,躲城管,這個洞簫藝人卻仍在堅持這樣做

葫蘆絲賣不出去,周叔就開始另謀生路。他拿著自己的洞簫走上了街頭。

那是08年的時候,寬窄巷子還是一條荒涼的小巷,兩邊還沒什麼商鋪,周叔在那兒演奏,給寬窄巷子平添了一分古雅的氣質。

可是後來寬窄巷子人多起來了,就有城管來趕他了。

但是周叔說起這件事一臉促狹:“其實他們不想趕走我的,職業要求嘛。以前我去表演的時候,那些城管坐在我旁邊,還會請求我能不能靠近一點,他們想聽。”一臉洋洋得意,像個老小孩一樣

躲保安,躲城管,這個洞簫藝人卻仍在堅持這樣做

所以現在,周叔的表演時間完全隨緣,吃完晚飯他拿著自己的簫出去溜達,如果城管還在,他就繼續溜達,如果城管下班了,他就站在街邊開始演奏。

“現在你們年輕人不是很流行佛系嘛?我這就是佛系表演。”

我聽得哈哈大笑。

3 “我這輩子,還是遇到的好人多”

14年的時候,周叔在街上表演被一位西安的商人看中,邀請到西安去當表演藝人。

“同事們都很好,特別照顧我這個老頭,真的很感激。當初去西安的時候領導說用車來接我,我懷疑他們是個傳銷窩給拒絕了,他們還說我體貼。工資什麼的從沒有剋扣過,同事們逢年過節還會關心我,好得就像一家人。”

一家人,可能是周叔的詞彙裡最親切的稱呼了。

躲保安,躲城管,這個洞簫藝人卻仍在堅持這樣做

就這樣,周叔在西安呆了兩年多,後來公司解散了。想起那時候,他說是他人生最快樂的兩年,以前沒有過,以後可能也不會有了,言語間流露出絲絲懷念和惋惜。

聽到周叔語氣裡的低沉,我正不知如何開口安慰,周叔自己又笑起來:“又失業了之後,我就去海口散心去了,還去三亞玩了幾天,回來後在齊魯大街又遇到一個好人。”

原來,周叔在齊魯大街表演的時候,有一個穿著很不講究的人請他吃核桃,一開口發現倆人是老鄉,就過來搭話。在得知周叔沒有地方住之後,還讓周叔搬到他的房子裡去。

那個老鄉在海口搞裝修,自己生活本來也不富裕,但是收留了周叔,還認他當了乾爹。於是在海口舉目無親的周叔又安頓了下來,每天上街賣賣藝,被趕了就自己出去溜達,回家了幫忙做飯收拾屋子,日子過得平淡又充實,好像從來不會感到煩惱

躲保安,躲城管,這個洞簫藝人卻仍在堅持這樣做

從海南迴家之前,周叔又去了湖南,他很崇敬毛主席,就打算去看看毛主席的故鄉。聽說他要去湖南,一個在網上認識的朋友邀請他住在自己一間閒置的房子裡,還細心地換上了新的床單被套。

“可是我沒用人家的,我自己隨身帶著呢。再說我一個老傢伙,本來也住不了幾天,走了之後人家也只能把這些新的扔了,多浪費啊。我就給他收在櫃子裡了,沒用。”

周叔一直在感慨自己一路走來遇到的善良的人,無論去哪兒都有人相助,但我心裡想的是,貴人相助是一種福氣,可是能吸引到貴人相助也是一種對自己品質的認可

4 “我不是什麼聖人,我沒有那麼高尚”

當我問及周叔為什麼要去外面表演洞簫時,周叔低下頭猶豫了片刻,然後很誠懇地望著我:“我不是什麼聖人,我知道這種問題怎麼回答最高尚,但是我不想作秀。我一方面是真的想要傳播洞簫文化,另一方面我還想補貼家用。俗氣吧,但是這是事實。”

周叔和楊老師在“琴臺一號”民樂社授課,這部分收入是主要收入,上街演奏所得只是一小部分,周叔完全可以避過不談,可是他沒有,他說自己不是聖人,他也並不高大

躲保安,躲城管,這個洞簫藝人卻仍在堅持這樣做

琴臺一號招牌

望著周叔眼神裡的質樸,那一瞬間,我覺得周叔在我心中的形象更親切了,比他說任何冠冕堂皇的話都來得真實。

周叔說,洞簫在文革以後更加沒落了,現在西洋樂器逐漸佔主流,好像學民樂變成一件不高級的事情。這幾年人們對洞簫的關注好像恢復一點了,他就打算多傳播傳播洞簫文化。

“我一個人在家吹,別人聽不到啊,只能孤芳自賞。我覺得不管我吹得好不好,頂不頂尖,我自己是滿意的。如果通過我的表演能讓更多的人對洞簫感興趣,那我做的事情就有更多的意義。”

雖然這種意義往往伴隨著代價

躲保安,躲城管,這個洞簫藝人卻仍在堅持這樣做

楊老師在演奏

周叔剛開始出去賣藝的時候,特別在意別人的眼光。

“有的人會在路過我的時候小聲喃喃,說我好腳好手的出來要錢,我一開始特別氣不過,就要去跟他爭執,這些人根本不瞭解我,憑什麼這樣評論我?”

因為別人的嘲諷,周叔起過放棄的念頭,他問自己為什麼要給自己找這種委屈受。

躲保安,躲城管,這個洞簫藝人卻仍在堅持這樣做

周叔和楊老師合奏

後來周叔就淡然了,無論別人怎麼說他,他都能一笑置之。他明白這個世界上有各式各樣的人,如果沒做好被各種人點評的勇氣,那一開始就不要出來

現在還是會有人挖苦他在乞討,也會有人說他吹得不好,但是每次當他看見有人因為他的洞簫聲而停下來聆聽為他鼓掌的時候,所有的憤懣不平都沒有了。

躲保安,躲城管,這個洞簫藝人卻仍在堅持這樣做

在文殊院表演的周叔

周叔吹的樂曲大都是人們耳熟能詳的電視劇配樂,比如《九兒》、《知音》、《紅樓夢》的配樂等等,偶爾也會吹奏像《梅花三弄》、《關三月》和《平沙落雁》之類的專業曲目。

周叔說,專業性的曲目,感興趣的人不太多,大多人只是聽個熱鬧,沒有什麼感悟。但是吹奏大家耳熟能詳的歌曲,大家才能聽出好壞,能夠有共鳴,就會走過來詢問,還有人想從師。

“那個時候,我就覺得自己做的事情真有意義啊,就算那天沒賺到錢也開心!”說出這句話的時候,周叔笑得特別開心。

到了午飯時間,我的採訪到了尾聲,便提了告辭,周叔說要吹奏一首樂曲給我聽,於是就同楊老師合奏了一曲《知音》。

躲保安,躲城管,這個洞簫藝人卻仍在堅持這樣做

周叔和楊老師合奏

小小的房間裡,洞簫的純澈悠揚和琵琶的伶俐婉轉交織在一起,讓我對“子在齊聞《韶》,三月不知肉味”有了一點實感。演奏完畢,我和在場的另外一個古琴學生都意猶未盡。

5 對民間藝人,致敬

說起簫,你首先想到的是什麼?

是一簫一劍行走江湖的孤高俠客?

是琴箏和鳴高山流水的和諧知音?

還是一氣呵成餘音嫋嫋的完美演奏?

我本來狹隘地以為,簫這個越發少見的民樂器會吹奏的人越來越少,會吹簫的人大都仙風道骨生人勿近

可是周叔卻反其道而行之,他帶著自己的簫行走在或嘈雜或荒涼的街道上,用洞穿人心的簫聲吸引過往匆匆的行人。

躲保安,躲城管,這個洞簫藝人卻仍在堅持這樣做

在雜亂的環境中練習二胡的周叔

他不是什麼聖人,沒有冠冕堂皇的理由,沒有孤高濟世的擔當,他並非視金錢如糞土,也不以弘揚民樂為己任。

他只是一個普普通通的民間藝人,在成都街頭遊走著,希望能播撒哪怕一點點大眾對簫的興趣。

可就是這樣一個人,擁有平凡又略顯坎坷的一生,所以才能活得那樣真實有趣。他繪聲繪色地講述和城管打交道的經歷,對每個幫助過自己的人心存感激,絕不美飾自己的心理和遭遇,活得像他的簫聲一樣純澈

躲保安,躲城管,這個洞簫藝人卻仍在堅持這樣做

周叔演奏的時候,表情總是十分認真

這樣一個沾染了一身煙火氣的成都民間藝人,代表了太多普普通通的匠人,他們

像四散的火種,在自己的領域閃著微光,最終匯聚成耀眼的星河,照亮城市的夜空,那麼耀眼,那麼明亮。

所以,下一次,如果再在街頭遇見這樣一個演奏者,請停留下來為他們駐足幾秒,也許會給你最深的感動和共鳴。

而你的停留,就是他們最珍稀的獎賞。

周叔和楊老師合奏

-The End-

成都圈子蒐集整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