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人,還記得曾經住過的廠區大院現在是什麼模樣嗎?

改革開放40年來,重慶在逐漸擺脫工業城市印記向現代化城市演變的路上,舊城改造佔據了很大一部分功勞,但舊改之路又十分曲折,一度陷入沉寂。舊改雖然意在更新城市面貌和改善人居環境,但重建難度大,投入成本高,耗時久,因此喊了很多年的舊改,推進的過程異常緩慢。近兩年來開始,九龍坡九龍半島、沙坪壩上橋片區、江北盤溪、南岸下浩街等地開始徵地,主城區沉寂多年的舊城改造重新提速。事實君正式推出改革開放40年

《大城大勢》系列觀察稿,帶大家重走重慶的舊城改造路。

多年來重慶可開發土地多,無論是開發商還是政府,寧願去到新區開發一張白紙,也不願意在一面噴滿塗鴉的牆壁擦了再畫,正如十多年前,開發商願意去新牌坊開墾農田,也不願意改造舊廠房。現在重慶核心區域的棚戶區,原住民基本都不在裡面,很多都是租戶,響應困難。但當前城市已經進入到大更新時代,全國各地的舊城改造勢在必行,它關乎城市的發展和人居生活的改善。

重慶人,還記得曾經住過的廠區大院現在是什麼模樣嗎?

(20年前的新牌坊,開發難遠遠小於改建)

不同於從“一片白紙”發展起來的新牌坊,每個老區都有存在於人文氣息中的城市歷史記憶,隨著城市面貌的日新月異,這些記憶不可避免地需要向時代揮手告別,此謂舊城改造,它是一個潤物耕心的過程。在這麼多年的舊城改造中,重慶主城各區大多都有一個實力擔當充當改造先鋒,它們通過一個項目最終改變了一個區域。

其中,南岸區的金輝融僑半島和九龍坡區的華潤二十四城便是其中重要代表。

南岸往事:抹不去的半島記憶

如果每個人的心中都有一個終將消逝的故鄉,那銅元局就是南岸人的故鄉。100多年前的銅元局,拉開了這個半島一個世紀精彩紛呈的序幕,清末時的銅元局還叫蘇家壩,解放後的長江電工廠就像一個體系健全的小社會,衣食住行等各種配套一應俱全,銅元局風光無限。

重慶人,還記得曾經住過的廠區大院現在是什麼模樣嗎?

銅元局,第二十兵工廠(長江電工廠)

重慶人,還記得曾經住過的廠區大院現在是什麼模樣嗎?

(銅元局輕軌站)

從2004年開始,閩系企業金輝地產開始耕耘銅元局半島,經過十多年的改造,洗盡沉積在這裡一個世紀的工業記憶,銅元局得以重鑄,一座城市的工業記憶在迴響,在金輝•融僑半島的改造下,銅元局半島開始覺醒和重生。

金輝集團,是閩系企業在重慶地區發展得如魚得水的兩家之一,另一家則是大家的老熟人永輝超市。2004年閩系房企金輝&融僑搶佔舊城改造紅利,獲取銅元局半島約3000畝土地(3000畝土地有多大?大概就相當於280個俄羅斯世界盃比賽場地大小),標誌著金輝正式進入重慶,開始參與蘇家壩立交建設,打通城市脈絡,讓此前居住邊緣化、交通不便的銅元局半島迭代升級,推動著城市的發展。

如今,整個銅元局半島已經形成集居住、商業、運動、公園等功能於一體的城市綜合體。2018年,金輝在這3000畝半島資源所剩無幾的黃金寶地上又打造了高端改善系的金輝長江銘著。

重慶人,還記得曾經住過的廠區大院現在是什麼模樣嗎?

(龐然大物金輝城雄踞南岸,與九龍坡隔江相望)

重慶人,還記得曾經住過的廠區大院現在是什麼模樣嗎?

(金輝長江銘著,金輝集團2018年力作)

如今,大江東去浪淘盡,坐上381路往回走你還能“指認出”銅元局原來的位置嗎?經過轟轟烈烈的舊城改造和新的城市建設,銅元局的鑄幣廠、電工廠們,日夜機器轟鳴的聲音已不再。一些當地人搬家到了南坪新居,而電工廠搬遷至茶園,“小時候從長江坐客輪到菜園壩只要5分錢”的時代過去了。如今銅元局仍有幾條老街,每逢週日大田壩還保留有趕場的習俗,舊貌依稀可辨的小街陋巷如毛細血管般浸潤在待拆遷的老城裡。

重慶人,還記得曾經住過的廠區大院現在是什麼模樣嗎?

(銅元局的老農貿市場藏著幾十年來最真實的活動)

重慶人,還記得曾經住過的廠區大院現在是什麼模樣嗎?

銅元局破敗的老房子

重慶最大規模舊改:喚醒沉睡多年的九龍坡

舊城改造是城市發展過程中的必然產物,但是重慶的直轄市地位與國民經濟發展水平極不相稱。尤其是在重慶這種組團式分佈的區域結構中,沒有商圈的發展就沒有區域的發展。

2002年-2003年,重慶的城市發展更多集中在江北、北部新區等新區開發,從2003年之後逐步加大對舊城的改造,最先得到改造的是整個觀音橋片區;到2004年融僑半島開始改造,2005年楊家坪和沙坪壩核心圈接棒。直到2008年開始,九龍坡區的建設廠才迎來最大規模的舊城改造。

建設廠前身是清朝湖廣總督張之洞在1889年創建的“湖北槍炮廠”,屬於第三次搬遷,從廣東、湖北、湖南搬遷到重慶謝家灣,作為戰時第一兵工廠。解放後,兵工廠更名建設機床廠,“那個年代,姑娘們都想嫁給‘建設廠’子弟,因為“摩幫”效益好,職工工資高。”當時,九龍坡是是全國最有名氣的摩托車生產基地。1997年直轄時,九龍坡有了直港大道和珠江花園;2001年,該區又有了重慶最大的步行街。幸福的時光卻在此戛然而止,之後的九龍坡變得沉默寡言。

重慶人,還記得曾經住過的廠區大院現在是什麼模樣嗎?

(老建設廠實景圖)

重慶人,還記得曾經住過的廠區大院現在是什麼模樣嗎?

(破落的待拆房)

2008年,隨著重慶建設廠老廠區標誌性建築爆破成功,華潤帶著二十四城進入,建設廠被取代,鐵馬廠也進入搬遷倒計時,曾經煙囪林立的廠區一片蕭條,搬遷的搬遷,倒閉的倒閉,最終成為城市的一道工業遺蹟。“華潤二十四城那塊地如果不是飽含歷史榮光的建設廠舊址,而是居民區的話,或許改造的步伐還是僵起的。”這個以老廠搬遷為背景,反映生活歷史變遷的故事一直受到公眾的關注。

重慶人,還記得曾經住過的廠區大院現在是什麼模樣嗎?

作為城市更新運營界的專家和旗手,舊改出生的華潤置地參與的舊城改造項目多到數不過來,從成都二十四城、北京橡樹灣、武漢中央公園、蘇州平門府、上海灘花園、合肥幸福裡再到重慶二十四城,作為舊城改造和城市形象工程的重點項目,它領演城市生活的變遷。一個項目帶動一個區域的活力並不算誇張,再加上後來的萬象城等項目,為區域發展形成助推。

十年,華潤給整個重慶留下最深刻的印記依舊是其二十四城項目,佔地1050畝的大盤,“品質給城市更多改變”,從二十四城到萬象城,再到整個片區的新生,不得不說,華潤也深刻的影響著重慶人的生活軌跡。以前的九龍坡區,外區人不愛,本區人想離開,而現在的萬象城,已成為重慶人見面約會常去的地點之一。

重慶人,還記得曾經住過的廠區大院現在是什麼模樣嗎?

由於重慶工業大多是受國家政策影響自上而下的佈局,在城區形成許多“大院”式大型企業,尤其是一些出生於上世紀七八十年代的人,都有著在國有老大院生活過的兒時經歷,那裡有配套完整的幼兒園、技校、醫院,還有每週放電影的大禮堂,以及廠區食堂裡瀰漫的香味......

重慶人,還記得曾經住過的廠區大院現在是什麼模樣嗎?

(清閒的下午,孩子們在大院嬉鬧,大人們搓著麻將)

老廠房,就像一段歷史的活化石,保存著幾代人的生活記憶,如今,大批老廠早已沒落或改制,隨之漸行漸遠的,還有那些在老廠裡生活過的集體記憶。雖然記憶總讓人懷念,但是對於不少依然生活在破落工廠大院的居民來說,歲月流逝中大院早已失去了昔日光彩,樓房老舊、管道老化、環境髒亂,盼著改造之日和現代化小區早點到來的訴求越來越多。

在歷史前行的車輪下,那些承載時代輝煌記憶與國家艱苦抗爭的老廠房,終將伴隨一聲令下灰飛煙滅,以另一種建築形態繼續存在於這片土地上,亦或是以北京“798”的文創形式存在於現代生活中。時而回望,記憶被新的事物衝擊和稀釋,停留在珍貴的老照片和那代人的隻言片語中,生活不斷向前,舊改依然在路上。下一期,事實君將帶大家回到重慶的母城,渝中區和沙坪壩,看石頭縫裡長出來的“參天大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