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能遺忘 永遠銘記!《大寒》的力量:在寒冬里想著春天

少女帶著屈辱感縱身一跳,從她身後只看見了那條長長的辮子以及紅紅的頭繩。

這是影片《大寒》裡的一幕。

不能遺忘 永遠銘記!《大寒》的力量:在寒冬裡想著春天

▲《大寒》重映的新版海報

8月14日是第六個世界“慰安婦”紀念日,為了讓更多人通過電影瞭解這段不該忘卻的歷史,聚焦“慰安婦”制度受害倖存者的劇情片——《大寒》在全國各大城市重映。重映前一晚,南京利濟巷慰安所舊址陳列館露天放映此片。影片主創人員也到現場,並向南京利濟巷慰安所舊址陳列館捐贈影片拷貝

不能遺忘 永遠銘記!《大寒》的力量:在寒冬裡想著春天

▲張躍平(左一)等主創人員向南京利濟巷慰安所舊址陳列館捐贈影片拷貝

南京利濟巷慰安所舊址陳列館執行館長候曙光表示:“歷史教育不能做成乾巴巴的說教,希望有像《大寒》一樣更多的歷史題材的電影,或其他更加多樣的表現形式,把歷史的真相告訴人們,讓更多的人關注。”

為何選擇南京利濟巷慰安所舊址陳列館作為電影放映的場所?影片《大寒》的導演張躍平認為:“我們把電影拷貝捐贈給有記憶功能的紀念館,用於愛國主義教育,我覺得很欣慰。”

不能遺忘 永遠銘記!《大寒》的力量:在寒冬裡想著春天

▲南京利濟巷慰安所舊址陳列館小廣場露天放映《大寒》

教師,英雄

曹黑毛老人說:“遭小鬼子的罪可是遭盡了,官司贏不贏吧,都死了,我也94歲了,沒幾天了,娃子們啊,以後可要把咱家的門看好了,再不要叫人家說踢開就踢開說進來就進來。”

拍攝時,93的老人眼睛已經渾濁,她用不甚清明的目光對著鏡頭,對著屏幕前的觀眾,對著年輕的國人說出字字泣血、句句落淚的話語

不能遺忘 永遠銘記!《大寒》的力量:在寒冬裡想著春天

《大寒》最初的想法來源於真實的故事。山西盂縣鄉村教師張雙兵35年來在自己家鄉走訪調查127位有過慰安婦經歷的倖存受害老人,並且帶著16位受害者到日本和日本政府打了16年官司,最後被判敗訴。影片的主線故事正是以他這些年走訪調查受害老人的心路歷程為視角展開。

不能遺忘 永遠銘記!《大寒》的力量:在寒冬裡想著春天

▲2016年3月2日,張雙兵拿著日本法院對中國“慰安婦”訴訟案做出判決的材料

導演張躍平與張雙兵相識近20年,他清清楚楚地知道張雙兵三十多年來年獨自調查的心路歷程。拍攝這樣一個題材的電影的初心有很大部分是源於張雙兵的堅持所帶來的感動,更多的是他這麼多年做這件事的經歷讓人敬畏,這種敬畏促使張躍平用電影的方式去表明對那場戰爭的罪惡,用這樣一個方式,重新矯正因罪惡戰爭而扭曲的人性

不能遺忘 永遠銘記!《大寒》的力量:在寒冬裡想著春天

▲ 2013年冬,張雙兵去探望盂縣籍“慰安婦”李秀梅老人。李秀梅老人於2014年4月10日去世,享年86歲

“在我心目中,他是一個教師,也是我特別敬仰的一個英雄。”張躍平說,“他與我們傳統意義上的英雄有些不同,我覺得他堅持了30多年,無怨無悔做一件事,我覺得這樣就足夠了。我們當下這樣一個社會,缺少這樣的一種責任、一種使命,所以我來讓他擔當我這個片子裡的一個講說人。”

《大寒》今年年初首映時,張雙兵走訪的127位慰安婦受害者已經走了126人。今年7月24日,曹黑毛老人病逝,127個老人全部都走了。

不能遺忘 永遠銘記!《大寒》的力量:在寒冬裡想著春天

▲ 張雙兵老師看望曹黑毛老人

張雙兵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說:“這麼多年,我的勇氣,我的力量,其實,是老人們一路走來的善良。人走了,理走不了。起訴日本政府敗訴後,我整夜睡不著,該怎樣面對老人們和她們的家人?我還要繼續努力,等條件成熟了,官司還要打。電影代表了我想表達的東西,永遠朝著希望走。”張雙兵希望通過電影將自己和老人們的故事告訴更多觀眾,讓大家去思考這段歷史,也算是對老人們的一種告慰。

缺錢,困境

張躍平把拍一部電影的想法告訴了一家傳媒公司的老總高巍,高巍和張雙兵是同鄉,也是個有家鄉情懷的熱血人。

一天,一頓大酒之後,酒桌一席人說了許多肝膽相照的話,最後彼此把酒杯摔碎,以這樣一個充滿豪氣的盟誓方式下定了拍攝電影《大寒》的決心

不能遺忘 永遠銘記!《大寒》的力量:在寒冬裡想著春天

▲ 《大寒》劇照

我作為導演,我有我的使命,但這不是一句空話。”張躍平說,開始拍攝以後,就認識到了這部片子所肩負的使命,並不再是那個瀟灑的、充滿豪言壯語的場景。從選景到劇本的統籌,再最後開始寫劇本,一系列的事需要齊頭並進。

據張躍平透露,當時的預算是兩三百萬元,可做著做著發現遠遠不夠。於是主創團隊幾人分工,一部分人去跑投資。

不能遺忘 永遠銘記!《大寒》的力量:在寒冬裡想著春天

▲ 《大寒》劇照

高巍是電影的出品人,四處奔波籌錢。

這個項目融資遇到了障礙,因為這樣的題材,在當下的電影商業市場沒有票房屬性,最後不得不靠貸款來保障《大寒》的製作,壓力可想而知。

《大寒》是我們的良心製作。”張躍平說,創作劇本用了半年時間,2017年剛過完年開始拍攝,“拍了兩個多月,後期又做了兩年。整個片子從開拍到結束是三年時間。”

不能遺忘 永遠銘記!《大寒》的力量:在寒冬裡想著春天

▲ 《大寒》劇照

張躍平說,《大寒》讓整個團隊成了難兄難弟。

這個“難”是一種情感。“現在中國電影很少有一家公司獨立出品的,而且是這麼一個小公司,現在的片子大多都是五六家聯合出品,更多的有十來家聯合出品。”張躍平說,“承擔這個影片的製作與宣發對我們來說是一張很艱難的事。但是不管怎麼艱難,我們始終沒有想過放棄。

不能遺忘 永遠銘記!《大寒》的力量:在寒冬裡想著春天

不能遺忘 永遠銘記!《大寒》的力量:在寒冬裡想著春天

▲ 山西舉行的《大寒》不下映活動

《大寒》一路走來太不易,今年1月12日在全國院線上映,可主創團隊實在拿不出錢做宣發,儘管《大寒》的評分不低,上座率不低,專家和觀眾評價不低,但依舊票房慘淡。特別是在競爭激烈的賀歲檔裡,顯得格格不入,影院排片幾乎沒有,最終只獲得了143.1萬元的票房

不能遺忘 永遠銘記!《大寒》的力量:在寒冬裡想著春天

▲ 1月12日,《大寒》初次上映的海報

2月12號撤檔的時候,整個團隊就想著就是要選一個時間重新再上一次院線

“那會兒初步設想的就是8月14日,因為這一天是慰安婦紀念日,有特別的意義。”張躍平說。

大寒,立春

不能遺忘 永遠銘記!《大寒》的力量:在寒冬裡想著春天

▲ 《大寒》劇照

影片最後,老年大妮穿起大紅棉襖,歡喜地告訴寶生:“打春了。”

當我們這個民族走過了百年寒冬的時候,是嚮往春天的,而今天,我們也真正走進了春天。主角那句“打春了”,是我們這個民族的強大所賦予他心裡的底氣。”張躍平向記者解釋這句臺詞。雖然有些苦難讓人難以直視,但在電影中仍然透露著對受害老人們的告慰以及對和平的呼喚。

不能遺忘 永遠銘記!《大寒》的力量:在寒冬裡想著春天

▲ 《大寒》劇照

《大寒》採用了24個節氣裡最後一個,也是最寒冷的一個節氣。24節氣的第一個節氣是立春,是一個復甦的節氣,24個節氣是生命的輪迴。

《大寒》就是講述了一個在寒冬裡想著春天的故事。“走過大寒,就是春天。我們拍《大寒》,是要拍成一部溫暖的電影,但這個溫暖,必須是從最寒冷中走過的溫暖。這個溫暖,是善良,是人性的修復。”張躍平說。影片用不同的節氣作為不同的故事敘述節點,驚蟄、寒露、小寒、霜降、立春、夏至……用這樣一個氣候方式做提示,使故事更具有民族性的內涵、更具有生動的敘述。

不能遺忘 永遠銘記!《大寒》的力量:在寒冬裡想著春天

▲ 《大寒》劇照

張躍平告訴記者,整個劇組上下都把忠於真實作為《大寒》的核心生命,所以演員的化妝、攝影技巧,都有嚴格要求。

“杜絕花裡胡哨的鏡頭,因為每一個鏡頭都是歷史的一種記憶,必須做到嚴謹。在演員的化妝上,也儘可能還原真實的樣貌,呈現真實的年代感。在演員的表演上,要求演員從內心去體味到人物,把感情自然流露出來。不糾結細節上的表演,而是強調流露出來一種那個時代的一種狀態。”張躍平說,“剋制、乾淨是我對《大寒》的理解。這類題材要想做到這兩點非常難,我不想僅僅是滿足大家視覺感官上的表層感受來取代內心的感受。”

敬畏,修復

“票房不會很高。”當談到對《大寒》再次上映的票房預期,張躍平冷靜地說。

張躍平直言,拍攝《大寒》不是為了追求票房,而是

想拿電影的方式去表達一個態度

不能遺忘 永遠銘記!《大寒》的力量:在寒冬裡想著春天

▲南京市民在南京利濟巷慰安所舊址陳列館觀看《大寒》,以手掩面,深受觸動

“我覺得當我們確定了一個態度的時候,心裡很容易放下很多東西,因為我們不可能一直揹負這段沉重的歷史,我們需要前行

。但是我說的放下並不是把它忘記。我們需要用我們自己的一個方式去釋懷他,放下他。其實《大寒》傳遞出的就是這樣一個態度,這個態度就是銘記和理性反思那段苦難和屈辱。理性的反思需要我們在文化和人性上做一些修復,對於一些人性扭曲的東西、或者文化被扭曲的東西,我們重新去校正它,或者重新去修復他。”

不能遺忘 永遠銘記!《大寒》的力量:在寒冬裡想著春天

▲ 《大寒》劇照

影片的主角大妮也傳遞出“人性的修復”這種態度。在大妮活著的80多年中,經歷了苦難、屈辱,就像一塊冰疙瘩一樣,她用自己的體溫慢慢融化著這個冰疙瘩,這些從最寒冷中走過的溫暖,就是善良,是人性的修復。

不能遺忘 永遠銘記!《大寒》的力量:在寒冬裡想著春天

▲ 觀眾展示《大寒》的8張電影票

張躍平拍攝《大寒》最重要的目的就是希望更多的人去關注這段歷史,通過電影這種形式讓更多的人尤其是年輕人走近這段民族的傷痛史

“現在看電影的都是年輕人,包括00後和90後。在我這麼多年拍攝電影的工作中,我最直觀的感受是他們缺失一種歷史的教育、愛國的教育。”張躍平希望通過《大寒》以及一系列帶有愛國主義色彩的影片可以彌補這段缺失的教育,幫助更多人培養歷史主義觀,給他們正確的引導。“我覺得一個民族也好,或者一個人也好,一定需要確定歷史觀,要懷著敬畏的心,時常回望歷史,回望自己。”

不能遺忘 永遠銘記!《大寒》的力量:在寒冬裡想著春天

▲ 《大寒》劇照

採訪中,張躍平列舉出韓國幾部慰安婦題材的電影。“《鬼鄉》在製作上也很困難,甚至在拍攝後期需要眾籌,但是他的票房排在那一年的前三百,‘慰安婦’這個題材得到了很高的關注度。”他認為,許多韓國演員接拍這部電影時並沒有認為自己是明星,而是他們認為他們有義務,他們必須要這麼去做。在我們看來是全明星打造,但是在他們看來這只是民族意識的彰顯。他們有這樣一個境界。我們這些年在民族意識上太忽略了。這是這個社會長久以來缺失的一種東西,我們必須慢去滲透它。我和《大寒》甘願做這條路上的一個鋪路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