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幣國際化未來展望

人民幣國際化未來展望

人民幣國際化是人民幣逐漸從中國的主權貨幣發展成為主要國際貨幣的過程。近來,隨著各種形式的貿易保護主義抬頭,人民幣國際化的經濟基礎及發展方向均受到了質疑。本文為IMI Report No.1813,原文摘自IMI研究員戴穩勝2014年出版的專著《大數據視野下的人民幣國際化》,舊文新讀,亦很契合當前的經濟形勢。戴穩勝教授在文中指出,無論從經濟還是軍事角度來看,人民幣國際化早已具備基本條件,人民幣必將能成為國際金融體系中主要甚至是最重要的國際貨幣之一。戴教授分別對人民幣未來的國際地位、人民幣國際化指導思想、人民幣國際化實施戰略進行了探討,首先,人民幣的國際地位在短期可能會達到並保持與日元、英鎊的水平,並逐步超越這些國家,長遠來看,人民幣應可能成為與美元、歐元一起,在國際貨幣領域同臺競爭的貨幣;其次,人民幣國際化要堅持持久作戰的理念,堅持群眾路線、統一戰線與武裝鬥爭這三大法寶,此外還要加強基礎設施建設以確保人民幣國際化進程的順利進行;最後,可以把人民幣國際化的階段性目標和實現路徑總結為人民幣國際化“33”戰略:一是貨幣國際職能的三階段,既貿易結算→資本項目投資→儲備貨幣三階段,二是人民幣區域發展三階段,既周邊化→區域化→全球化。

當前,在中美貿易劇烈磨擦以及人民幣對美元匯率逐漸下降的背景下,對人民幣國際化的質疑聲音開始出現。在本人看來,人民幣國際化早已具備基本條件,暫時的困境不僅不是人民幣國際化進程止步的理由,反而是進一步夯實人民幣國際化根基的契機。當年中國經濟規模足夠大,對全球經濟增長帶動作用最強,同時還是全球最大外貿國家,且外商對華直接投資以及中國對外投資都一直在增長。目前中國還是世界是最大的外匯儲備國。從軍事角度看,中國目前在軍事領域也取得了長足進展,軍事領域也基本能夠保障本國國土安全,乃至可以前出至部分中國經濟利益相關的地方。與中國經濟軍事政治地位相匹配,人民幣國際化更應取得與自身經濟、科技與軍事實力相匹配的位置上。本文擬對人民幣國際化未來國際地位設想、取得相應國際地位的戰略與路徑作一簡單探討。

人民幣未來的國際地位

隨著人民幣國際化程度的提高,人民幣在國際貨幣體系中的地位是什麼樣的?這裡對人們提出的三種假設作簡單的討論。

(一)人民幣取代美元,成為國際貨幣體系的主導貨幣

假設一為:人民幣取代美元成為國際貨幣體系的主導貨幣,並取得類似目前美元的國際地位。美元的國際主導貨幣地位形成於佈雷頓森林體系,雖然這一體系在20世紀70年代崩潰,但美元的地位並沒有發生根本改變,人民幣是否可以在未來取代美元獲得其現在的國際地位呢?我們認為,這種可能性基本不存在,原因有二。

1、最根本的原因在於人民幣的內在機制。從陝甘寧邊區開始人民幣前身的實踐中就隱含著的、控制人民幣發行量的根本原則,就隱含著對人民幣擴張邊界的約束,而基於資本無止境獲利本能的美元則不存在這種邊界約束。有研究者以從英鎊到美元的演變為例,說明當中國綜合國力如同當年美國超越英國那樣超過美國時,就有了人民幣取代美元成為全球獨大貨幣的可能。這個觀點其實是未考慮中英美本質差異的結論。本質上,英美都是受資本獲利本能驅動的國家,其貨幣也受這種文明的驅動,英鎊與美元之間的替換,實際是同種同源的兩種貨幣內部的替代,它們之間的替代,沒有發展方向上的本質衝突。因此,即使將來中國的GDP佔據全球一半甚至以上,人民幣在全球貨幣所佔比例,也不會超過自身GDP所佔比例。

2、為維護自己利益,以美元為首的發達國家的貨幣體系,一定會對人民幣國際化進行圍堵,一定會對舊有國際貨幣體系抱殘守缺。而即使國際貨幣體系真的發生根本性的變革,成為真正公平合理的體系,那也應該是貨幣體系反映各國經濟實際貢獻的體系,在這樣的體系下,人民幣只應佔據其應有的地位,而不應象美元這樣,遠超其對世界經濟的貢獻獨霸全球,且以美元霸權掠奪他國創造的財富。

(二)人民幣取得與日元或英鎊類似地位

這種假設是人民幣成為世界第三大或第四貨幣,但與美元或歐元處於不同檔次且無法進一步提高,類似目前日元或英鎊的國際地位。我們認為,近十年這種假說可能成立,但更長遠的目標看,這種假設就太過保守了。

從表面看,人民幣的國際化與當初日元國際化有諸多相似之處,如經濟的長期高速經濟增長、經濟體規模達世界第二、鉅額的外匯儲備、國際貿易地位、貨幣升值、經歷“中等收入陷阱”等。日元的國際地位時至今日依然無法和美元、歐元相比,在國際貨幣的各種職能中僅是與英鎊相當,處於第三集團。人民幣國際化的背景和表面的途徑似乎與日元相似,那麼人民幣將來的國際地位是否也會出現日元現在的情形呢?對日元國際化實踐得失的分析也許可以給我們提供借鑑。

1、日元國際地位不強的原因。可能有以下幾點:第一,日本的經濟實力和國際貿易競爭力減弱。英國和日本的經歷都表明經濟實力的下降是英鎊和日元國際地位下降的最為重要的因素。日本經濟在20世紀90年度中期達到頂峰,之後各指標在世界中的地位逐漸下降直到現在,隨之日本國際貿易競爭力也下降。同時日本進出口商品計價貨幣的不均衡程度也影響到日元的計價地位。在日本進口中原材料比重大,這些商品通常以美元計價,出口貿易則依賴於美國市場,造成日本進出口貿易中的日元計價比重較低。同時日本相對大的出口國與相對小的進口國,造成其國內市場對其他國家出口商的影響較小,其他國家出口到日本也無動力使用日元。第二,日元匯率波動性大以及東亞國家的匯率制度影響。1973-2009 年間,日元兌美元匯率年均變動超過10% 的情況出現17 次,甚至出現升值40.5% 的波動記錄。匯率的不穩定性造成企業面對更大的匯率風險,匯率波動性與廠商選擇該貨幣計價動力成反比。同時東亞國家貨幣以美元為“準錨貨幣”,使用日元計價結算並不符合其廠商利益。如果東亞國家改用一籃子貨幣計價,可能會增加日元的計價比重。第三,其他因素。包括美元的“貨幣慣性”帶來的美元短期自然壟斷地位。

實際上,上述探討的原因中,除日本國內市場不大這條外,其他原因的探討都沒有涉及到其根本因素,既日本政治與軍事的不獨立。日本經濟為何會下跌?日元匯率為何為波動劇烈?這些現象與美日貿易戰中日本的妥協、以及廣場協議間,有無關係?類似的探討幾乎眾所周知,本文不加詳述。

2、人民幣國際化的影響因素。對照中國的情況,上述三方面原因是否也會發生在人民幣身上?第一,中國經濟能否保持持續高速增長,能否保持對世界經濟的重大影響力?對此,各學者看法不一,林毅夫(2012)認為中國有潛力在未來20年維持8%的高速增長,世界銀行在《中國2030》中對中國未來的經濟增長也進行了預測,前提是繼續穩健的改革和沒有大的外部衝擊。世界銀行認為2030年中國在經濟總量上會超過美國,但我們可以看出其預測的增長速度趨勢卻是在下降的,雖然GDP仍會維持較高速度。這種增長趨勢下降可能是合理的,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Michael Spence 認為發達國家不可能每年增長6%-10%。如果經濟增長速度與經濟體大小與一國貨幣國際化程度、國際地位呈正相關,各學者預測合理的話,未來15-20年將是人民幣國際化的非常關鍵期。那麼中國有無可能繼續維持經濟高速增長?怎樣維持?研究者從不同角度給出了路徑或意見。

根據有關研究預測,中國勞動力增長速度會逐漸降低,甚至為負,而且為提升人民收入水平,勞動力成本也在上升,勞動生產率的增長率也呈下降趨勢,中國目前具有比較優勢的勞動密集型產品在國際上競爭力逐漸減退,對外貿易對經濟的拉動將由國內消費和投資彌補。如果國內經濟結構調整與產業升級成功,GDP 仍可維持較高增長速度。當前中國正處於產業升級、經濟結構調整的關鍵時期,本研究認為,以中國龐大的內需市場、堅定的轉型決心,以及中國政府強而有力的執政能力、獨立自主的決策體系,中國的轉型升級必然成功,即使轉型過程會遭受諸如中美貿易衝突帶來的各種痛苦。

第二,關於匯率以及匯率制度。事實上目前東亞多國已將人民幣納入儲備貨幣範圍,且東亞各國匯率已事實上受人民幣影響較大,已經形成了較強的人民幣“準錨貨幣”趨勢。另一方面,雖然中國堅定地進行著匯率市場化改革,人民幣匯率波動較其他國際貨幣也不算大。在大金融理論指導下,有大數據技術的支持,未來的中國也有信心、有能力,以市場化操作的手段維持人民幣匯率的穩定,避免其發生過於劇烈的波動,從而保證人民幣持有者與使用者的正當權益。

第三,中國是聯合國五大常任理事國,中國的外交政策得到其他國家普遍認可,在國際政治領域擁有重大的發言權,中國在政治上不依賴於任何一個國家;同時中國在國際經濟金融領域被認為是具“系統重要性”大國,中國的經濟影響力不得不被重視。“中國夢”的實現走“和平崛起”的道路,獨立性不容置疑。

綜上,我們認為,人民幣近五年至多十年內,能達到、保持與日元、英鎊的國際地位是有可能的,但長此以往,維持這種情景不變也是不可思議、不可接受的,長期看,人民幣的國際地位必然會超過日元與英鎊。

(三)人民幣與歐元、美元形成“三足鼎立”

人民幣可以與歐元、美元同臺競爭的基礎是什麼?我們認為基礎有三,1,基於中國政府長期穩定且目標一致的執政能力,加上中國人民追求高品質生活的內在動力,中國經濟必然能保持長期穩健的發展;2,實體經濟一直是中國全球競爭力的根本,中國擁有全球各國中部門種類最全的國民經濟體系,又擁有追求工業化、現代化的龐大人才隊伍,儘管可能受到以美國為首的發達國家的打壓,但基於龐大的工程人才體系、龐大的內需市場的推動,中國必將取得全方位技術突破,全球經濟產業鏈從低端到高端,都將出現中國人的身影,外貿實力將是支持人民幣競爭實力的第二根支柱;3,合作多贏、互相尊重的包容原則,必將使全世界越來越多的國家首先從情感上接受中國,隨著中國經濟與軍事政治實力的增強,接受人民幣作為國際貨幣,也必將成為世界各國的政策。

綜上我們認為,人民幣國際化未來的水平,近五至十年內,人民幣可能會達到並保持與日元、英鎊的水平,並逐步超越這些國家;長遠來看,人民幣應可能成為與美元、歐元一起,在國際貨幣領域同臺競爭的貨幣,但徹底取代歐元美元,成為全球一枝獨大的國際貨幣也不可能。一方面是人民幣隱含的根本理念約束了其作用邊界;另一方面,畢竟世界各國發展道路不同,文化與價值取向相異,即使中國的經濟與軍事實力全面達到甚至超過美國,現有美元一枝獨大給各國經濟造成的損害,也會使各國統一接受人民幣作為超強國際貨幣心存疑慮,因此,未來的國際貨幣秩序,必然將會是幾隻貨幣競爭的格局。至於到時是美元歐元還是其他貨幣與人民幣同臺競爭,就取決於全世界各國、各地區政治經濟等綜合實力的競爭結果了。

人民幣國際化指導思想

人民幣國際化是中國21世紀崛起的標誌和必然趨勢,面對這一重大課題,與其被動等待與接受,不如積極應對。中國應從戰略的高度,未雨綢繆,將人民幣國際化作為一個戰略問題加以重視和研究,提出發展的總體思路,使人民幣國際化有明確的方向。

(一)持久作戰的理念

人民幣國際化既然會對現有國際金融秩序形成衝擊,必然會引起現有國際金融強權勢力的反彈,美國發起的對中國全面而激烈的貿易衝突就是一個例證。而中國當前無論是經濟實力還是科技與軍事實力,離世界第一的寶座距離尚遠,而在國際政治、輿情等領域的地位還遠未形成。中國的發展道路雖然有其優勢,但探索前行的時間尚短,世界人民對此尚無深刻的認識,因此在與美元、歐元的競爭中,人民幣國際化暫時甚至經常的失利是完全可能的,對此我們不能期望其他國家對中國提供足夠的支持,要努力依靠自己,走出一條令人相信的光明道路來。

首先,人民幣國際化進程中,應立足國內,在大金融體系理論指導下,堅持金融服務實體的理念,逐步構建大數據支持體系,在利率市場化、匯率市場化、金融名義自由化的改革過程中,全面監控人民幣資金流,避免金融業過渡脫離實體經濟形成自我循環,避免形成如同西方熱錢那樣的純粹靠資本流動炒作形成擾動而乘機獲利的勢力,使資金的流動真正成為發現科技創新、發現有市場前景的實體新產業的支持力量,構建我國國內外人民幣市場一體化的、高效、穩定的金融體系與危機控制能力超強的金融監管體系。

其次,堅定發展實力經濟的路線不動搖,在提升科技水平、提升產業結構的同時,不輕易放棄現已形成的工業產能;

第三,對人民幣國際進程要有長期堅持的準備。2009年以來中國在多起對外併購中都遭遇了若干非經濟因素的博亦,最近幾年,中國在泰國、巴西與馬來西亞高鐵、土耳其防空導彈等對外經濟交往中,也都遭遇挫折,未來人民幣國際化進程中,即使是已下之城,也有可能如上述經濟交往一樣暫時失去機會。但這是新興力量與老權貴較量中的正常現象,要堅信,隨著中國的科技水平提升、實體經濟實力的進一步增強、金融體系的日益完備,中國,中國的人民幣,必然會一步步地佔據國際舞臺的中心,必然會取得應有的國際貨幣的份額。

(二)堅持三大法寶

當前人民幣在全球國際化進程,與當年我黨井岡山時代的使命,有相當相似的地方。領導者有理想,但舉目就是美歐這樣實力超強的對手,而其他國家或者是緊隨歐美,或者是騎牆觀望。當年的中共在前有圍堵後有追兵的困境中,最終成就大業,採取的是農村包圍城市的路線,依靠的是群眾路線、統一戰線與武裝鬥爭這三大法寶。今天的人民幣國際化進程中,這些思想具有同樣的指導意義。

1、群眾路線

黨的群眾路線的科學表達是“一切為了群眾,一切依靠群眾,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把黨的正確主張變為群眾的自覺行動”。簡單地說,當年其實並非我黨一定要自己去革命,而是廣大農民階級在國內統治階級與外國資本無所不用其極的盤剝下已經沒有了活下去希望,人民早就有了革命的意識,我黨只是順應群眾內心的需求,為他們提供了正確的理論指導,使他們相信通過自己的奮鬥,可以形成一個全新的自己當家作主的新時代,這才真正形成了強大的向心力,使中共當年在力量對比異常薄弱的年代,依然獲得了群眾的支持,打敗了當年表面強大的敵人。歷史已經說明,只要真正從群眾中來,發現群眾的需求,建立一套群眾能以自己的勞動改善自己的命運與生活的制度,群眾就一定會站到中共這邊。

當今舊的金融秩序中,除少數發達國家,絕大多數發展中國家都受到現有金融秩序的壓制與剝削。自2017年開始的美國加息縮表進程,已經物朗普不斷揮舞的制裁大棒,已經使全球各國深受其害,甚至土耳其、南非、印度等國的貨幣體系幾乎崩潰,各國早已切身感受到美元一支獨大的危害。但受舊的經濟學教育影響,有些國家可能尚未理解這種秩序的不合理性,但大多數國家已經認識到了這一點。人民幣國際化過程中,我國應以實體經濟發展為基礎,以各國需求為基礎,發現、引導各國需求,又不過分激進,在與各國合作雙贏的過程中,逐步啟發各國認清現有國際秩序的不合理性。目前國際形勢詭異,發展困境重重。歐美經濟發展脫實向虛,其目標在於以金融之虛,掠奪其他各國之實,特朗普政府製造的全球擾動,其根本目標就在這裡。在這種情況下,中國應抓住時機、排除障礙、理順關係、順勢而為,以一帶一路戰略、區域自由貿易區等發展戰略,抓住各國保護本國產業的需求,以人民幣國際化支持這些國家。當然,並非所有國家任何時候的需求我們都應該支持,否則以中國實體經濟之能,在面對歐美資本濫發貨幣以及所掌握的國際貿易規則攻擊之下,將消耗大量的戰略資源,最終會因本國政治與經濟資源不堪重負無法對友好國家提供實質支持,從而反而失去各國的追隨。因此對不同國家應該有不同的策略,如同對不同思想覺悟的群眾,應採用不同的方法一樣。對那些與中國關係比較親近、一直對歐美保持警惕的國家,必要的時候可以給予從政治到經濟到軍事的多方面支持,與這些國家的經濟交往,可以直接以人民幣計價進行;而對象菲律賓、越南、土耳其等一直追隨歐美資本的國家,在其遭遇經濟危機時則不必出手,由歐美資本相救既可。如果歐美資本挽救得了他們,我們樂見其成,如果歐美資本不挽救甚至落井下石,也不必太過著急,應等他們落水、水淹至一息僅存之時再加出手。歷史已經證明,吸血掠奪是歐美資本的必然選擇,不讓這些國家付出不可逆轉之代價,這些國家不會對歐美資本的幻想徹底破滅。只有這樣,才能使圍觀騎牆各國真正認識到,到底是誰、到底是哪條發展道路,才是真正為大家著想。當然,所有這些都必須以中國練好內功、做好自己的事為基礎。當前中國受到的貿易壓力最為強大,但有全球最大的內需市場,中國無懼任何敲詐,只有做好忍受浴火重生的準備,才能迎來鳳凰涅槃的未來。總之,實際推進過程中,不必拘泥,而是基於世界各國的需求與自身實力的現狀,既不要不切實際地強行推進人民幣國際化,也不必過於保守妄自菲薄,面對世界各國的需求而全面拒絕不敢滿足。

2、統一戰線

無論是在抗日戰爭、解放戰爭、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時期,還是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新階段,統一戰線都發揮重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統一戰線的精髓在於,按特定時期的主要矛盾,發現與最大多數人民共同的利益,團結大家與共同的敵人作鬥爭。中國革命和建設的歷史經驗證明,把絕大多數人團結在共產黨周圍,結成最廣泛的統一戰線,是我們黨戰勝一切困難、奪取革命和建設事業勝利的強大力量源泉,是我們黨不斷從勝利走向勝利的重要保證,是我們黨在政治上的一個巨大優勢。歷史證明,以鬥爭求團結則團結存,以妥協求團結則團結亡。在統一戰線工作中,既堅持原則,又因時因地制宜;要堅持求同存異、體諒包容,要照顧同盟者的利益,以團結他們為共同的目標和利益而奮鬥。

當前各國都有一個共同的基本目標,既追求相對公平合理的國際金融新秩序。人民幣國際化的過程,要利用統一戰線思想,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區別對待不同國家。對於像日韓這樣的美國的鐵桿盟友,要認識到他們與歐美資本間也存在著不可調和的矛盾,在主要目標是對抗歐美資本的前提之下,對這些國家堅持既團結又鬥爭,以鬥爭求團結;即使是歐美資本,也應順應形勢,扶弱壓強,充分利用這些國家與資本勢力之間的矛盾,建立最廣泛的統一戰線,打擊歐元美元統治全球奴役全球的夢想。中美貿易爭端最激烈的時候,歐美日傳出構建零關稅同盟的消息,有若干人士立刻就是一副國將不國的姿態,認為歐美日已團結在一起聯合對付中國了,前面中央的一切外交工作就失敗了就是不必要的了。事實上我們認為,雖然我們做好了歐美日聯手圍攻中國的準備,但我們並不認為歐美日零關稅同盟有什麼可行性,這三大經濟區間的矛盾是顯然的、未來必然是不可調和的,堅持做好自己的事情基礎上,一是以本國市場為工具撬動三方利益的縫隙擴大其間矛盾,二是靜觀其變,這才是我們正確的心態。

在美元獨大的形勢下,現行國際貨幣基金體系帶來的不公愈加明顯。這令多國看在眼中,急在心裡。近年來,改革現行國際貨幣基金體系、建立國際經濟新秩序的呼聲越來越高漲。在09年倫敦20國集團峰會召開前夕,中國人民銀行行長周小川提議“改革現行國際貨幣體系”。 但是,由於條件不成熟,中國目前能做的,是先“養兵”,積極建立起統一戰線。在國際層面上,中國應同一些受到美元或量寬貶值、或加息回收流動性、僅依國內需要而不顧他國影響政策所波動的國家聯合在一起,共同牽制美元。中國首先應保持人民幣幣值的相對穩定,但沒有必要如1997東南亞金融危機時那樣承諾決不貶值,只取得周邊國家諒解,以市場為導向與他們同升同降,以統一的步伐取得同美元抗衡的能力,改變被動局面既可。另外,繼續加緊東盟十加三自由貿易區、東北亞自由貿易區的構建,加強與歐盟的互利雙贏的雙邊合作關係,發揮G20的作用,以促進國際經濟新秩序的建立。縱觀歷史,匯率戰、貿易戰是美元打擊其他國家的重要手段。面對如此現實,應聯合受美元牽制的國家,廣泛建立“統一戰線”,才能在應對美國匯率戰、建立國際經濟新秩序中贏得主動權。世界多種利益訴求的分化為我國在國際經濟競爭中建立統一戰線提供了新思路。國際金融危機把中國推到了世界經濟和國際社會矛盾的前臺,西方國家中存在著利用“捧殺”和詆譭兩種形式遏制中國的暗流,但世界經濟多極化和多種利益訴求的分化又為中國提供了反遏制的聯合力量,這為我國應對貿易保護主義創造了有利的外部條件。在應對貿易保護主義的國際關注中,貿易規則可能成為世界貿易組織的新議題。儘管貿易自由化的趨勢不會改變,但隨著特朗普政府頻頻揮舞貿易制裁大棒,貿易自由化受到嚴懲挑戰,也因此被逐漸加入了新的因素,逐漸與傳統自由貿易概念有新的區別。這可能會成為一種趨勢,我國應當積極認真應對,積極參與新規則制定。經濟全球化和貿易自由化是跨國壟斷資本的根本利益所在,跨國公司主導國際貿易的基本格局決定了貿易保護主義興風作浪的有限程度。所以,我國應確立不怕打貿易戰的思想,要學會有理、有利、有節、持久地打各種貿易戰和匯率戰,“奉陪到底”“底線思維”是我們處理當前與美國貿易衝突的指導思想;建立國際經貿統一戰線聯盟和分化區別不同貿易伙伴和利益集團應是我們的基本策略。

3、武裝鬥爭

武裝鬥爭是毛澤東思想最重要的革命理論之一,既組織與使用武裝力量以達到特定的目的。回顧歷史,任何一種貨幣在其國際化的過程中,都不會一帆風順和風細雨,而是伴隨著血雨腥風。人民幣國際化的進程也必然如此,應作好這樣的準備――只有擁有止戈為武的能力,才有築劍為梨的資格。

人民幣國際化進程中的武裝鬥爭當然不見得真的會是硝煙瀰漫的真實的戰場――在核武大國間進行這樣的戰爭是不可思議的,雖然我們也不能100%保證不會發生這樣的事。但充實自己的實力,彰顯自己擁有足夠的武裝力量並且擁有使用這種能力的決心與意志,才能確保貨幣國際化進程中儘量避免受到經濟以外因素的干擾。軍事不是中國推進人民幣國際化的手段,卻是中國保障人民幣信用、保障為國際社會廣泛接受的保證。

長期以來,中國缺乏足夠的軍事力量特別是海軍力量以保護本國貿易航線,保護本國能源運輸的命脈。未來人民幣要成為在國際上能與第一第二大貨幣同臺競爭的力量,必須要有足夠的實力保障國家安全。這就需要中國的軍事力量應能具備兩種能力。一是,

起碼要能保證本國經濟體的安全。一國貨幣的國際化的前提是其主權國家有強大的信用保障。這樣貨幣的價值及其代表的信用價值才能被接受。中國不會主動侵略別國,但如果本國的軍事實力不足以保證本國經濟的安全,中國的貨幣也是不安全的。二是,要能保證人民幣貿易的安全。中國的海上貿易從來不太平,中國的貿易需要軍事支持保證航線暢通,人民幣的貿易也同樣需要。以伊朗為例,由於伊朗受到經濟制裁,伊朗銀行無法對外進行歐元、美元結算,大量在伊從事貿易的商人利益無法的到保障。如果對一個國家的經濟制裁是以軍事力量為基礎的,那麼解除制裁保證貿易正常進行也需要軍事力量的支持,如果要保證使用人民幣進行國際貿易的國家不受經濟制裁,則需要相當的軍事實力。

但是,中國不是一個窮兵黷武的國家,中國發展軍事走強軍之路並非如當今部分國家那樣,以強大的軍事力量保障對他國利益的掠奪。中國強軍的目標只是為了儘快地達到與美、歐軍事實力基本對等的水平。以妥協求和平則和平亡,以鬥爭求和平則和平存。只有擁有與歐美對等的基本軍事實力,才有可能阻止歐美髮動戰爭的企圖,才能真正達到阻止戰爭發生、保障國民經濟正常發展的目的,從而使人民幣國際化基於一個健康的經濟體而健康發展。一句話,中國發展軍備絕不是為了謀求世界霸權,而僅僅是為了最低限度地保障中國利益不被霸權所掠奪,保障人民幣國際化進程中外國經濟勢力對人民幣信用的最起碼的信心。為此,中國應該在以下幾個方面加大投入:第一,建立一支能覆蓋全球的毀滅性打擊力量。二戰時歐洲各方大打出手,但美洲卻如戰爭的防空洞那樣,歐洲資本與人才轉進美洲繼續發展甚至發展得更好。構建覆蓋全球的毀滅性打擊力量就是要打消某種勢力這樣的企圖,讓他們認清,這個地球上不存在這樣一個防空洞,可以讓他們打擊了中國後還可以躲到某處繼續生存與發展;第二,建立一支覆蓋全球的快速反應的常規打擊力量。我國政府曾莊嚴宣佈,絕不首先使用核武器。近幾年中美俄發展的高超音速武器號稱2小時內能打擊到地球上任意一個目標。這種打擊力量是戰略性的,卻不是核武器。中國目前已經擁有這樣的武器裝備,足以消除某方試圖以常規力量實施攻擊的企圖;第三,要能保證常規武器與尖端武器起碼與發達國家無代際差異。與上世紀初不同,現代戰爭中,士兵堅強的意志、勇敢與不怕犧牲的精神已經不足以彌補武器水平的代差,而且大國間發生熱戰的可能性較低,主要以日常軍力表現來展示軍事威懾力,武器存在代差很難使他國認為該國貨幣可以信任,可以放心大膽地作為大宗商品計價貨幣與國際儲備貨幣。

此外,建立一個成本低廉、信息傳遞足夠安全、能7×24小時實時運行的方便快捷的人民幣清結算體系,更是世界各國間貿易與投資願意採用人民幣計價結算的重要基礎設施。當前我國設立的CIPS2.0基本上線,這是一個非常及時的信號。

人民幣國際化實施戰略

加快推進人民幣國際化不僅是中國由經濟大國走向經濟強國和金融大國的重要戰略,而且也是國際貨幣體系改革的重要組成部分;既是中國大國地位的體現,也是作為大國的中國應為世界提供公共產品服務的責任。人民幣國際化既是一個市場選擇的自然過程,也是一個需要政府主導並精心規劃不斷推進的、複雜的系統工程,是一個循序漸進、分步驟、分階段的實施過程。可以把人民幣國際化的階段性目標和實現路徑總結為人民幣國際化“33”戰略:

一是貨幣國際職能的三階段,既貿易結算→資本項目投資→儲備貨幣三階段。這三個職能階段並非截然不同的三個時期,而是互相促進互相依存的三個方面。目前人民幣國際化這三個職能均取得了一定進展,今後要做的工作包括,一是加強人民幣國際化基礎設施建設,使人民幣國際貿易清結算與直接使用人民幣進行投資更加方便快捷;二是繼續加快本國產業升級,夯實中國對外貿易的技術與產業基礎;三是加快人民幣全球流動包括人民幣迴流機制建設的理論與實踐探索;四是繼續加強與世界各國的貨幣合作,儘快使人民幣進入更多國家的外匯儲備當中。

二是人民幣區域發展三階段,既周邊化→區域化→全球化。鑑於我國國情和人民幣的現實狀況,人民幣國際化將是一個漫長的逐步推進的過程。區域發展三階段是比較務實踏實的設計。本研究認為,所謂人民幣周邊化不是傳統意義上的僅是在大中華地區的周邊國家發揮國際貨幣職能,而是指,隨著中國與其他國家的合作,隨著一帶一路經濟帶的建設的推進,先在一帶一路上的國家之間逐步使人民幣取代其他貨幣,發揮國際貨幣的職能,使人民幣的使用形成一條帶狀的“周邊化”區域;而區域化則是,隨著中國與這些國家間合作的加深,隨著一帶一路上的國家在與中國合作的過程中逐步取得的成就,逐步吸引一帶一路區域上的其他國家,也逐漸以人民幣進行貿易投資與國際儲備,形成人民幣國際使用的更寬闊的帶狀區域,而隨著這些國家以及中國之間的相互合作,互利雙贏,必然會吸引更多的國家加入到人民幣的大陣中來。人民幣在這些國家的使用中,有一個國家廣泛使用了人民幣,就在這個國家紮下根,中國的企業應隨之與該國深入開展互利雙贏的合作,使人民幣成為該國最受歡迎的貨幣,從而逐步形成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態勢,最終取得人民幣全球化戰略的成功。

六十多年前,在前有圍堵後有追兵、上有飛機炸彈下有雪山草地的困境之下,中國有一支偉大的力量完成了偉大的長征。今天,在現行國際貨幣體系明追暗堵、美國更是徹底撕破臉面展開與中國的全面貿易爭端的形成下,面對全球發展中國家對國際經濟與金融公平秩序新的渴求,中國開始了人民幣國際化的努力。我們認為,四十年的改革開放與經濟建設過程,使中國人擁有在複雜環境、落後水平下實驗探索因地制宜的發展道路、尋求推廣互利共贏的合作方法的能力與經驗。只要堅持互惠共利理念,通過產業園區建設等措施,中國與廣大發展中國家一定會找到恰當的合作模式,這些國家也一定會在與中國的合作中形成適合本國發展、能夠真正提升本國居民福祉的發展道路。在這一過程中,幣值穩定可靠、背後有著中國強大實體產能支持的人民幣,也一定會逐漸成為這些國家首選的國際貨幣。我們有理由相信,人民幣國際化進程必將成功,人民幣必將能成為國際金融體系中主要甚至是最重要的國際貨幣之一,人民幣國際化道路,將成為中國發展道路在全球的宣言書、宣傳隊與播種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