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宗:將小作坊打造成新型節能建材企業

刘宗:将小作坊打造成新型节能建材企业

在位於濱城區秦皇臺鄉的春華建材有限公司的實驗室裡,31歲的企業負責人劉宗頭戴安全帽,身穿工作服,正忙著和工人研究生產工藝。如今的春華建材年銷售燒結磚9000萬塊,實現年營業收入1800萬元、利潤總額600萬元,很難想象,兩年前,這裡還只是一個小作坊企業。

生意“試水”失敗,他選擇到上海學習先進經驗

2012年7月,劉宗在武漢讀完大學後,在父母的要求下回家打理生意。作為剛畢業的年輕人,劉宗的思路、想法很多,但是與父輩相比,他的缺點也很明顯——缺少經驗和對市場的判斷能力。

現實給劉宗上了最“生動”的一課。由於未充分考慮市場因素,考察不到位,劉宗的第一次生意“試水”以失敗而告終,經濟損失嚴重。“這個小企業凝聚了父母大半生的心血,我不想就這樣失敗,所以我打算走出去開拓思路,為下一步創業創新打好基礎。”劉宗說。

在經過慎重思量後,劉宗選擇到上海一家風險投資公司工作。在這家公司,他學到了許多先進經驗,為以後的企業管理奠定了基礎。

劉宗的父親劉春華從年輕時就一直從事建材生產,用的是傳統的生產工藝,設備落後,產品單一,汙染嚴重,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較低。2016年,這家傳統的建材生產企業被定性為散亂汙小企業,列入了關停整改行列。

就在父母準備放棄之時,劉宗趕緊從上海回鄉“支援”,挑起了企業發展的重擔。窮則變,變則通。劉宗認識到整個企業已經不能適應當前的形勢,必須做出改變。他決定暫時關停企業的生產,謀求新變革。

連續8個月的時間裡,劉宗和父親考察了周邊省份所有同類型企業。通過外出學習,再加上自己在上海工作時學到的先進管理經驗和金融資本知識,劉宗滿懷信心地決定“重新開業”,大幹一番。

借力新舊動能轉換,老企業迎來新變革

2018年3月,春華建材有限公司的企業法人由原來的劉春華變成為了劉宗,註冊資本由原來的60萬元增資到了1000萬元,營業範圍由原來單一的建材生產銷售拓展到了協同處置一般固廢。

劉宗和他的團隊吸收了其他同類企業的優點,設計出了工藝更先進、效率最大化、成本更低的生產流程,企業於3月15日正式點火生產。

在劉宗的帶領下,企業積極響應新舊動能轉換號召,進行了大張旗鼓的改革,淘汰落後生產設備,拆除老舊窯體,投資2000多萬元,把佔地180畝48門輪窯的原項目建成2.8萬平方米的標準化全封閉廠房。改造後的生產線正式投產運行後,以最短的時間由原來傳統的小作坊企業升級改造為中等規模的新型節能建材企業。

整改後的春華建材生產項目以粉煤灰、爐渣、煤矸石、汙泥為主要原料,年消耗固體廢物18萬噸,破解了固體廢物環境二次汙染的難題,每年減少固體廢物存儲佔用耕地30多畝。同時,建成低溫隧道窯生產線和全自動磚坯生產線,實現了減員增效,工人由原來的180人減少至30人,安全生產保障係數顯著提升。

“長江後浪推前浪,自己的思路、管理都跟不上形勢的發展了,我相信自己的兒子,事實證明我的眼光沒錯。”劉春華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