遼寧「一帶一路」綜合試驗區建設總體方案

——國內首個省級層面全域建設“一帶一路”的路徑拓展和實踐創新

在我國改革開放40週年和共建“一帶一路”倡議五週年之際,遼寧省委、省政府決策創建遼寧“一帶一路”綜合試驗區。今天上午,遼寧省政府新聞辦舉行新聞發佈會,遼寧省發展和改革委副主任黃洋在發佈會上介紹,經第103次省委常委會議、第19次省政府常務會議審議通過,遼寧省委、省政府印發了《遼寧“一帶一路”綜合試驗區建設總體方案》(遼委發〔2018〕42號),這標誌著遼寧省在全域範圍內,開啟了以“一帶一路”建設引領全面開放、推動全面振興的高質量發展新篇章。

遼寧“一帶一路”綜合試驗區建設總體方案

據悉,《遼寧“一帶一路”綜合試驗區建設總體方案》是國內首個在省級層面全域建設“一帶一路”的路徑拓展和實踐創新,對於遼寧深化改革、擴大開放、推動高質量發展、促進全面振興具有重大意義。

《方案》編制:努力做到 “上接天線、下接地氣”

黃洋說,今年的全省開放工作大會和《省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建設遼寧“一帶一路”綜合試驗區的安排部署。遼寧省發展和改革委高度重視《方案》編制工作,會同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國際合作中心等國家智庫機構,協同多方力量組織編寫。邀請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及國內著名專家多次專題研討,赴寧波、上海、江蘇、山東等先進地區考察學習,深入全省14個市和重點企業調查研究,9次召開專題座談會,與瀋陽、大連全面對接,徵求了各市、28個省中直單位意見,歷經五個月,數易其稿、精心打磨,努力做到“上接天線、下接地氣”、務實管用、具體化、項目化。

《方案》:包括近期規劃和遠期展望

黃洋還介紹說,《方案》主要分為“發展思路、重點任務、保障措施”三大部分。共8章、34節。近期規劃到2021年建黨一百年的階段性任務,遠期展望到2030年。

主題主線和試驗重點

《方案》遵循首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五通+智庫”的建設合作發展主線,緊扣“高水平開放推動高質量發展、全面開放引領全面振興”的深刻主題,在參與服務“一帶一路”建設的思想觀念、範圍層次、結構佈局、體制機制上進一步拓展,聚焦轉身向海、加快開放,著力推進六大重點領域開放創新,在推動構建遼寧全面開放新格局上做好文章,努力將遼寧“一帶一路”綜合試驗區打造成為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體現遼寧擔當、發揮遼寧作為的遼寧行動。

一是把握戰略引領。遼寧“一帶一路”綜合試驗區建設,要提高站位、拉高標杆,放寬眼界、放大格局,在服務國家全面開放大格局和構建東北亞開放大門戶的背景下,標定遼寧方位、明確遼寧方向,以高水平開放推動高質量發展、以全面開放引領全面振興。

二是體現改革創新。堅持新發展理念,破除體制機制障礙,打破思維

定式和制度藩籬,在建設理念、規劃引領和服務保障上體現改革精神、創新思維。與國家合作機制對接,與東北振興結合,打破行政區劃,推動全域全行業開放,增強“一帶五基地”、“五大區域發展戰略”改革創新的韌性和活力,以高水平改革開放,倒逼轉型升級,再造高質量發展新動能。

三是引領構建“東北亞經濟走廊”。東北亞局勢在變量中蘊藏著巨大的合作機遇。遼寧要發揮面向東北亞的開放大門戶優勢,增強瀋陽市、大連市撬動東北亞國際合作的戰略支點功能,促進與俄日韓蒙發展戰略對接,促進合作共贏、互利多贏、共享成果,引領形成東北亞新型合作關係,助推“一帶一路”建成睦鄰合作之路。

四是與“一帶一路”沿線眾多國家在深化合作中相得益彰、共同發展,構建全方位、全領域、全時空聯動互濟全面開放新格局。充分放大遼寧開放格局,將多元化合作拓展到“六廊六路多國多港”。重點推進與歐洲發達國家開展科技創新、產業升級合作,共建中東歐16+1經貿合作區。加強與東盟、南亞、中亞、非洲合作,廣泛對接國際新興市場。加強與江蘇、北京、上海對口合作,聯動東中西部開放合作。為有效應對貿易保護主義,維護全球多邊貿易體制做出積極貢獻,助力“一帶一路”建成繁榮之路、文明之路。

五是全面增強“4項優質服務”,與各地區共建共享遼寧重大開放平臺。我們要以更高的站位、更大的格局、更寬的視野,把大連東北亞國際航運中心、沈大自主創新示範區、金普新區、沈撫新區、遼寧自貿區等重大平臺,打造為面向東北亞的高質量共享服務中心,強化資源集聚、要素集成,突出“4項優質服務”。首先服務自身,加快培育遼寧發展的新動能、新供給、新增長點。其次服務東北,打造與東北地區共享的高品質服務基地,增強東北地區整體開放的協調性。再次服務各省,為國內各地參與東北亞國際合作提供前沿支點。最後服務國家,以遼寧裝備製造為生力軍,為推動國際產能合作探索新路徑。

六是扭住具體化、項目化這個關鍵點,增強《方案》的操作性、實效性,持續推進重實幹、強執行、抓落實。抓住新一輪全球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機遇,謀劃300多個高端合作項目,與“重強抓”專項行動緊密結合,確保各項措施下沉到市、落到項目,將合作項目培育為遼寧建設“一帶一路”的動力源。我們堅持規劃與實施同步推進,正在積極引進華晨寶馬等領軍型項目,支持中鐵九局匈塞鐵路等重大走出去項目,打造遼寧產能雙向合作標誌性工程。

定位、格局和目標

《方案》圍繞將遼寧建成“一帶一路”建設先行區、東北亞國際合作先導區、全面開放引領全面振興示範區等三大定位,全力構建內外聯動、陸海互濟的全面開放新格局。統籌謀劃“三核三區、兩廊兩沿、七港七路、雙園雙融、一網一橋”的空間佈局,並明確了階段性目標。

“三核”是瀋陽、大連、錦州/營口/盤錦等全面開放核心引領區;“三區”是遼寧沿海經濟帶、瀋陽經濟區、遼西北地區。到2021年,形成三核引領、全域聯動的開放勢頭。

“兩廊”是向北融入中蒙俄經濟走廊,向東構建東北亞經濟走廊;“兩沿”是遼寧沿海經濟帶和丹東沿邊開發開放帶。到2021年,在遼寧形成中蒙俄經濟走廊與東北亞經濟走廊銜接融合的大樞紐,培育“邊海聯動開放帶”。

“七港”是深入推進大連、營口、丹東、錦州、盤錦、葫蘆島港口整合,打造大連東北亞國際航運中心和黃渤海灣世界級港口集群,高質量建設瀋陽國際陸港;“七路”是遼滿歐、遼蒙歐、遼新歐、遼琿俄等4條連接俄羅斯、蒙古、中亞、歐洲的鐵路通道,遼海歐北極東北航道、遼海歐印度洋航道等2條海上航線,以及“空中絲路”遼寧通道。到2021年,跨境通道“硬聯通”水平處於全國前列。

“雙園”是引進來建設高技術產業合作園,走出去參與和建設境外產業園;“雙融”是融資、融智合作。到2021年,產能雙向合作、金融開放、智庫合作領先東北、高於全國平均水平。

“一網”是遼寧“數字絲路”全球信息服務網;“一橋”是遼寧與沿線國家民心相通紐帶橋樑。到2021年,“軟聯通”體系逐步完善,遼寧文化的國際影響力進一步彰顯。

到2030年,遼寧“一帶一路”綜合試驗區的區域帶動力、全球影響力進一步增強,東北亞開放門戶地位更加凸顯,成為東北地區高水平開放、高質量發展先行區。

重點任務

對此,黃洋充滿自信,他表示將著力推進遼寧六大領域國際合作。

加強政策溝通。引領構建“東北亞經濟走廊”,推動與俄日韓朝蒙互利合作;沿“六廊六路多國多港”主骨架佈局,拓展國際合作,重點對接德國工業4.0、中東歐16+1、瀾湄合作機制、中非合作機制;強化國內區域合作,深化與京津冀、雄安新區、長江經濟帶、粵港澳大灣區開放對接,聯動新疆、福建、海南陸海絲路門戶。

強化設施聯通。推動海鐵聯運、航空運輸等七大跨境通道建設,加快遼寧中歐班列提質增效發展;深化港口整合,打造重要的“港口經濟圈”;加強遼寧全球數字網絡節點建設;全面提升與境內境外暢通互聯水平,構築遼寧陸、海、空、網、冰互聯互通五維樞紐。

推進經貿暢通。堅持引進來、走出去,打造一批體制活、功能全、聚集強的開放新高地。以金普新區、沈撫新區、遼寧自貿區、88個國家級和省級產業園區為載體,加快引進建設高技術產業集聚區;支持遼寧企業根植本土、抱團出海、全球拓展、互利合作,謀劃推進遼寧企業在印度、印尼、烏干達等國家開發建設十餘個遼寧境外產業園,推動遼寧裝備製造業參與全球產業鏈中高端分工及轉型發展。促進經貿投資便利化自由化,大力培育進出口市場主體,支持跨境電商發展,壯大貿易新業態新模式。

促進資金融通。協調創新“銀政企保”走出去融資機制,積極搭建政策創新、信息共享、風險諮詢、融資融智為一體的走出去金融綜合服務平臺;不斷擴展強化大連商品交易所等大宗商品交易市場功能,建立具有全球影響力的東北亞能源合作體系;擴大金融領域開放,大力引進外資金融機構,全面提高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水平。

深化民心相通,築牢人文領域交融互信紐帶橋樑。加強文化、旅遊、教育、醫療、體育等領域對外合作交流,選好遼寧題材、講好遼寧故事,彰顯中華文化魅力。重點辦好大連夏季達沃斯論壇,謀劃朝陽牛河梁紅山文化遺址、大連國際郵輪港、京朝沈高鐵旅遊帶、遼寧健康絲路、瀋陽制博會、大連軟交會等一大批影響力較大的人文合作項目。

密切智庫合作,加強與國家級智庫機構合作,與境外智庫機構交流,逐步建成遼寧“一帶一路”新型智庫體系。推進遼寧“一帶一路”建設項目;推動綠色絲路建設,全面推動“五通”綠色化進程,自覺維護海外綠色發展規則;加強“一帶一路”主旋律宣傳,倡導與沿線國家攜手共築互利共贏命運共同體,。

黃洋強調,《方案》提出組織領導、機制對接、安全保障、項目實施等四個方面保障措施,進一步強調重實幹、強執行、抓落實。


稿源:營口自貿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