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理的我都懂,就是做不到?

01

世界上最遙遠的距離是什麼?

我想,對於許多人來說,多半是“知”與“行”之間的距離。

想一想,你有多少次發出感嘆:這些我都知道,但我就是做不到,怎麼辦呢?

有多少次,你反覆告誡自己:要行動,要堅持,要自律,要養成好習慣...過了幾天,才突然發現,自己不知道什麼時候又放棄了。

道理的我都懂,就是做不到?

02

“知易行難”每個人都有臨時抱佛腳的心態,生活中有許多這樣的現象。

比如,我們都知道,長期缺乏睡眠(睡得不夠)會導致很多問題,比如注意力衰退、記憶力下降、甚至產生疾病...

但對於我們來說這些負面影響太遲緩了,我們無法感受得到,也就沒有了切身的動力。

那真正讓你驚覺“我要好好睡覺,保證睡眠質量了”是什麼呢?頭痛!一熬夜就頭痛,最能讓人早早的休息。

道理的我都懂,就是做不到?

03

再比如理財和預算控制。花錢消費,帶來的愉悅感是即時的;而省下這筆錢,並不會感覺有很強烈的反饋收穫感,不會有成就感,甚至不會有任何的差異。

心理上兩者一權衡,當然會更傾向於消費了。於是,不知不覺錢就花出去了。

什麼情況下,省錢會有動力呢?要麼是需要償還一筆欠債,你能看到它一點一點在減少,要麼是攢錢買一個東西,你能看到進度條慢慢前進。凡是“看得到”效果的,才有動力前進。

自律、堅持、自制力、懶惰、缺乏行動力,這些看起來很對的原因都不是根本驅動力。

最本質的,是理清自己的“收益和成本”,讓自己看到每一步的前進和成長。

這才能從根本上,驅動自己前進。

道理的我都懂,就是做不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