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文山博士做客《智库会客厅》以文化产业促“一带一路”互通共荣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正通过“一带一路”的平台,在全球范围内引领文明交流互鉴,为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添砖加瓦。通过深入的文化交流和互鉴,促进自身文化的更新、完善与升华,从而不断提高适应、改善和引领多元世界的能力。近日,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特聘教授、国声智库学术委员会委员贾文山博士做客《智库会客厅》,提出在“一带一路”发展机遇下,文化产业在国家和区域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贾文山博士做客《智库会客厅》以文化产业促“一带一路”互通共荣

城市文化产业面临三个提升

谈到青岛和西安两个城市,贾文山博士认为两个城市既有共性,都是颇具发展潜力的城市,同时也是需要不断提升才能持续发展的城市。他指出,从文化产业国际化的角度来讲,这两个城市都很有潜力。青岛是一个沿海城市,又是近现代兴起的一个城市,它处于“一带”和“一路”之间的交汇处和连接处,承接“一带”和“一路”两个维度,而西安作为“一带一路”核心区城市,与青岛有很大的互补性。青岛是啤酒之都,在山东省的经济发展中扮演了火车头的作用。青岛又有一个黄岛,现在叫西海岸,在青岛经济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基于此,青岛市西海岸新区的四张国际名片,一是啤酒之都,二是会展之滨,三是音乐之城,四是影视之都。据了解,青岛市政协已经将此作为一个提案,用这四张国际名片作为青岛未来发展的新引擎。

贾文山博士做客《智库会客厅》以文化产业促“一带一路”互通共荣

青岛作为一个国际化大都市,还面临着三个提升。第一是青岛港从物流港到文流港的提升。所谓文流港就是作为文化交流、文化贸易的一个场所。我认为,这应该是新时代青岛的新定位。最近的上合组织会议在青岛召开,上合国家的首届电影节在青岛开幕,这意味着青岛作为国家中心城市,扮演着中国与上合国家之间文化交流的功能,文化交流的功能最后的载体有可能是涌现的科技,比如影视,比如大数据,比如人工智能等等,因此其发展潜力非常巨大。

第二是文化产业的提升。西安市也面临同样的问题。在国家完成了文化从意识形态转换成可以市场化的产品后,形成两个文化政策,一是文化可以作为博物馆,满足公众需求的免费的消费场所。另外一个是文化的市场化,比如音乐、电影、电视、动漫等文化产品通过市场化的形式,使文化形成产业。我国有很多文化创意园区,有些做的比较成功,有一些还有待继续发掘提升,因此,文化需要进一步产业化、市场化,同时也要着眼于国际化,因为最终是要国际化的。当我们的文化通过产品媒介销售到国外,这些创意的产品也就承载着中华文明的符号、中华文明的价值或者中华文明的视角,参与到国际的文化交易和产品中、市场中、产业链中,通过消费的方式,中国的文化就会发挥持久的作用。

在这个过程中,青岛的很多文化资源还可以和陕西、河南等以中原文化代表的地方融通,这些文化进行产业化可以通过青岛港口,即文流港,向国外推出去。宝鸡-咸阳作为远古城市,西安作为古代大都市,青岛最为近现代的一座新兴城市,占据着中华文明史的不同节点,形成了一个独特的历史文明链条。而前两个节点的中华文明主体性和原创性,再加上山东自身的主题性和原创性强的文化资源,胜似后者。后者的开放性会激活前两者的对外传播。同时还可以把其他文化引进来,提升我国文化产业的多样性和国际性。比如,青岛将来有可能会打造音乐剧,通过将音乐和影视紧密结合起来文化产品,相互协调,相互互补,相信会打造一个很好的城市名片。

第三是从国际化到全球化的提升。青岛本来就是一个国际化的大都市,未来,作为国家中心城市,将扮演一个在全国有影响力的城市,需要把全国的文化资源,通过青岛这个城市平台,能推广到全球各地。

“一带一路”是中国向全球贡献的一个创意

贾文山博士指出,“一带一路”是中国向全球、为全人类贡献的一个公共产品的创意,其本身是一个相互合作,相互联通,相互共享的平台。前不久,美日印澳四个国家形成的一个印太联盟,它其实是受到中国的启发,打造一个区域性的、地域性的“一带一路”。如果真是以发展经济和基础建设为目的,真是以发展“一带一路”为核心任务,中国大可不必对它产生恐惧,没有必要排斥它。只要印太联盟也遵守“共商、共建、共享”原则,不搞封闭的小圈子,与中国倡议的全球性“一带一路”对接,中国没有必要感到紧张。因为中国贡献的是一个全球性的理念,追求的是一个新时代的新型全球化,我们把它叫成“中式全球化”也可以,其本质是协同式的,互赢的一种全球化。

以文化产业塑城市形象

西安,曾经是中国13朝代乃至整个东亚和欧亚的首都和政治、经济、军事和文化中心。从此意义上说,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首先应该是作为中华古代文明中心的西安的复兴。只有以西安引领下的丝绸之路经济带,即中亚或欧亚的崛起,才有中华民族的复兴。

追溯历史,宝鸡市的青铜器博物馆里何樽应该说在中国的考古史上,是唯一一个最早呈现“中国”这两个汉字的文物,非常珍贵。宝鸡还有其他的一些丰富的文化遗产,比如关学创始人张载,比如周礼,是中国文化里面非常重要的一个资源,比如天下社稷最早就是来自于当今的宝鸡辖区内,还有法门寺等等,那么从文化的角度来讲,文化遗产的角度来讲,他不亚于西安。如果把文化盘活了,那么中国有14亿人,只要一百个人里面有一个人去参观,就会吸引一千万游客到博物馆。现在当地政府已经在建周原博物馆了,而且马上还要建周原的创意园,这些都是通过文化产业打造城市形象的典范。与宝鸡毗邻的是咸阳,咸阳和西安之间有西咸新区,这样一来,紧密连接的关中经济带就形成了。要做大做强文化产业,需要人才,需要创意,才能讲好陕西故事。熊猫故事,花木兰的故事,神话故事,传说故事,这些都有待于通过文化创意进行发掘,进行运用,通过产品投放市场形成产业,才能形成具有地域特色的文化产业。因此,我们要盘活文化,通过市场创意的形式,向全国、向国际推出去,分享给全球,这其实也是我所说的,走向全球化的一部分,就是文化分享。

全球视野引领智库发展

9月,“丝绸之路智库峰会”将在西安召开,针对这一契机,贾文山博士提出,此次峰会一定要有全球视野,甚至可以请国外的研究“一带一路”比较有名气的智库以及智库专家共同建言献策。我们要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就不能只有中国人去做,中国人提出来,去协调、去搭台,让更多的国家和地区的优秀学者着智库专家共商发展大计。

不同的文化、不同的宗教背景、不同的区域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解读都会不同,我们需要将这些不同的角度、不同的语言、不同文化的人汇聚到一起,通过交流产生共识,最起码可以做到合而不同,这是智库发展的坚实基础。

有了全球化视野的引领,智库还需要具体建议,也就是理论基础。每一条建议都必须要有理论的支撑,没有学术理念的支撑是走不远的。在理论夯实之后,智库就可以通过“一带一路”对人类文明的发展、国家以及区域的进步发展发挥重要的推动作用。

据悉,《智库会客厅》(国作登字:2017—F-00468517)是国声智库联合云媒中国新媒体平台推出的大型新媒体栏目。精准聚焦致力于“一带一路”建设、全域旅游、数字经济、人民健康、乡村振兴战略等领域智库专家,宣传其关于各领域的最新思考、见解、理论、创新,并通过融媒体形式对外创新传播。

(贾文山教授等五位专家一行于2018年8月1号—4号考察调研青岛市和青岛市西海岸新区的四大国家品牌实施情况受到青岛腾胜全球文化教育咨询有限公司赞助和当地政府有关部门支持。特此鸣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