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首例:4D列印形變陶瓷!還能這麼操作呢?

陶瓷的熔點比較高,因此很難用現有的激光3D打印技術加工,而且一般也不會產生變形。這種性質也不利於生產複雜形狀的陶瓷產品。

世界首例:4D打印形變陶瓷!還能這麼操作呢?

打印陶瓷摺紙,仿悉尼歌劇院。圖片來源:香港城市大學

然而近日,香港城市大學成功克服了這些障礙,研發出陶瓷4D打印工藝,為世界首例。這次的研發成果具體包括:一種新型陶瓷材料和兩種陶瓷打印工藝。成品部件不僅堅固,而且形狀也比較複雜。

4D打印是在傳統3D打印的基礎上,通過與時間等元素相結合作為第四維度,使得打印物體可以隨著時間的推移,利用外力、溫度或者磁場等外部刺激,實現自動變形或自動組裝。

為了達到預期的效果,城大團隊開發了一種新型“陶瓷油墨”,即二甲基硅氧烷彈性聚合物和結晶ZrO2 NPs的陶瓷納米顆粒混合物。溫度升高時,用這種新材料加工的3D打印陶瓷可以拉伸至起始長度的三倍,柔韌性非常好,還可以摺疊,形狀也更加複雜。

世界首例:4D打印形變陶瓷!還能這麼操作呢?

在這項研究中,該團隊利用存儲在毛胚中的彈性能量實現形狀變形,能量釋放出來之後,毛胚會自動調整形狀;然後再經過熱處理,使之變成陶瓷。

這種具有一定彈性的陶瓷,機械性能穩定,比較堅固,而且壓縮強度密度比高,在1.6g cm -3微晶格上為547MPa,並且這種強度與其他3D打印陶瓷相比,可以加工相對較大的尺寸。

這種工藝看似簡單,但也足足花費了工作人員兩年的時間。“整個過程看起來很簡單,但事實並非如此,”這項研究的主要負責人表示。“從製作耗材到開發打印系統,我們嘗試了各種方法。這就好像在蛋糕上擠奶油一樣,材料的類型、噴嘴的大小,擠壓的速度、力度以及溫度,都會對結果有所影響。”

研究團隊開發了兩種陶瓷4D打印的方法。第一種成型方法中是用新材料打印3D毛胚和基材,然後使用雙軸拉伸裝置拉伸基材,並在其上打印用於連接毛胚的接頭;然後將毛胚置於拉伸的基材上;接著通過計算機編程控制拉伸基材的釋放,使材料變形為所需的形狀。

第二種方法是將設計的造型直接打印在拉伸的陶瓷毛胚上,然後在計算機控制下釋放彈性能量,使之發生變形。

據介紹,這項技術將在電子設備領域大放異彩。陶瓷在傳輸電磁信號方面比金屬的性能更優越,並且等到5G網絡投入使用時,它們將會在電子產品的製造中發揮更重要的作用,例如定製陶瓷手機殼。

此外,這項創新還可應用於航空工業和太空任務。“由於陶瓷是一種能夠承受高溫的堅固材料,因此4D打印陶瓷潛力巨大,可用作加工航空航天推進部件。”工作人員表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