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神醒腦,8月16日重要的聊城教育新聞午匯

提神醒腦,8月16日重要的聊城教育新聞午匯

1、聊城2018年度安全生產巡查工作情況通報

安全生產責任落實年。

2、濟南:出國研學盲目攀比 家長表示壓力山大

雖然覺得“肉疼”,但是這個暑假,劉易陽還是給雙胞胎女兒報了一個美國研學營。

“每人3.8萬元,兩個孩子近8萬元,全家1/3年收入就這樣沒了。

”劉易陽告訴記者,為讓孩子們開闊眼界,每年都會帶她們出去轉轉,但今年孩子要求一定要出國,說有的同學上小學就去過美國了,再不去會很“丟臉”,“今年要求去美國,明年不知道又要求去哪兒,儘管家裡條件還能應付,但是這種攀比的風氣讓做父母的感覺壓力山大。

3、10萬元加盟費傳授矇眼識物 神童班是科學還是騙局?

近來,一些培訓機構打出開發腦潛力的廣告,可讓孩子具備矇眼識物、超速記憶甚至過目不忘的特殊能力,類似的。

受到一些家長追捧。

這些培訓機構有何。

4、86歲退休教師捐三百萬設助學基金 兩名北大新生獲資助

江淮晨報 圖江淮晨報8月15日消息,從教66年,一直奮鬥在教育教學一線。

耄耋之年,捐300萬元畢生積蓄設助學基金會。

8月12日上午,安徽阜陽市界首一中舉行了一個簡短的捐贈儀式:86歲老人呂顯才捐贈300萬元個人積蓄,設立界首市呂顯才助學基金會。

5、聊城破解平原擴綠增綠難題 45萬畝土地流轉助力“創森”

聊城地處平原地區,農田面積廣闊,人口稠密,宜林面積少,很大程度上成為造林綠化最大客觀制約因素。

為切實解決平原擴綠增綠難題,走出。

年年栽樹不見樹。

6、繪就鄉村振興美麗畫卷——聊城打造鄉村振興示範行動發展樣板

鄉村振興,到底是一幅怎樣的。

根據意見要求,我市將按照社區化建設、片區化發展、景區化打造的思路,健康有序開展鄉村振興示範行動,推進生活、生產、生態。

7、共建新生活 滿滿獲得感——陽穀縣定水鎮曹樓村裡看變化

員 柴春嬌7月20日上午,聊城市復退軍人醫院第二黨支部書記李朝霞和醫護人員頂著烈日,帶著物品,來到陽穀縣定水鎮曹樓村,就糖尿病防治開展健康講座及義診活動,向共建支部贈送書籍66本,並看望慰問了曹樓村參戰退役軍人曹懷亮、烈屬曹合祥。

曹樓村黨支部書記曹鳳君告訴記者,2017年10月,聊城市復退軍人醫院第二黨支部與曹樓村黨支部結為共建支部,不到一年時間,這個400多人的小村莊變化真不小。

一本規劃書,從寫在紙上的項目變成惠及群眾的實事為開展好。

8、聊城破解平原擴綠增綠難題 45萬畝土地流轉

聊城地處平原地區,農田面積廣闊,人口稠密,宜林面積少,很大程度上成為造林綠化最大客觀制約因素。

為切實解決平原擴綠增綠難題,走出“年年栽樹不見樹”的怪圈,我市在有力保障基本農田基礎上,大力推進土地流轉工作,對河流、道路兩側和生態脆弱區實施規模化土地流轉,調整農業種植結構,種苗種林種果,發展高檔木材、特色林果和種苗產業。

“創森”以來,全市完成土地流轉面積45.89萬畝,流轉期限均達到8年以上,每年每畝給予農民1200元至1650元以上的補助。

9、大學生暑期實習調查:61.5%受訪者希望企業與高校對接

:尹志燁暑假期間,很多大學生會進行實習,以提升實踐能力,增加工作經驗和社會閱歷。

但是,也有大學生只是單純為了得到一個實習證明,甚至因此虛構實習經歷、謊報實習時長。

大學生對待暑期實習態度如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