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网媒时代,如何避免舆论误导判断?

注:田野政治学头条号所发的所有文章,均为田野政治学作者原创,请尊重作者的原创权。

大众网媒时代,如何避免舆论误导判断?

移动互联网、自媒体、社交媒体等大众网媒的兴起,形成了一股特殊的舆论导向,不同于传统媒体,大众网媒的舆论导向可以成指数式的飞速传播,远远超出了及时控制的范围。尤其对于一些热点事件,大众网媒的舆论往往直接影响着普通大众的判断力。

一旦这种舆论导向是客观的,那么可能形成一些舆论监督功能,一定程度上可以促进社会管理的进步,让事实真相更加透明;可大众网媒鱼龙混杂的特点,决定了其很难自主作出客观的判断,舆论往往很容易被别有用心的人利用,加上指数式的增长方式,可以迅速形成“主流”的舆论看法,吸引更多的人参与,最终形成了巨大舆论误导。

由于大众网媒传播的特点,监管部门很难及时作出反应,给监管带来了严重的挑战,正是无法在第一时间扭转舆论,导致大众网媒形成了极强的“先入为主式”的判断。政府及媒体往往需要反复进行声明,并调用大量的资源进行调查取证,澄清事实真相,极大增加了社会管理成本。并且,由于是后发式的治理,在舆论导向已经形成的判断力下,往往很容易遭受质疑,又要投入大力气进行证明,并且还不易被认可。

大众网媒舆论,快速形成的舆论导向,左右着热点事件的舆论判断。社会中的每个人,都有可能成为舆论的制造点。如近期的热点事件,人们可以在大众网媒上上传视频、图片甚至是言语,都可能形成热点事件。一旦被扩散,舆论导向就变得不受控制,每个人只要使用大众网媒,就可能成为舆论的导向者,其中也包括不明真相的人参与进来,有的甚至不再关心事件本身,而是要凸显自己的舆论,试想在如此心态之下,何以保证舆论的客观导向?

大众网媒的发展,使得人人都可以成为舆论的监督者,人人都可以发挥舆论监督的作用,约束着社会中的行为。如此发达的大众网媒,人们甚至发现可以利用大众网媒来曝光不法行为,反而变得更加具有“实用性”,反过来又促进者监管部门的工作。如果大众网媒舆论仅止于此,无疑是完美的。但不可否认的是,大众网媒网网在被不同的人参与之后,常常会走样,变得不可控制,再加各类人的舆论造势,大众网媒成为了消费品,人人都想在此得到舆论满足,事实真相变得不太重要,甚至可以扭曲。

其中最为可怕的是,大众网媒一旦飞速传播,发挥了错误的舆论导向,往往很难被纠正,要付出成倍增加的成本,并且还不尽人意。而大众网媒,是由分散在各地的单个人、单个自媒体构成的,监管变得异常困难,这就是大众网媒一旦形成舆论导向,即使发现错了,也很难及时纠正的原因。

我们不希望大众网媒,成为一种各取所需的消费品,而是能够真正发挥其舆论监督的作用,让社会的管理成本更低、更有效,而不是被当作主导舆论的工具。在大众网媒传播时代,每个人都可能成为热点事件的发起者、参与者,由于大众网媒舆论极易误导的破坏性,人人都应坚守事实的底线,不轻易发言,更不应把大众网媒当作掠取利益的工具。

当然,这需要个人、公司、媒体、监管部门同心协力,以个人意见来看,大众网媒传播,如果形成误导,其破坏力十足,出台相关的规范已经势在必行。大众网媒舆论,必然要是在事实基础之上的导向,这是其底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