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南山:從新興產業看中國城市的4+4格局

中國的中高端產業和工作機會,仍然集中在4+7個城市,

4個城市就是一線城市北京,上海,廣州,深圳。

7個城市是:成都,重慶,天津,武漢,杭州,蘇州,南京

寧南山:從新興產業看中國城市的4+4格局

沒錯,我寫下這11個城市的名字的時候,沒有去查任何數據,僅僅是寫出國人心目中較為公認的,存在大量中高端產業和工作機會的城市。

然後我查詢了2017年的全國城市GDP排行榜,這11個城市剛好就是全國前11位,GDP佔了全國的四分之一,高達25.22%。

在這11個城市以外,

還有一些中高端產業發展很快的明星城市,

最為典型的就是西安,鄭州,合肥,東莞,這四個城市GDP總量都在全國前25位,但是總體而言,雖然發展快,但這四個城市體量還比較小,最大的鄭州也就全國第17位。

除了這11+4=15個城市以外,全國前25位還有10個城市,

但是這些城市存在GDP總量大但是新興中高端產業發展不夠“明星”的情況,他們是青島,無錫,長沙,寧波,佛山,南通,煙臺,泉州,大連,濟南。

中國未來的體量最大的和新興的中高端產業,高度集中在這11+4=15個城市。

也就是北京,上海,深圳,廣州,成都,西安,武漢,合肥,鄭州,東莞,蘇州,杭州,南京,重慶,鄭州。

那麼問題來了,中國未來產業升級的中高端產業有哪些呢?

我在之前關於進口替代的文章裡面寫過,我國進口最多的中高端工業品是三大項:集成電路,汽車及其零部件,顯示面板。

也是2017年我國僅有的三項進口金額超過2000億人民幣的中高端工業品。

其他進口超過1500億人民幣的中高端工業品還有三項:

自動數據處理設備及部件1866.37億元,增長3.9%

醫藥品1815億人民幣,增長24.1%

空載重量超過2噸的飛機:2017年進口金額1533.6億元人民幣,增長15.1%

也就是從體量上看,就是六大產業,這其中自動數據處理設備及部件先排除,因為我國在該項工業品出口也非常多,順差很大,不像其他五項產業都是逆差。

另外還要加上新興的互聯網產業(人工智能,雲計算),總共六大產業。

1:顯示面板產業高度集中在全國19個城市

我國進口排在第三位的中高端工業品就是顯示面板,2017年進口為2041.83億人民幣,當然別灰心,顯示面板這個東西,我國2012年是進口的頂峰,當年進口3000多億人民幣,近年來呈現進口不斷下降的局面,比如2017年進口金額就下降了2.1%,是十大中高端工業品種唯一進口金額下降的。

在顯示面板領域,我們看下我國龍頭企業京東方的全國主要工廠分佈:

北京,成都,重慶,武漢,合肥,蘇州,福州,北京,鄂爾多斯,綿陽

國內另外一家大廠華星光電的主要工廠:深圳,武漢

深圳天馬微電子主要工廠:深圳,武漢,成都,上海,廈門

和輝光電:上海

中電熊貓:南京,成都,咸陽

鴻海系(夏普,富士康等):深圳,鄭州,廣州,成都

維信諾:廊坊,崑山

柔宇科技:深圳

我只列出國內的大廠,原因很簡單,國產化是主軸,國產才是未來。

在上面的清單裡面,各個城市的名字總共出現了28次,其中22次來自15大城市。

深圳4次,成都4次,武漢3次,上海2次,北京1次,合肥1次,北京的名字雖然只出現一次,但是北京可是國產龍頭京東方的總部所在地,同樣的還有合肥京東方。

這19個城市裡面,有12個屬於15大城市,佔據絕對優勢。其他7個:咸陽,綿陽,廊坊,崑山,鄂爾多斯,廈門,福州。

像咸陽和西安很近,綿陽和成都很近,廊坊和北京很近,其實也可以視為15大城市的延伸。

顯示面板製造工廠是技術密集型和資本密集型產業,因此對一個城市的發展推動力巨大,能帶來大量中高端就業機會。

2:中國電子品牌企業研發中心高度集中在9個城市

寧南山:從新興產業看中國城市的4+4格局

好了,液晶面板說完了,

我們再說下集成電路產業,集成電路這個產業其實就是電子產業的最上游,

我們看下代表性電子品牌企業主要研發中心的分佈,確切的說就是華米OV四家:

下游品牌的老大華為的研發中心:

深圳,北京,西安,上海,武漢,杭州,南京,成都,東莞

接下來是小米公司的全國研發中心:北京,南京,深圳

下圖是雷軍2017年10月9日在南京研發中心,當時已經有100人。

同時小米2018年1月在深圳成立了研發中心。

OPPO全國研發中心:北京,上海,深圳,東莞

VIVO全國研發中心:深圳,東莞,杭州,南京,北京

華米OV的21個研發中心:深圳4個,北京4個,東莞3個,南京3個,杭州2個,上海2個,武漢2個,西安1個,沒錯全部在十五大城市。

再看其他品牌也是一樣的,

中興全國主要研發中心:深圳,上海,武漢,南京,西安

A股市值最高的電子股(當然現在跌的厲害)海康威視的研發中心:杭州,北京,上海,重慶,武漢,烏魯木齊。至於為什麼會有烏魯木齊,安防大市場你懂的。

聯想主要研發中心:北京,南京,深圳

是不是發現中興,聯想,海康威視的研發中心也在十五大城市之列?

不算烏魯木齊的話,華為,小米,OPPO, VIVO,中興,海康,聯想的研發中心都集中在全國9個城市,全部屬於15大城市行列。

3:中國集成電路設計高度集中在4個城市。

我們再看看集成電路產業,

2017年中國集成電路設計產業十大企業:

深圳海思,北京紫光展銳,深圳中興微電子,上海華大半導體,北京智芯微電子,深圳匯頂科技,杭州士蘭微電子,上海格科微,北京中星微電子,北京豪威

全部集中在北京,上海,深圳,杭州四個城市。

這4個城市都屬於15大城市行列。

4:中國集成電路製造工廠集中在8個城市

我們再來看看國產集成電路製造產線分佈:

中芯國際:北京,上海,深圳,天津

資料來源:中信建投證券2018年7月報告

我們再看其他國內主要的集成電路製造企業工廠分佈:

華力微電子:上海

紫光集團:武漢(長江存儲),成都,深圳,南京;

兆易創新+長鑫:合肥

總結下就是:北京,上海,武漢,深圳,成都,南京,合肥,天津八個,也全部是十五大城市之列。

5. 中國自主汽車產業研發集中在11個城市

汽車產業和電子產業非常類似,那就是最終組裝製造基地遍佈全國,

但是汽車產業比較有意思的地方,研發中心基本就是高度集中在總部城市,不像國內的電子終端品牌企業,到處都有研發中心,這是為什麼呢?

像奇瑞汽車,雖然在上海,成都也有研發中心,但是我在官網看了下設計研發崗位的人數規模和招聘人數,總部蕪湖遠遠多於上海,成都,上海的崗位能夠佔到大約10%-20%左右。

再比如長安汽車,其在北京也有研發中心,但是上其官網看了下社會招聘職位,最近發佈的200多條研發招聘信息,只有2條工作地點是在北京,其餘都在重慶。

國內十大汽車集團的國內主要研發和設計中心如下, 很多車企都說自己在全球有多少研發中心,但是實際上很多規模並不大,只是做非核心的工作,

因此我都在官網查看其校園招聘和社會招聘研發設計人才的工作地點,列出其主要的研發中心:

上海汽車:上海;

長城汽車:保定,確切的說是蓮池區

比亞迪:深圳;

一汽:長春;

東風:武漢,襄陽

長安汽車:重慶

吉利汽車:杭州,寧波

北京汽車:北京

奇瑞汽車:蕪湖,上海

廣州汽車:廣州

國內汽車工業11強城市,有7個屬於15大城市。

目前來看發展勢頭最好的:上汽和吉利汽車,分別在上海和杭州。

也就是說盡管十大汽車工業總部城市裡面,儘管出現了四個十五大城市以外的名字(蕪湖,長春,保定,寧波),然而這裡面發展勢頭最好的企業,總部依然是在十五大城市之列。

當然,其他地方如何分享汽車工業的發展成果,主要是靠爭搶工廠,

以國內目前自主品牌老大吉利汽車為例,其在浙江杭州,台州,寧波,上海,山東濟南,甘肅蘭州,湖南湘潭,河北張家口,成都,山西晉中,廣西桂林,黑龍江大慶等城市都有生產基地,吉利旗下的著名電動車品牌知豆汽車,其產量最高的就是甘肅蘭州工廠,是不是感覺很意外?

另外一個,就是國內不斷湧現的造車新勢力,其總部都在大城市。

6:製藥產業全國15強城市仍然佔據優勢份額

製藥產業了,這是我國很落後的產業,也是未來會蓬勃發展的產業,

醫藥產業是美國製造業的根基產業之一,2018年的全球製藥企業20強,美國有10家獨佔一半,其中輝瑞製藥全球最大,默沙東排名全球第四。

我們根據2018年6月由中國藥房雜誌社和藥智網共同發佈的《2018中國藥品研發實力排行榜》為例子,

我們只看化學藥,也就是西藥的全國研發十強,不看中藥和生物藥。

正大天晴:南京

江蘇恆瑞:連雲港

東陽光藥業:東莞

四川科倫藥業:成都

石藥集團:石家莊

齊魯製藥:濟南

中科院上海藥物研究所:上海

江蘇豪森藥業:連雲港

復星醫藥:上海

人福醫藥:武漢

十強裡面仍然有六家位於15大城市。

如果把2017年A股裡面的西藥化學藥企業,研發投入超過5億元人民幣的企業拿出來:

恆瑞醫藥(連雲港),復星醫藥(上海),科倫藥業(成都),海正藥業(台州),健康元(深圳),人福醫藥(武漢)

六強裡面有四家(上海,成都,深圳,武漢)位於15大城市。

7:航空產業

2017年我國進口了1533.6億元的超過2噸的飛行器,主要是民用飛機,是我國進口金額排第六的中高端工業品。

中國的民用飛機制造更是高度集中,

一個是位於上海的中國商飛,旗下有ARJ21-700,以及正在研製的C919,C929大飛機

一個是西安的西飛,旗下有新舟系列民用客機。

如果無人機也算的話,那麼深圳的大疆也可以算上。

8:互聯網信息技術服務業高度集中在四個一線城市+杭州

這個就更不用說了,集中度簡直異乎尋常。

2017年全國互聯網企業:

阿里巴巴:杭州

網易(廣州,實際上總部已經是杭州)

騰訊:深圳

攜程:上海

北京最多:今日頭條,搜狐,新浪,美團點評,京東,360,百度

如果我們看企業主要研發中心的分佈:

阿里巴巴:北京,上海,杭州,深圳

騰訊:北京,武漢,深圳,廣州

基本上我們可以認為,我國互聯網服務業高度集中在4個一線城市+杭州

實際上,從國產電子品牌,集成電路設計,集成電路製造,民用航空器,汽車產業,互聯網產業,顯示面板產業,醫藥製造產業等等,我們可以很清楚的看到中國的中高端產業就高度集中在這15個大城市。

15大城市的弱點

當然了,這15個大城市裡面,也有一些目前看起來有落伍的城市。

既然是11+4,那麼我們就先看這11個城市。

最為典型的就是蘇州,我在本文列舉了這麼多國產龍頭產業,

但是蘇州的名字卻只出現了一次,那就是京東方在蘇州有一條顯示面板產線,其他這麼多行業的國產龍頭,似乎都和蘇州無緣。

其背後的原因,就是蘇州是一個高度依賴外資的城市,

2017年1月,希捷蘇州工廠發佈公告宣佈關閉。該主要生產自主品牌(Seagate)的筆記本電腦硬盤、臺式機電腦硬盤和企業級服務器硬盤。

蘇州工廠是希捷硬盤全球三大工廠之一(蘇州,無錫,泰國),2015年外貿進出口額19.2億美元,2016年的進出口額12億美元左右,工廠關閉涉及到1900名員工,在中國網絡上還引起了不小的討論。

今年7月份,歐姆龍宣佈蘇州工廠停產,又在中國網絡上引起了討論。

2017年和2018年兩起影響比較大的外資撤資新聞,都恰好來自蘇州。

還有一起是2018年4月三星關閉深圳的網絡設備工廠。

15大城市裡面,除了蘇州以外,

天津的名字也只出現了一次,那就是天津有一條中芯國際的集成電路生產線,而且還是較為落後的8英寸線,而中芯國際在北京,上海,深圳都有建設12英寸線。

重慶的名字出現了三次;

有一條京東方的生產線,有一個海康威視的研發中心,還有國產汽車龍頭企業之一的長安汽車。

在全國經濟11強裡面,蘇州,重慶和天津,都顯得中高端產業發展比較乏力,眾多國產產業升級龍頭企業,這三個城市都顯得沒有怎麼抓住,或者發展不太好。像長安汽車為代表的汽車業的頹勢,今年就直接影響了重慶的工業產值增速往下掉。

所以十一個城市減掉這3個,只有八個城市的中高端新興產業都做的比較好。

北上廣深四大一線+ 成都/武漢/杭州/南京

另外也不要覺得八巨頭就沒有自己的煩惱,上海的汽車製造業,集成電路,製藥,航空器製造業都發展的不錯,可以說上海製造還會長期引領高端,但是上海的互聯網產業發展並不好,攜程就是上海最大的互聯網公司了,簡直有點尷尬。

寧南山:從新興產業看中國城市的4+4格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