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錶的心臟:擺輪的祕密

機械錶走的準不準,就決定於擺輪的擺幅,也就是輪子擺動的幅度。手錶最基本的要求就是走時精準,從這個角度來說,擺輪就像是手錶的心臟一樣重要。

我們目前常見擺輪是俗稱光擺擺輪。從上世紀60年代末開始,超過90%的瑞士表都是光擺了。如今司空見慣的光擺是經過了600年的技術進步發展得來的。

擺輪的最大敵人:溫度

手錶的心臟:擺輪的秘密

擺輪有一個阿喀琉斯之踵:溫度變化。擺輪是金屬製造的圓形,溫度變化導致零件尺寸變化,溫度升高直徑變大,同時金屬遊絲變軟,表就會明顯走慢。擺輪受溫度的影響是非常敏感的,經過測算,最早的鋼製擺輪和遊絲,溫度升高60華氏度約合33攝氏度,就會每天走慢393秒,也就是6分半鐘。

溫度補償的方法

手錶的心臟:擺輪的秘密

200多年前,英國人John Arnold發明了截斷式雙金屬補償擺輪:在靠近軸臂附近有兩個截斷處,作為金屬熱脹冷縮的緩衝。這種擺輪的外層是銅,約佔擺輪厚度2/3,內層是鋼,佔1/3。兩種金屬擁有不同的膨脹係數,當溫度上升時,銅外層膨脹係數大於鋼內層,迫使在截斷處擺輪環向內彎曲,縮小了擺輪半徑,降低了慣性力矩,從而補償了隨溫度升高而改變彈性和長度的遊絲的變化。當溫度降低時,銅外層收縮係數大於鋼內層,迫使擺輪環向外彎,有效半徑增大,力矩增大速率放慢,補償了由於低溫而加速了的遊絲的變化,這就是冷熱溫度補償(Cold and Heat Adjust)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