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校應加強對學生的環保教育

隨著社會及工農業生產的飛速發展,各種汙染物對環境、對人類健康、社會發展的危害越來越受到全社會的關注,保護人類的生存環境已成為人們的共同呼聲,因此,充分利用好學校課堂這個很好、很直接的環保教育基地具有深遠而重大的現實意義。

在對學生進行環保教育的過程中,要將環保知識和理念滲透到平時的教學活動中,強調環境與人類生活的密切關係。教育學生為了不讓環境汙染威脅到人類自身的生存,就一定要保護環境,從而使學生深刻認識到保護環境的重要意義,樹立起強烈的環保意識。

學校應加強對學生的環保教育

郴州市二中

一、環保教育與經濟發展的關係

1.現代經濟健康發展的標準不是耗GDP標準,而是環保與GDP兩項標準的結晶

現代經濟健康發展與環境保護並不是兩個獨立的問題,兩者唇齒相依,相輔相成。我們要發展經濟,更要保護環境。

隨著經濟的發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對生活的環境也提出了較高的水準。因此,我國在加快經濟發展的同時要加快對生存環境的治理。正確處理環境保護與經濟建設二者之間的關係,不能讓環境問題制約經濟社會的發展。

在持續多年的高增長率的背後,是觸目驚心的高能耗、高物耗和對環境的高損害。我國每萬元GDP能耗與世界平均水平相比,要高出2.4倍。我國與發達國家相比,每增加單位GDP的廢水排放量要高出4倍,單位工業產值產生的固體廢棄物要高出10倍以上。

學校應加強對學生的環保教育

郴州市二中

2.環保標準與經濟GDP標準的組合比率提升,是社會幸福指數的提升

經濟GDP衡量的只是在市場上交易的商品和服務,卻嚴重忽視了生態、環保、生活質量、社會責任等很多真正重要的內容,如果單純用GDP作為衡量標準,則無法有效解決日益嚴重的氣候變化、環境汙染等問題。因此,只有通過環保標準與經濟GDP標準的組合比率提升,才能夠達到社會幸福指數的提升。

過去許多人迷信GDP,簡單地把GDP與一個國家的經濟發展水平或者是地方政績掛鉤。隨著單純追求GDP而產生的負面影響越來越凸顯,人們開始注重社會幸福指數的提升,即不斷提高生態環境和生活質量,走一條可持續發展的道路,這是一種基於現實的歷史觀和訴求。

3.達到環保標準與GDP共比率的提升,不但依賴於環保政策的實施,而且依賴於對全民(包括學生)的環保教育

如何達到環保標準與GDP共比率的提升,筆者認為,首先是要加大環保政策的生根落地,更要把環保政策深入貫徹到工礦企業、醫院學校、農村社區等,把生態綠色理念傳播到每一個角落。

再就是要普及全民(包括學生)的環保教育。環保教育是立體的,多方面的,可以聯合編寫《地球村》《人與自然》等科普教材,一年級、二年級,一直到高中,由淺入深的告訴大家怎麼做環保。鼓勵全民開展綠色創建活動,包括綠色學校、綠色企業、綠色家庭、綠色機關等。

還可以成立民間環保組織和動物保護協會,吸納一批關心環保的“公益小記者”,積極開展宣傳和監督,舉辦環保培訓班和環保志願體驗,真正做到全民參與、全民教育。

學校應加強對學生的環保教育

郴州市二中

二、對學生環保教育的重要性

1.學生承載著對未來經濟社會發展的責任和希望

十九大報告提出,要建立政府主導、企業主體、社會組織和公眾共同參與的環境治理體系。就是人人防治汙染、減少危害的時候還要想到,我們每一個人都是環境的參與者,是環境的受益者。尤其是廣大青少年學生,肩負著對未來經濟社會發展的責任和希望,強化對學生的環保教育不僅意義重大,而且任重道遠。

我們只有不斷提升學生的基本素質,不斷增強他們的環保意識,讓他們對大自然心存敬畏,在危機感中樹立起“擔當和責任”的勇氣。環保教育必須從小抓起,對學生進行環保教育是每位老師和公民義不容辭的責任。青少年是祖國的未來和希望,環保意識和生態道德素養的形成,不僅對現實的生態環境有直接影響,更決定著未來生態環境的質量。青少年學生的生態道德,一要靠教育,二要靠實踐,而在教育教學過程中滲透環保教育則是一個至關重要的時機和手段。

2.用環保理念和思想武裝學生頭腦,是現代教育的重要目標之一

環保工作是整個人類的重要工作,如不引起高度重視,人類的生存環境將受到災難性的破壞。由於人類的破壞,地球已經“千孔百瘡”,大自然已經向我們敲響了警鐘。因此,廣大青少年學生作為在地球上生存的重要成員,有責任、權利和義務保護好我們的生存環境。

環保教育,意識先行。當前,廣大青少年學生的環保意識還比較淡薄,環保意識存在缺失,尤其是環保的憂患意識和危機意識還沒有形成。日常生活中,學生亂扔亂丟、隨手摺損花木、任意踩踏草坪等現象還比較普遍,同學之間的環保提醒嚴重缺失。因此,我們必須要用環保理念和思想武裝學生頭腦,不斷喚醒他們的環保意識。只有喚醒他們的主體意識,才能喚醒廣大學生對環境保護的責任感和使命感。

3.學生是環保規則承上啟下的傳播者和未來發展者

習近平總書記4月27日視察長江時指出:要有“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歷史擔當,對環境的貢獻也要寫入功勞簿,以此作為重要指標考量幹部的獎懲。

學生是民族的希望,是祖國的未來,具有銳意進取、開拓創新、承上啟下的獨特作用。環保事業是一項艱鉅、複雜的系統工程,任重而道遠。因此,只有深耕校園環保教育這塊沃土,建立健全學校環保教育機制,著力培養環保規則承上啟下的傳播者和未來發展者,才能推動環保領域各項工作朝著既定目標穩步前進。

學校應加強對學生的環保教育

郴州市二中

 三、如何開展對學生的環保教育

1.強化對學校領導和老師的環保理念和教育方法的研究

環保教育必須要從娃娃抓起,通過將環保教育上升到法制的層面來予以保障。將環保教育的內容納入中小學教學大綱,並採取豐富多彩的教育活動形式,滲透環保教育。為促進社會可持續發展,大力開展“綠色學校”或“綠色環保教育項目”等創建。要對環保理念和教育方法專題化,通過對小學、初中、高中乃至大專院校各個年級的自然、地理、社會等課程大綱的研究,形成氣候變化、空氣汙染、水汙染、土壤汙染、環境後果、保護措施、垃圾處理、生態系統等多個研究專題。

環保教育要不斷創新教育方法,以實踐活動為載體,讓環保教育與課堂教學相結合,與日常行為養成教育相結合,與校園及生態環境建設相結合,與深入大自然、感受大自然相結合,系統、全面、生動、活潑地進行環保教育。

2.在對學生進行環保理念教育的同時,開展環保教育實踐活動,如體驗環保落後地區的現狀,聽取民眾呼聲

環境汙染主要是汙染源造成的,汙染源來自哪裡?來自企業的排放,來自農藥化肥的汙染,來自人們的日常生活方式。因此,環境保護一定要從人人做起,每個人都減少對環境造成的汙染,碧水藍天才會變得更加美麗。

我們可以帶領學生去體驗環保落後地區的現狀,聽取民眾呼聲;到工廠去參觀,如化肥廠、農藥廠、造紙廠等,讓孩子們瞭解工業在“三廢”方面做了哪些具體的工作;讓學生開動腦筋,設想對尾氣的處理意見和廢液的轉化工作,如何變廢為寶;還讓學生親自測定江河湖水有沒有被汙染。

引導學生利用課餘時間收集廢電池等,讓其親身體驗環境汙染的程度及其危害性;在進行環境保護教育的同時,不斷增強和提高學生的社會實踐能力和分析、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教育學生在日常生活中時刻牢記環保使命,充分利用和節約能源,如節水、節電、充分燃燒煤氣、石油液化氣等;培養學生合理分類存放生活垃圾,不亂到汙水等習慣,不使用汙染環境的物品,如含磷洗衣粉、噴發膠等。

3.在自然、生物、地理、製造等課程教學中,突出環保知識教育

老師平時就要留心收集、積累環保信息和先進科技成果,把收集到的材料自然滲透到教學中,使教學變得生動活潑,緊密聯繫實際。

可以在自然、生物、地理、製造等課程教學中開展演示實驗等。如驗證S02 漂白性:將S02 氣體通入裝有品紅溶液的試管裡,觀察品紅溶液顏色的變化。給試管加熱。觀察溶液發生的變化。此實驗的缺點是:加熱試管時放出SO:對環境造成汙染。改進方案:在裝有品紅溶液的試管口放一團用稀NaOH 溶液溼潤的棉花球吸收多餘或生成的S02;或當品紅液體溶液剛好褪色時,在試管口套上一個氣球,再給試管加熱,然後冷卻,防止生成的S02 排人大氣汙染環境。

還可以在一個點滴板上不同位置分別滴澱粉KI 溶液、Na2S03 溶液、FeCI2 和KSCN 的混合溶液,別的位置放一小塊溼潤的藍色石蕊試紙,最後一個位置放高錳酸鉀並在其上面滴濃鹽酸,立即加蓋大小合適的表面皿:可以隔著表面皿觀察現象。本實驗由於是在封閉的體系中進行,氯氣用量少,汙染少,現象卻很明顯。

學校應加強對學生的環保教育

郴州市二中

4.通過對學生的環保教育,形成環保決策動力和實踐動力

有效形成未來有生的環保決策動力和實踐動力,不僅是進行環保教育的目的所在,而且還是進行環保教育的關鍵所在。成功的環保教育不僅可以讓學生在不知不覺中受到一種陶冶,心靈得到啟迪和淨化,情感也會隨之昇華,而且,廣大學生所受到的良好教育可以潛移默化為一種“動力源”,不僅可以影響到更多的環保決策者,而且還可以形成一種源源不斷、永不枯竭的實踐動力源。

如何通過對學生的環保教育來形成未來有生的環保決策動力和實踐動力呢?我們可以從體驗入手,從實踐出發,喚起學生對大自然的尊重和熱愛;引導和教育學生珍惜自然資源,節約有限能源;培養學生與環境承受能力、修復能力相匹配的生活方式;教育學生自覺維護自然、美化自然、改造自然,促進環境和生態良性循環。

綜上所述,環境保護問題是一個複雜、龐大、系統的全球性問題,需要從廣大青少年學生抓起,需要從學生受教育階段逐漸形成環境保護意識。廣大老師必須牢固樹立“保護環境從我做起”、“保護環境人人有責”的信念,在進行教學中不斷引導學生開展綠色生態環保實踐,培養學生“生態文明”“綠色環保”的良好行為習慣,深入淺出,潛移默化,潤物無聲,為社會培養出一批又一批的忠誠環保衛士,為我國乃至世界環保教育事業的發展作出貢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