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農村大學新生:不以出身平凡而自卑,努力拚搏才是硬道理

出身平凡不是我們灰心和怠惰的理由,我們大多都是普通人,不能奢求自己過得有多好,只要我們每天都朝著自己的制定目標去奮鬥,那麼我們就可以讓自己平凡的人生過得不平凡。

致农村大学新生:不以出身平凡而自卑,努力拼搏才是硬道理

來到雲南掛職的第二個月,趕上給全縣高考成績前20名的學生頒獎學金。我不由想起17年前,差不多也在這個時候,我也作為縣裡文科第一名,參加了縣政府舉辦的類似表彰儀式。那時候,財政捉襟見肘,也沒什麼社會捐助,大抵是每人發500元,縣長請20個學生吃了頓飯。

考上大學只是一個人繪就未來的開始。在大學裡,乃至進入社會以後,他們也許會獲得更多的獎勵和榮譽。當他們榮譽等身時,這張獎學金證書也許是壓在最底下的一張,但一定能夠留下深刻的記憶。

獎學金是物質的獎勵,更是精神的激勵。我很想對即將走出山村進入城市,邁入大學校門的孩子們,談一些心裡話。

其一,永葆上進之心。我知道這一代青年很熟悉“佛系”。我這裡所講的上進心,絕不是打雞血,更不是那些宮鬥劇裡的勾心鬥角,而是希望無論處於順境還是逆境,都能有積極、樂觀的精神狀態。不要在遇到困難和挫折時,把自己來自很平凡的小縣城、來自農村,作為灰心、怠惰甚至絕望的藉口。

進入大學,面對五湖四海的學子,你一定能體會到城鄉之間的巨大差異。我1998年中考時,語文作文的主題是“暢想未來的機器人時代”。中考是全省統一命題的,這個題目,瀋陽、大連這樣的大城市的孩子,寫得最好。我這種縣城的孩子,因為平時愛看書,也能忽悠得過去。但農村孩子就丟分很多。那是沒有互聯網的時代,很多人並不知道機器人為何物。今天有了互聯網,是否就夷平了城鄉之間的教育差距呢?恐怕並沒有。所以,你們初入大學,在學習、生活各方面一定會有極大的不適應。

我2010年剛進大學教書時,一個農村孩子給我寫信,表達想家的情緒。他說,自己從沒坐過地鐵,城市太大了,總怕找不到回學校的路。他很想家,怕找不到回家的路。這是一個加速變革的世界,你們既要記住回家的路,也要仔細觀察、研究和擁抱外部世界,適應變化。農村孩子應該有出息,農村的孩子完全有能力做得更好。

其二,永葆好奇之心。知識就是力量,但強扭的瓜不甜,灌輸的知識只會轉化成肚子裡的一桶漿糊,毫無力量可言。在高中時,你們大都會聽到過各科老師講過類似的話,再熬一熬吧,努力學習,考上大學就輕鬆了。其實,就在今年6月的全國高校本科教育工作會議上,教育部已經發出了明確信號:對大學生要合理“增負”,提升大學生的學業挑戰度。大學不是、也不應該是一個輕鬆的地方。

養過貓狗的人都有這樣的經驗:一個小貓小狗,因為它們對外部世界充滿好奇,你拿個線團都能逗得它們雀躍不已,等到它們老了,沒了好奇心,眼皮都不帶眨一下的。好奇心讓人充滿感情、充滿希望,樂於去觀察、體悟、研究、改變這個世界。你們進入大學後會見到很多老師,有的老師年紀輕輕,但沒有了好奇心和研究興趣,照本宣科,了無生趣,聽他們的課讓人很難受。有的老師雖然年紀很大了,但仍然精力充沛,去基層調研,去觀察和研究問題,聽他們的課就覺得很享受。所以,年輕與否,跟心態密切相關。如果你丟掉了好奇心,那麼從踏進大學校門的第一天起,你就將快速衰老。

學無止境。學習從來是個沒底的事情。你們才18歲,日子還長。千萬不要被考上大學的喜悅、外面世界的精彩所淹沒和吞噬。要永遠呵護自己的初心、好奇心,永遠保持讀書人的本色。

其三,永葆感恩之心。要感謝你們父母的辛勞,感謝家鄉父老的照拂,感謝社會力量的關愛。最近,有兩則新聞引起了輿論的熱烈反響。一則是雲南曲靖的一個小夥子,在工地上跟父母一起搬磚的時候,收到了北大的錄取通知書,小夥子接受記者採訪時說:“走出大山,還會回到大山,但我回到大山,會帶來一些不一樣的變化。”另一則是河北的一個小姑娘,也收到了北大的錄取通知書,她有一篇文章叫做《感謝貧窮》。我並不想對圍繞這兩則新聞的討論甚至爭吵下什麼結論。兩個孩子都有一顆真誠的感恩之心。同時,我們也必須承認一點,人口的流動是自然規律、經濟規律,無可厚非。我這35年裡,前18年在遼寧,後17年在上海,未來兩年在雲南,都將在人生中刻下深深的烙印。你們也是一樣。只要你們心中始終有這片生你養你的土地,始終記得這裡的一村一寨,一草一木,我相信無論你們將來身在何處,都能為家鄉發展做出力所能及的貢獻。

我相信,不只是我這個剛來這裡掛職一個多月的新人,也包括土生土長的本地人,你們的長輩,我們都沒有那麼狹隘。我們盼望你們走出大山,走出省外,走進陌生的城市去闖一闖、看一看,盡情扇動你們的翅膀,去追逐和實現你們的夢想。我們不給你們任何“從哪裡來,回哪裡去”的壓力。回報家鄉父老、造福桑梓,有各種各樣的形式。

作為從貧困縣走出來的學子,你們應當知道,我們正在進入脫貧攻堅的最後階段。也許你們明年大一暑假、大二寒假回來的時候,家鄉的面貌就已大不一樣。但是,脫貧之後的鄉村振興之路還很漫長,還需要你們關心這片土地,這裡的父老鄉親。也許你們將來可以捐資助學,也許你會返鄉創業、帶動家鄉人民就業增收,也許你會下鄉支教或返回中學母校跟師弟師妹分享學習體會……回報家鄉有太多太多的機會,只要你有一分對鄉土的依戀和感恩。

青年興則國家興,青年強則國家強。國家、社會、家鄉、父母對你們寄予厚望。由衷希望你們能將自己的人生抱負與家國情懷緊密結合,在實踐中鍛鍊成材,回報在你們成長路上關心、支持、幫助過你們的人們。希望你們在大學歲月中取得更多進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