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國風」家具:中西文化交融下,紅木家具與白木家具背後的風騷

“民國風”傢俱:中西文化交融下,紅木傢俱與白木傢俱背後的風騷

在古典傢俱收藏界裡,人們一談及到中國古典傢俱,都會約定俗成地聯想到紫檀、花梨木、烏木等名貴紅木樹種製成的紅木傢俱,但實際上,紅木傢俱只是中國古典傢俱發展史中的一部分,在它的背後,還有一段源遠流長的歷史趣聞。

“民國風”傢俱:中西文化交融下,紅木傢俱與白木傢俱背後的風騷

據歷史實物記載,中國商周、魏晉南北朝,隋唐及五代宋元時期,中國古典傢俱及木雕藝術品的用材都主要為白木樹種,隨後到明清時代才興起了我們今天所接觸到紅木傢俱。

“民國風”傢俱:中西文化交融下,紅木傢俱與白木傢俱背後的風騷

而在中國民間,白木傢俱的使用量要高於紅木傢俱,出口到國外歐美等地的也主要是白木傢俱,東西兩文化的差異,審美的不同,這也是為什麼只有港臺及東南亞、歐美的華僑喜歡紅木傢俱,而居住在中國的歐美人卻更偏愛白木傢俱的原因,這裡也隱藏著一個關於中國古典傢俱“源”與“流”的問題。

“民國風”傢俱:中西文化交融下,紅木傢俱與白木傢俱背後的風騷

白木傢俱是中國古典傢俱的“源”,保持著古典傢俱原汁原味的藝術精髓,是紅木傢俱的前身,而紅木傢俱是中國古典傢俱發展中的一個“流”,就憑著中國工匠那鬼斧神工的精湛雕刻工藝和更符合當今人審美的精美秀氣的款式造型,發展至今,依舊是生命力頑強,成為中國古典傢俱的主流與藝術瑰寶。

“民國風”傢俱:中西文化交融下,紅木傢俱與白木傢俱背後的風騷

紅木傢俱與白木傢俱的發展,表面上是似中西方人在文化藝術審美上的一場較量與對立,但實際上兩者也並不存在衝突,在古典傢俱的發展上,是中西相融,兼容幷包的。

清代中晚期,中西方文化大融合,西方文化對中國沿海城市的強勢湧入,使得中國傳統中式紅木傢俱開始融入“歐美風”,打破了中國傳統紅木傢俱保守笨重的風格,演變成“民國風”特色,即流行於1912-1948年間所製作的民國傢俱。

“民國風”傢俱:中西文化交融下,紅木傢俱與白木傢俱背後的風騷

在民國時代,中國傢俱走上了中西融合的發展道路,受西方文化影響,以硬木為生產原料的傳統紅木傢俱也在款式,功能和工藝上有了新時代的變化,在20世紀初到40年這不到半世紀的時間跨度裡,中國生產出的傢俱,多數以明清傢俱為母本,以西洋東洋傢俱為父本雜糅而成的民國風傢俱,當時的中國傢俱,也不僅限於絕對的中國傳統紅木傢俱和絕對的歐美風白木傢俱了,而是中西方文化融合產物的民國傢俱。

“民國風”傢俱:中西文化交融下,紅木傢俱與白木傢俱背後的風騷

“民國風”的體現,主要是在明清傢俱繁縟裝飾的基礎上融合了歐洲洛可可式風格和維多利亞風格,如在雕刻紋飾上,把東方的龍鳳麒麟蝙蝠,牡丹葫蘆梅桃石榴與西方的雄獅公羊、葡萄薔薇西番蓮雜糅一體,一改中國傳統傢俱“悶騷呆板”的一面,在西方文化的薰染下,更多了幾分風騷而洋氣的古典韻感。

“民國風”傢俱:中西文化交融下,紅木傢俱與白木傢俱背後的風騷

但西方人並不看好中國的“紅木”,他們認為做傢俱,以胡桃木、桃花心木為最好,大部件一般用柚木、楠木、樟木等為料,當時這些木料被中國人統稱為“柚木”,也是一個抽象的商業名稱,為對應海派傢俱的紅木傢俱,這些傢俱也被叫作“白木傢俱”,以天津和江蘇生產為多,主要供洋人使用。

“民國風”傢俱:中西文化交融下,紅木傢俱與白木傢俱背後的風騷

所謂的“海派傢俱”,就是指原本最早自產民國傢俱的廣州,後來不久後變被上海所取代,生產出來的傢俱也就叫“海派傢俱”了,它有著一個龐大的母系遺傳——材料為紅木,在當時的年代,中國的紅木只是一個抽象的商業概念,並不具備植物分類學意義,最初期時,紅木是指紫檀、黃花梨,雞翅木和鐵力木,到清末民初,由於材料資源的匱乏,人類退而求其次,將紅木的概念調整為花梨木、酸枝木和烏木的統稱。

“民國風”傢俱:中西文化交融下,紅木傢俱與白木傢俱背後的風騷

同樣地,中國人也看不上白木傢俱,賤稱為“柴木傢俱”,因為白木傢俱不值錢,在二十年前收一車這樣的白木傢俱最多才花上一兩百元而已,就連舊洋樓中的一些很高檔的白木傢俱也被棄之如敝屣,三瓜倆棗地廉價處理掉了。

“民國風”傢俱:中西文化交融下,紅木傢俱與白木傢俱背後的風騷

上海·新天地“石庫門”建築

而在今天,上海還是很懷念“三十年代”中西方文化交融下“民國風”傢俱情懷,某些酒吧,餐廳的裝飾都紛紛迴歸到那個時候,喚醒了人們內心的懷舊情結,促使了仿製民國風傢俱的問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