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蠻生長的《明日之子》,新偶像產業鏈正在養成

近年來,養成系選秀綜藝呈現了肉眼可見的增長趨勢。

今年上半年,愛奇藝的《偶像練習生》與騰訊的《創造101》相繼登場並引爆話題。然而,通過養成系節目走向大眾視野的偶像未來是否可期?這些問題隨著QQ寵物的停運和高達兩億廣告冠名費的《明日之子》第二季的開播,引發廣泛關注和討論。

《明日之子》是騰訊聯手哇唧唧哇娛樂文化有限公司打造新偶像戰略的開篇之作。比起《創造101》《偶像練習生》這種選拔唱跳舞全方位的偶像標準而言,《明日之子》專注於挖掘富有天賦的音樂天才,選拔出真正能夠帶領流行的音樂偶像。

野蠻生長的《明日之子》,新偶像產業鏈正在養成

在“借鑑成風”的環境下,《明日之子》不同於其他授權於他國綜藝的養成類綜藝,它在沒有任何現有參考的環境下,開創了互聯網偶像養成時代全新模式。不論是其節目還是原創音樂都顯得彌足珍貴。

延續賽制?“一戰到底”的全新升級

《明日之子》第二季的slogan是“帶領衝撞正流行”。 在第一季的基礎上,《明日之子2》在視覺、模式、內容和賽制等多個維度都進行了升級。

野蠻生長的《明日之子》,新偶像產業鏈正在養成

與此同時,嘉賓結構上也有了更多的優化。主持人何炅擔任現場總導演,上一屆的選手毛不易後期會擔當主持人,實力歌手李宇春、吳青峰、華晨宇作為“盛世美顏”“盛世獨秀”“盛世魔音”這三個賽道的星推官。此外,在原有基礎上邀請當紅小花旦楊冪出任廠牌星推官。

與新角色相關聯的是《明日之子2》“一戰到底”的極致賽制。廠牌星推官會首先選出4位最具廠牌特質的選手,他們可以在三大賽道常規比賽過程中自主選擇賽道上的選手與之battle。這一具有意外性、火藥味的賽制設置,無疑讓廠牌、賽道間的競爭更具有爭奪感、衝撞得更激烈。

野蠻生長的《明日之子》,新偶像產業鏈正在養成

與此同時,星推官之間存在比第一季更激烈的競爭關係,每位賽道星推官都擁有兩次從其他賽道搶人的機會。第二季取消了個人戰的比賽規則,也就是說,不論是分組考核還是最強廠牌戰,選手之間的奮力衝撞,不僅是為了個人發展,更代表了賽道的榮譽。賽道星推官將全程與自己賽道的選手命運捆綁、榮辱與共。

因此,星推官們勢必不能放過任何一個具有實力成為優質廠牌的選手。更值得一提的是,《明日之子》第二季裡,選手有一定程度上的自主權,自主選擇音樂表演形式,決定是否battle,在原本初衷與新橄欖枝之間如何選擇賽道,全憑選手個人意願,節目組給了他們最大的尊重和充足的保障。節目組更像是旁觀者,制定好大的規則,就讓選手在其中自由生長。

相比其它偶像養成節目而言,《明日之子2》更像一場真人秀,它不會主動定義選手的成長方式。沒有人知道下一秒舞臺上會發生什麼事,這也是《明日之子2》最大的魅力。

野蠻生長的《明日之子》,新偶像產業鏈正在養成

此外,《明日之子2》的賽制是環環相扣的,除了前面星推官的帶領和選手引發的不斷衝撞,第二季突破了全錄播或全直播的形式。為了匹配“一戰到底”的極致賽制,節目的製作和播出形式也相應做出了調整和變化,本季《明日之子》還採用了“5+7”的排播方式,即5次錄播加7場直播。

擁有著多年選秀經驗的哇唧唧哇團隊,甚至錄播期對人物的塑造、關係的梳理、粉絲的沉澱都具有重大意義。《明日之子2》前5期將以真人秀的形式圍繞舞臺展開個人成長,通過飽滿的劇情和人物關係呈現豐滿的人物形象。此後的7期節目以直播的形式展現選手的才華與音樂現場的魅力,讓觀眾更有代入感的參與其中。

野蠻生長的《明日之子》,新偶像產業鏈正在養成

三個月冠軍?打造十年偶像

去年《快樂男聲2017》的前三名在綜藝節目、廣告代言中顯少見到他們的身影。今年年初,通過《偶像練習生》出道的NINE PERCENT男團,目前除了不計其數的商業代言撈金之外,只參加了幾個綜藝節目以及準備巡演,出道幾月之久仍未有單曲亮相。而剛從《創造101》“畢業”的火箭少女們,出道伊始便因合約問題遭遇合體危機,今後何去何從還是未知數。

相比之下,騰訊視頻對冠軍毛不易及《明日之子》第一季其他選手的打造就是全方位的。毛不易去年共創作14首單曲,今年5月底,首張個人數字專輯在網易雲音樂上線,不到10分鐘就售出43萬張,主打歌《平凡的一天》評論數一天突破6萬。毛不易從一個靦腆害羞的男護士,成為了一個不斷演唱影視及遊戲推廣曲目,並且經常出現在各大頒獎典禮和綜藝節目,連續登上熱搜70餘次的偶像新人。

野蠻生長的《明日之子》,新偶像產業鏈正在養成

其他《明日之子》TOP選手也都在各自擅長的領域開拓了一片新天地。馬伯騫推出了單曲《I AM AWAKE》、《Domination》,同時也獲得了時尚界的青睞;周震南除了首張個人EP專輯《V》,還為《戀愛先生》演唱了插曲《吸引力法則》;趙天宇則忙於拍攝影視劇作品的拍攝。

第一季《明日之子》選手的良性發展有力地佐證了《明日之子》發掘素人音樂天才、打造音樂偶像廠牌的能力。

其實,偶像類節目的價值不僅在播出期間,更重要的要看其長尾效應,如同星推官李宇春所言,“我們力圖打造的不是三個月的冠軍,而是十年的偶像。“

曇花一現?騰訊完善偶像產業鏈

歸根結底,養成系節目出道的偶像極易造成曇花還未盛開便無人供養的情況是由於我國傳統的廣電系統並不具備集群式佈局的能力。即便國內相關領域製作公司已經喊了不知多少年,但始終是止於理想、止於概念,仍未形成一個完成的偶像產業鏈合作。2017年,隨著網絡綜藝正式進入大片時代,騰訊視頻在這個時機找到了契合。

野蠻生長的《明日之子》,新偶像產業鏈正在養成

《明日之子》第一季作為騰訊視頻“新偶像戰略”的開篇,已然打通了“發掘偶像——打造偶像——運營偶像”的產業鏈,迅速形成了產業聚集之勢。一方面在偶像經濟上,與哇唧唧哇進一步深化合作,另一方面在音樂渠道上,與TME(騰訊音樂娛樂集團,包括QQ音樂、酷我音樂、酷狗音樂)形成協同。

據瞭解,在《明日之子》第一季中,騰訊音樂娛樂集團旗下的三大音樂平臺:QQ音樂、酷我音樂、酷狗音樂裡所有與《明日之子》相關的音樂歌曲累計播放量超過50億。今年TME將採用網絡直播、K歌互動、數字專輯音樂發佈、粉絲見面會等形式支持《明日之子》第二季。TME將為《明日之子2》打造偶像的環節注入更多音樂能量。

野蠻生長的《明日之子》,新偶像產業鏈正在養成

與此同時,《明日之子2》在節目中期就根據每位選手的特點規劃了自己未來的廠牌。根據品牌力的差別,用不同的方式逐一打造。但節目組更希望這些偶像不忘初心,永駐初音,其出道後的品牌形象和宣傳更多是以音樂作為核心立足點和基礎。

最後,《明日之子》在審美上打破了所有標準,節目組對各個類型的選手海納百川。正如星推官李宇春的《野蠻生長》裡唱到的:“太壓抑幹嘛/推倒最高的圍牆/堅持野蠻的生長/他們都歌頌玫瑰香/我偏開出仙人掌/超越平庸的想象/不按邏輯的閃亮/我用我/喜歡的模樣登場。”

野蠻生長的《明日之子》,新偶像產業鏈正在養成

不過即便騰訊視頻在進一步完善偶像產業鏈,但我國偶像產業的發展依然任重道遠。畢竟娛樂圈的更新迭代日新月異,對於發展中的養成偶像而言還是充滿著無限挑戰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