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洞察號已完成中途儀器檢查

最新消息:洞察号已完成中途仪器检查

週一·最新發現 | 週二·牧夫專欄

週三·太空探索 | 週四·觀測指南

週五·深空探測 | 週六·星空的詩 | 週日·天文周曆

最新消息:洞察號已完成中途儀器檢查

編譯:徐鵬暉

校對:艾宇熙

洞察號探測器預計將在11月26日登陸火星。截至8月6日,它已經完成了旅途的一半了,搭載的儀器經檢查都能正常工作。

截至8月20號,洞察號已經在107天時間裡飛越了1.72億英里(約2.77億公里)。從那之後的98天裡,它將繼續飛越1.29億英里(約2.08億公里)並在火星的埃律西昂平原降落。

項目團隊意圖通過這次測試為著陸做演練,同時也為包括高精度科學儀器在內的航天器各分系統做一次檢查。

洞察號的地震儀在7月19日的時候經檢查確認工作正常。SEIS(內部結構地震實驗)設備包含6個傳感器,傳感器分為兩種類型,用於探測不同頻率的地面震動。通過它科學家們得以窺探火星的內部活動。

最新消息:洞察号已完成中途仪器检查

圖一:這張長曝光(24秒)照片是由洞察號所搭載的ICC相機拍攝的。照片中顯示了一些隔熱罩內部的細節。隔熱罩內部有降落傘和其他著陸時要用的一些設備。

圖片來源:NASA/JPL-加州理工

“我們已經成功地在7月19號進行了最後一次演練檢查,”JPL的洞察號任務首席科學家Bruce Banerdt說。

項目團隊同時還檢查了用於探測熱量逸散的儀器(HP3)。該儀器被放置到火星地表以後將自行向下鑽探10至16英尺深(約3至5米)。之後鑽探至地下以及放置在地表的傳感器將對從行星內部逸散出的熱量進行精確標定。此次檢查的內容包括:對儀器電子器件部分進行加電測試、傳感器工作測試、啟動儀器內部加熱以及讀取電子模塊預存的設置。

“RISE也在正常工作,從發射起我們一直就與航天器保持著聯繫。它與地球之間的通信非常頻繁,”Banerdt介紹說。

(忘了SEIS、HP3、RISE代表什麼以及是幹什麼的?戳這裡帶你回顧洞察號的科學載荷“三件套”)

最新消息:洞察号已完成中途仪器检查

圖二:藝術家對於還處在隔熱罩中的洞察號飛行狀態的想象

圖片來源:NASA-JPL/加州理工

相機經檢查也在正常工作,它還從底殼內部拍了一張航天器的內部照片。JPL的洞察號項目主管Tom Hoffman說:“作為一個洞察號項目的工程師,這張從洞察號隔熱罩內部拍攝的照片意義重大,因為這確認了相機可以正常工作。它下一次拍攝的照片可能就是火星地表的照片了。”

如果一切都能按計劃進行,在洞察號落地後的幾分鐘裡,這臺相機就將拍攝埃律西昂平原的第一張照片。

洞察號項目由NASA科學任務委員會抓總,JPL負責實施。同時洞察號是NASA“發現”計劃的一部分,該計劃由馬歇爾航天飛行中心負責。洞察號航天器則由洛克希德·馬丁公司負責製造和測試。

- e n d -

編排:王璞

本公眾號系網易新聞·網易號“各有態度”簽約賬號

『天文溼刻』 牧夫出品

最新消息:洞察号已完成中途仪器检查

洞察號

謝謝閱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