車企都在搞年輕化戰略,那他們真的了解90後嗎

現在哪個車企的PPT中如果沒有出現“為了90後設計”,大概是一份要被扣KPI的PPT了。現在媒體喜歡把每10年劃分成一代人,那麼90後這代人,到底是什麼一群什麼樣的人?

1、人口數量

1990年中央電視臺元旦晚會,由宋丹丹和黃宏主演的小品《超生游擊隊》,拉開了90後的人生序幕。

1990年到2000年正是計劃生育最緊抓的時候。這項基本國策在1982年12月被寫入憲法以後,隨著宣傳工作的逐年滲透,“只生一個好”已經深入人心。

張藝謀陳婷夫婦最終就因為違法生育被罰款748.78萬餘元。

而且北京和上海等大城市體制內人員的超生,就幾乎意味著要丟掉飯碗。

當時如果一個北京首鋼的職工實在想生第二個,唯一辦法就是把孩子的戶口落到河北。現在不少當時的超生家庭都還有著這個“歷史遺留”問題。

所以獨生子女是歷史時代賦予中國90後抹不去的印記,賦予了這代人獨特的性格形成和價值觀形成。

獨斷和自私在90後的性格中佔據著很大的比例。

但是根據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90年佔到了全國人口的18%,這依舊是一個非常大的人口比例。

車企都在搞年輕化戰略,那他們真的瞭解90後嗎

2、憶苦思甜

1984年,深圳作為國家經濟特區,召開會議探討取消糧票的問題。這個消息傳出以後,深圳各地都排起長隊買糧食。

多年以後,深圳作家梁兆松曾回憶過說到:“平價大米每斤才一毛四,當時傳說糧價放開以後,每斤要賣五毛六,一下子貴了四倍,誰能受得了?”

1987年11月20日,肯德基在北京前門正式開啟中國第一家餐廳。這在當時不少北漂心裡都算的上是一個深刻的記憶。陳可辛也把第一家肯德基開業拍進了《中國合夥人》,成為劃分時代的歷史節點。

當時肯德基餐廳95%以上都是原裝進口的設備,開業菜單上有7.3元/份的套餐:2塊吮指原味雞+雞汁土豆泥+菜絲沙拉+小餐包。

1990年,麥當勞第一家中國餐廳在深圳開張,名為光華餐廳。1992年在北京王府井也開了北京的第一家麥當勞,那是是當時麥當勞在全球面積最大的餐廳。

同年10 月,黨的十四大之後,全國各地先後放開糧食及其他產品價格,實行購銷同價,促進糧食產銷與市場接軌。

90後的人生中幾乎沒有關於飢餓的記憶。從出生到成長,已經處在物質逐步豐富的生活環境中。

吃飽,已經不是90後成長中的焦慮了。

車企都在搞年輕化戰略,那他們真的瞭解90後嗎

3、文化

根據統計90後中有1/3的人擁有本科及以上學歷。

在90後成長的年代,是中國文化思潮在快速修補和重建的時代。不少才華橫溢的導演,把自己對這個社會的深刻反思排進了動畫片中。

《魔方大廈》和只拍了5集就被叫停的《黑貓警長》等等國漫經典作品寓意深刻,對這個時代成長的90後有著潛移默化的影響。

從1988年,黑豹樂隊主唱丁武離開,竇唯加入,開始了中國搖滾樂的黃金10年。

同年,王朔小說改編的電影《頑主》上映,一炮捧紅了葛優。

王朔小說下筆兇猛,成名作《橡皮人》開篇第一句:一切都是從我第一次遺精時開始。這在那個年代不亞於崔健的第一聲怒吼。

1990年,由王朔策劃,北京電視藝術中心製作的50集電視連續劇《渴望》,創造了中國電視劇發展史上收視率的最高紀錄,萬人空巷。第一批90後母親懷孕的時候,就是看著《渴望》度過的。

從此開啟了以王朔為代表的京式文化佔據娛樂圈的黃金十年。隨後《編輯部的故事》和《我愛我家》的播出,奠定了未來北京娛樂圈的基底。

後來馬未都在幾個節目裡都回憶起那個時代和王朔去吃涮羊肉。

“十個人一進飯店和服務員說,一人二斤羊肉,先來二十斤吃著。服務員都嚇傻了。”

從那個影視作品的每句臺詞都能咀嚼很久的時代之後,就再也沒有這樣的文化空氣了。

車企都在搞年輕化戰略,那他們真的瞭解90後嗎

4隱憂

90後還經歷了從香港迴歸到申奧成功。從地溝油到三鹿奶粉。從1500元買一平米房,到1500元租一平米房。

90後也有著對時代跨進的隱憂和焦慮。不過這對於90後來說,還遠遠沒有結束,甚至開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