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時評丨打好汙染防治攻堅戰 先要淨化政治生態(北京青年報)

《中國紀檢監察報》日前刊髮長篇報道,披露了中國環境科學研究院原黨委副書記、院長孟偉的嚴重違紀案,令人觸目驚心。

孟偉在生活中表現得很節儉,襪子破洞了還繼續穿,但在私下裡,孟偉給企業幫忙要收錢,提拔幹部要收錢,分配科研項目要收錢,張羅專家給企業站臺要收錢,作為人大代表到地方考察調研也收錢,甚至在紀檢組織到中國環境科學研究院就某科研項目存在的問題進行調查的當天,孟偉剛表態“要全力配合組織調查”,轉身就在辦公室收受禮金數萬元。

孟偉嚴重違紀案再次說明,要打好汙染防治攻堅戰,先要淨化政治生態。生態環境遭受破壞,表面上是一個簡單的法律和專業技術問題,但越來越多的案例顯示,一起嚴重生態環境破壞事件的背後,往往有政府相關部門在環評、審批、監管、督查、整改等各個環節的嚴重失責,甚至有大量見不得光的利益關係。

要有綠水青山,還需風清氣正。習近平總書記深刻指出,“嚴肅黨內政治生活、淨化黨內政治生態是偉大斗爭、偉大工程的題中應有之義,是我們黨堅持黨的性質和宗旨的重要法寶”,“做好各方面工作,必須有一個良好政治生態。政治生態汙濁,從政環境就惡劣;政治生態清明,從政環境就優良。政治生態和自然生態一樣,稍不注意,就很容易受到汙染,一旦出現問題,再想恢復就要付出很大代價。”為淨化政治生態,要做好以下兩個方面。

一是要追根溯源,查找“賦權、限權”的制度設計是否存在問題。據報道,在中國環境科學研究院控股的北京某環評公司脫鉤改制過程中,孟偉擅自變更脫鉤方案,幫助某私營環保企業承接了甲級環評資質和相關業務,事後收受該企業實際控制人數百萬元的好處費。這暴露出在一些地方和部門,主要負責人行使權力受到的制約很少,違法的成本很低。這在一定程度上是制度設計層面帶有根本性的問題,必須予以高度重視,通過完善優化制度設計予以解決。

二是要加強監督,把紀律挺在前面。孟偉在擔任中國環境科學研究院院長期間,被兩次誡勉談話和一次行政警告,但上級組織仍推薦孟偉到全國人大環資委擔任重要職務。黨紀被視若無物,處分不痛不癢,政治責任丟失,難怪會出現“倒下一個人,汙染一大片”的亂象。新修訂的《中國共產黨紀律處分條例》規定,“導致本地區、本部門、本單位政治生態惡化的,給予留黨察看或者開除黨籍處分”,突出了對導致政治生態惡化的有關負責人的紀律處分力度。把紀律挺在前面,用出鞘的利劍震懾每一個掌握公權力的人,是嚴格整肅吏治、加強政治生態建設的一個必不可少的重要手段。

如生態環境部部長李幹傑所言,“近年來,生態環保系統發生多起嚴重違紀問題,特別是孟偉嚴重違紀問題,反映出生態環保系統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鬥爭形勢依然嚴峻複雜,全面從嚴治黨工作依然任重道遠,必須一以貫之、堅定不移抓下去。”生態環境保護能否落到實處,關鍵在領導幹部,淨化黨內政治生態能否落到實處,關鍵也在領導幹部。按照《黨政領導幹部生態環境損害責任追究辦法(試行)》,對造成生態環境損害負有責任的領導幹部,不論是否已調離、提拔或者退休,都必須嚴肅追責。同樣,對造成有關地方和領域政治生態損害負有責任的領導幹部,不論是否已調離、提拔或者退休,也必須嚴肅追責。

這就是孟偉嚴重違紀案給我們的最大警示。


分享到:


相關文章: